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5.02.011
TheAgents Screening Test ofChilosuppressalis
YUPengpai1,LI Zhiqiang2,ZHAO Xuedong2,LIU Wenhe2,LI Zheng1,YUFuan2
(1.Tianjin AgriculturalDevelopmentServiceCenter,Tianjin3Oo61,China;2TianjinHghQualityAgriculturalProducts Develop
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Tianjin 3015Oo, China)
Abstract:InvieofthecurrenthiglevelresistanceofChilosuppresslisoditionalisecticdesanditsariniceprouction thisstudyselected9indsofommonlyusedisectiidesfortecontrolofChilosuppresslisndsreeedouteficintwieticidestoreplacetraditioalisecticidstoughfeldfcacytstsstoompreesivelymproeontrollvelofils sal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 % cyclopropyl fipronil and 2 % chlorantraniliprole + 3 2 % monosultap showed higher control effect and longer efficacy duration in the control of Chilo suppressalis,with 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of 9 4 . 7 % and 9 3 . 1 %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effect was the bes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10 %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9 % chlorantraniliprole+2.6% Emamectin salt SC respectivelyreached 8 7 . 8 % and 8 5 . 7 % .However,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application time,whichmayberelatedtothechemicalcomposition,mechanismofction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needtobefurthrerified.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effect of other pesticides was poor,and the lowest was only 4 . 9 % . In conclusion,the control effect of (204號 10 % cyfluthrin and 2 % chlorantraniliprole + 3 2 % monosultap is outstanding,and the eficacy duration is long,so the author suggests giving priority to the use in actual production.
Keywords:Chilo suppressalisr; control agent; comparison; screening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隸屬于鱗翅目、螟蛾科,是我國水稻主要害蟲之一。21世紀初期,水稻二化螟曾造成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二化螟在我國疊代現象嚴重,導致水稻減產 10 %~3 0 % ,對當地水稻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
長期以來,水稻二化螟主要依賴于化學農藥控制,施藥時間和施藥量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水稻二化螟的抗藥性[2-4。相關報道顯示,部分地區二化螟種群對雙酰胺類藥劑氯蟲苯甲酰胺表現出極高水平抗性。
水稻作為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其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人。通過復配藥劑優化氯蟲苯甲酰胺的應用,結合新型藥劑構建多層次防控模式是提高二化螟防治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水稻二化螟綠色防治的實際需求,旨在通過田間藥效試驗篩選出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高效環境友好型農藥來替代建多層次防控模式,最終達到減藥增效的目的,為水稻生產提供科學、安全的用藥指導。
1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1.1試驗材料
本試驗選擇在(原種場)示范基地內進行。水稻品種為津原89。試驗期間,不施用其他農藥。
試驗藥劑有9種,分別為 2 0 % 氯蟲苯甲酰胺(康寬,PD20100677) 9 % 氯蟲苯甲酰胺 + 2 . 6 % 甲維鹽懸浮劑(美卷,PD20230012) . 5 % 氯蟲苯甲酰胺 + 1 5 % 蟲螨腈(伏將,PD20230290) . 2 % 氯蟲苯甲酰胺 + 3 2 % 殺蟲單(國暢,PD20230453) . 2 0 % 氯蟲苯甲酰胺 + 蘇云金桿菌(康寬 + 致寬,PD20100677,PD20142432) 10 % 溴蟲氟苯雙酰胺(格力高,PD20200660) , 3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 1 2 % 芘蟲威(雷旺,PD20172730) , 1 0 % 硫蟲酰胺(龍燈,PD20211367) 1 0 % 環丙氟蟲胺(登記審批中)。各藥劑使用量參照田間推薦使用量。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10個處理,處理 1 : 2 0 % 氯蟲苯甲酰胺
