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我們學習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里的覆盆子、木蓮、桑葚、何首烏等,在魯迅筆下是兒時美味的零嘴、有趣的玩具,在中醫學家眼中,它們也是中醫寶庫中的珍貴藥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百草園,觀賞園內的各種植物,解開植物背后的科學密碼。
覆盆子
沿著一條小路往前走,遠遠望見一簇簇紅寶石般的果實一覆盆子,它們垂在刺藤間,發出誘人的光芒。
不遠處的藤蔓上也掛著果子,這便是木蓮果。白居易筆下的“已愁花落荒巖底,復恨根生亂石間”,指的就是木蓮。詩人感嘆木蓮是美麗而哀愁的,類似自己的命運。
覆盆子多生長在山坡、路邊或灌木叢中,因味同草莓,也有人叫它野草莓。現代研究發現,覆盆子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常被制成保健品。覆盆子酸甜可口,可鮮食或制成果醬,屬于現代特色農產品,有“黃金水果”的美譽。
木蓮的根、莖、葉、果都可入藥,具有解毒消腫、祛風除濕的功效。木蓮果可制作成可口的涼粉,這種涼粉質地細嫩、晶瑩剔透,是人們喜愛的降暑食品之一。
桑葚
拐過一座低矮的山坡,映入眼簾的是幾株高大的桑樹,枝葉間紫黑發亮的桑葚像一串串黑珍珠,令人垂涎欲滴。
桑葚每年4月至6月成熟,味道甜而微酸。在古代,民間有“四月桑甚賽人參”俗語,可見桑甚被古人認作一種養生美食。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桑葚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維生素C、花青素、胡蘿卜素、黃酮等,具有補肝益腎、烏發明目、養血補血等功效。桑葉也可食用,更是喂養蠶寶寶的天然飼料。
逛完了百草園,我們發現,這些看似尋常的草木,不僅承載著作者童年探索自然的樂趣,更蘊含著中國傳統醫學的智慧密碼。這些兼具食用和藥用功能的植物提醒我們:用科學精神擁抱傳統,是對優秀文化最好的傳承。
何首烏
走過一片綠草地,只見前方一叢 何首烏藤正順著矮墻攀爬,油亮的葉 片在陽光下搖電生姿
何首烏又名首烏、多花蓼、紫烏藤,其塊根肥厚,為長橢圓形、黑褐色。《本草綱目》稱何首烏“益肝腎、壯筋骨”,《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開寶本草》則贊其“久服益精髓,延年不老”。這些記載讓何首烏成為歷代名醫與百姓推崇的中藥瑰寶。
新鮮何首烏有潤腸通便、解毒消癰和治療瘧疾的作用;炮制后的何首烏有補益肝腎、烏須發、降血脂的作用(但吃多可能傷肝)。何首烏洗發水也已走進千家萬戶。
(欄目編輯 方郁芝 田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