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使用殺毒軟件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難道電腦病毒真的變少了嗎?很明確地說,沒有。據《2006年度中國大陸地區電腦病毒疫情和互聯網安全報告》的數據,全年共截獲234211個新病毒,其中破壞力最強的是“熊貓燒香”。2020年,僅僅“勒索病毒”就有78.1萬余個,而惡意程序的數量超過4200萬個。電腦病毒不管是在數量還是在危害性上,一點都沒減少。
殺毒軟件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能讓你察覺到的病毒,因為不賺錢,所以沒人做了。早期的電腦病毒基本屬于“損人不利己”的類型,病毒軟件的大部分作者僅是為了“出風頭”。現在的病毒越來越隱蔽,以竊取隱私、劫持流量為主,目標也從個人電腦變成了公司、企業的電腦這類更有價值的對象。
其次,殺毒軟件的技術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傳統殺毒軟件是先找到病毒再查殺。現在是沒有“身份”的一律拘留,但這種技術有副作用,“中性軟件”也會被查殺。
另外,系統的安全性在不斷提高,一般的病毒如果沒有權限,基本就沒辦法在硬盤上寫入任何不良信息,除非有能力繞過權限機制。比如,利用“零日漏洞”。零日漏洞是指已經被黑客發現,但尚未被軟件開發商或廠商修復的安全漏洞。通常它是未公開的,因此軟件供應商還沒有時間來解決,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漏洞來攻擊系統、應用程序或網絡。但一個零日漏洞的價值在黑市上可以賣到幾萬美元到幾十萬美元不等,早已遠超你個人電腦的價值。而零日漏洞一旦暴露,很快就會被廠商修復。
無論現在的網絡環境如何,我們都要保持網絡安全意識。現在確實比早期的電腦時代好很多,但網絡世界并不太平。我們被一些應用程序“合法”收集數據,被網絡詐騙設局,這些和電腦病毒相比,哪個更危險呢?
(泰 山摘自《世界博覽》202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