;處理 2 : 9 % 氯蟲苯甲酰胺 + 2 . 6 % 甲維鹽懸浮劑
;處理 3 : 5 % 氯蟲苯甲酰胺 + 1 5 % 蟲螨腈
;處理 4 : 2 % 氯蟲苯甲酰胺 + 3 2 % 殺蟲單
;處理 5 : 2 0 % 氯蟲苯甲酰胺
蘇云金桿菌
處理 6 : 1 0 % 溴蟲氟苯雙酰胺
;處理 7 : 3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 1 2 % 芘蟲威
;處理 8 : 1 0 % 硫蟲酰胺
;處理 9 : 1 0 % 環丙氟蟲胺
處理10清水區作對照(CK)。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小區面積為
,各小區間均筑埂做間隔處理。試驗分別于2024年7月10日、8月10日噴藥2次,施藥前后天氣晴朗,無明顯降雨。試驗除藥劑處理不同外,其他栽培條件一致。
1.3調查方法
施藥 3 d, 7 d, 1 4 d 后,每小區隨機調查100穴,記錄蟲害株數,計算枯心率和防治效果。
枯心率
枯心株數/調查總株數 × 1 0 0 % (1
防效
(空白對照區枯心率-施藥區枯心率)空白對照區枯心率 × 1 0 0 % (2)
1.4數據統計
本研究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對相關數據進行One-wayANOVA方差分析,試驗數據用均數
標準誤來表示。
2.1不同藥劑對二化螟防治效果分析
調查發現,第1次施藥3d后,處理9、處理4、處理7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分別為 8 2 . 5 % . 8 0 . 4 % 和 8 0 . 4 % 。第1次施藥7d后,處理4、處理9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別為 9 2 . 6 % 和 9 1 . 9 % ,防治效果同其他藥劑差異顯著。第1次施藥14d后,處理9、處理4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別為 9 4 . 7 % 和 9 3 . 1 % ,防治效果同其他藥劑差異顯著。
第2次施藥3d后,各處理的防治效果均較差,處理4的防治效果最佳,為 4 6 . 5 % ,其次為處理2、處理6、處理9,防效均值為42.4。第2次施藥7d后,處理9的防治效果最佳,為 7 3 . 8 % ,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其次為處理4,防效僅為 5 2 . 4 % 。第2次施藥14d后,處理9的防治效果最佳,為 8 0 . 0 % ,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其次為處理8,防效僅為5 2 . 4 % 。
不同藥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藥效持續期存在顯著差異。處理9和處理4在第1次施藥后表現出較高的防治效果,并且藥效持續時間較長,施藥14d后仍能維持較高的防效。相比之下,處理7、處理8、處理1的初期防效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效逐漸下降。
2.2不同藥劑對藥效持續期結果分析
不同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并且藥效持續期也有所不同。第1次施藥3d后,處理7、處理8的在防效最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效逐漸下降,最低僅為 3 6 . 3 % 。第1次施藥3d后,處理9、處理4的在防效分別為 8 2 . 5 % . 8 0 . 4 % ,施藥14d后,處理9、處理4的最高防效為 9 4 . 7 % . 9 3 . 1 % ,藥效持續時間長,與其他藥劑防效差異顯著。同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藥劑藥效不斷升高,藥效持續期較長。
第2次施藥防效較第1次差異明顯,原因可能是施藥時,二化螟蟲疊代現象嚴重,防治效果較差。第2次施藥3d后,處理9的防效為 4 2 . 4 % ,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效逐漸升高;施藥14d后,處理9的防效為 8 0 . 0 % ,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顯著。處理2、處理4的防效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防效降低顯著,說明藥效持續時間短。處理3、處理7、處理5防效呈下降趨勢,藥效持續期短,處理3的效果最差,防效僅為 4 . 9 % 。處理6、處理8、處理1無明顯變化。
第2次施藥后,處理9的藥效持續期表現尤為突出,施藥3d后,防效達到 4 2 . 4 % ,施藥14d后,防效保持在 8 0 % ,顯著優于其他藥劑。相比之下,處理3的防效表現最差,防效持續降低,施藥14d后,防效僅為 4 . 9 % 。處理4、處理2、處理6、處理8在不同時間點表現出一定的防效,但整體防效和藥效持續期均低于處理9,其他處理防效較差。


3討論與結論
3.1討論
針對當前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嚴峻形勢,本研究通過田間藥效試驗系統評估了9種不同藥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篩選出新型、高效、低毒的防治藥劑,旨在為天津市水稻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綜合2次施藥結果, 10 % 環丙氟蟲胺和 2 % 氯蟲苯甲酰胺
3 2 % 殺蟲單在防治水稻二化螟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效果和較長的藥效持續期,防效最高達到 9 4 . 7 % 和9 3 . 1 % 。環丙氟蟲胺是一種創新的間二酰胺類殺蟲劑,它是在雙酰胺類殺蟲劑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這種殺蟲劑的作用機理非常獨特,它通過變構阻斷激活的 γ -氨基丁酸氯離子通道,導致害蟲出現過度興奮和痙攣的癥狀,最終導致害蟲的死亡,這種機制不僅高效,而且對害蟲的抗藥性發展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2 % 氯蟲苯甲酰胺 + 3 2 % 殺蟲單的混配藥劑則通過雙酰胺類藥劑與殺蟲單的協同作用,顯著提高了防治效果和藥效持續期。2種藥劑的表現與前人[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筆者建議在實際生產中優先考慮使用,以達到減量增效的目的,同時保障水稻的安全生產。
1 0 % 溴蟲氟苯雙酰胺和 9 % 氯蟲苯甲酰胺 + 2 . 6 % 甲維鹽懸浮劑表現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施藥時間下表現差異較大。溴蟲氟苯雙酰胺作為一種雙酰胺類殺蟲劑,其作用機制與氯蟲苯甲酰胺類似,但由于抗藥性的不斷提高,不同施藥時間下防效波動較大。 9 % 氯蟲苯甲酰胺 + 2 . 6 % 甲維鹽懸浮劑的混配藥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效,但其藥效持續期較短I-2]。未來可以進一步開展研究,探索不同藥劑最佳使用劑量和施用時期,以充分發揮其防治效果。
5 % 氯蟲苯甲酰胺 + 1 5 % 蟲螨腈的藥效持續期最短,防治效果最差,防效僅為 4 . 9 % 。蟲螨腈作為一種廣譜殺蟲劑,降解速度較快,藥效持續期較短[3],實際生產中應避免使用該藥劑。 3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 1 2 % 芘蟲威和 10 % 硫蟲酰胺在初期表現出一定的防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效顯著下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節蟲威具有較好的殺蟲效果,但藥效持續期較短。硫蟲酰胺作為一種新型殺蟲劑,不同施藥時間下表現差異較大,實際生產中謹慎施用。
3.2 結論
防治水稻二化螟最早選用三唑磷、毒死蜱等殺蟲劑,由于其高毒性已被禁用。氯蟲苯甲酰胺等雙酰胺類藥劑因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得到廣泛應用。由于用藥不規范,部分稻區二化螟產生了抗藥性,部分地區達到極高水平4。目前水稻生產上依然以氯蟲苯甲酰胺為主,亟需篩選出與氯蟲苯甲酰胺協同增效的復配方案及新型藥劑,優化現有防治體系。環丙氟蟲胺具有高效、低毒、廣譜、滲透性好、起效快、持效期長等顯著特點,在防治二化螟等鱗翅目害蟲方面表現出色,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良好的市場前景。
合理混配藥劑是減緩二化螟害蟲產生抗藥性、延長藥劑使用壽命及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將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進行合理混配,可以顯著降低害蟲對單一藥劑產生抗性的風險,同時也能夠增強對害蟲的殺傷力,提升整體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不僅為天津市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施藥方案,也為綠色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未來應繼續加強新型藥劑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結合生態調控措施,全面提升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巍,謝莉娟,鐘艷平,等.江西雙季稻重要病蟲害高效防治藥劑篩選[J].,2022,48(1):312-319]
[2]楊進,李朝暉,陸明星.水稻二化螟田間防治藥劑篩選與比較[J].農業與技術,2020,40(17):47-50.
[3]李寬,王星,陳燕芳,等.水稻二化螟抗性地區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10):1862-1864.
[4]陳秋芳,尹惠平,李偉兵,等.湖南省水稻二化螟防治藥劑篩選研究初報[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11):55-57.
[5]周建,費丹,吳文山,等.不同殺蟲劑對水稻二化螟及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效[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23): 124-126.
[6]李善英,孫俊銘.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防治藥劑效果的對比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7):93-94.
[7]周麗琪,相君成,莊彩霞,等.環丙氟蟲胺對水稻二化螟的毒力和田間防效評價[J].世界農藥,2024,46(10):31-36.
[8]陳紅,湯學軍,曾宇浩,等.新型藥劑環丙氟蟲胺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世界農藥,2024,46(11):39-45.
[9]陳紅,孫肖雨,梁夢琦,等. 20 % 環丙氟蟲胺懸浮劑對水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治效果[J].農藥科學與管理,2024,45(10):53-59.
[10]董代幸,羅舉,劉淑華,等.環丙氟蟲胺對二化螟的室內生物活性及與不同類型殺蟲劑混用田間防效初探[J].農藥,2025,64(1): 69-73.
[11]沈文,李貴龍,吳愛君,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10):22-23.
[12]顧國偉,李章達,應小軍,等.阿維·甲蟲肼等7種藥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6): 942-943.
[13]徐賽.溴蟲氟苯雙酰胺對水稻主要害蟲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水稻環境中的殘留[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8.
[14]劉定蓉,高德良,吳希寶,等.不同類型殺蟲劑對水稻二化螟田間防效比較[J].現代農業科技,2022(5):67-69,76.
[15]馬國蘭,張帥,劉都才.輕簡化栽培稻田雜草發生趨勢與防控技術[J].現代農藥,2024,23(3):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