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語文課本,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它或許在某個角落沉睡,直到有一天,某個契機喚醒了它。B站上的一位UP主“來看蘇吧”,用5個月的時間將中學語文課本的部分課文改編成了19部短劇,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那些年少時未曾完全理解的故事。這些短劇不僅收獲了近億次播放量,更是在觀眾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現實跟課文串聯的這一刻,讓我感覺很奇妙”
2020年,李媛從浙江理工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畢業,進入一家短視頻制作公司。她從剪輯開始做起,隨著技術越來越精湛,漸漸成長為項目組的編導和導演。
翻拍語文課本系列劇的靈感,要從2024年9月李媛送弟弟上大學的那一天說起。走在大學校園里,李媛看到一位爸爸和孩子在校門口揮手告別,待孩子走遠,卻又轉身,偷偷目送自己的孩子邁向成年的新旅程。那個背影一瞬間打動了她,讓她想起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散文《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边@段父親攀爬月臺買橘子的鏡頭,深深定格在幾代人的心中,成為“父愛如山”一詞的具象化場面。
現實跟課文串聯的這一刻,讓李媛感覺很奇妙。回到工作室,她就和搭檔舒佳慧討論如何將《背影》的故事翻拍出來。舒佳慧跟李媛年齡相近,畢業于宜賓學院軟件工程專業。讀書時,舒佳慧就對表演產生興趣,畢業后進入了表演行業,從群演做起,慢慢轉型為拍短劇的專職演員。兩人之前有過合作,一直很默契。
這次李媛提出翻拍語文課本劇系列,舒佳慧也很感興趣。她們在網上查詢,發現光人教版語文課文就有348篇,簡直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富礦。更重要的是,語文課本記錄著我們每個人的青春,能引起足夠多人的共鳴。
兩人頭腦風暴后,決定在B站上開設“來看蘇吧”的賬號,以“翻拍348篇語文課文”作為每個視頻的開頭,李媛任系列劇的制片人和導演,舒佳慧擔任主角。二創時,李媛將《背影》的主人公改編為一個女孩,并代入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女主角蘇蘇的很多經歷源于李媛自己。李媛是藝術生,蘇蘇也是。李媛喜歡周杰倫,蘇蘇也喜歡。故事的開頭,就是蘇蘇的控訴:“從我記事起,他就經常酗酒,從來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她眼里的父親,不做飯菜,不管女兒學習,說了不讓動自己的東西就是不聽,整天無所事事,到處閑逛,不是下象棋,就是在河邊看別人釣魚。和別人家的父親對比后,蘇蘇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失敗的人,也是我人生中最爛的一張牌?!?/p>
某天,蘇蘇放學回家路上,被一個熟悉的大嗓門吸引,撥開人群一看,父親正坐在地上,旁邊是被汽車撞倒的共享單車。本來還在擔心父親有沒有受傷,旁邊人的一句“碰瓷的吧”,突然提醒了她:確實,他這人為了錢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于是蘇蘇轉身就走,然后回家跟父親大吵一架,爭吵中甚至說出了那句狠心話:“我寧愿我沒有爸?!?/p>
直到高考考上了理想的浙江理工大學,為了分享久違的喜悅,蘇蘇下樓去便利店給父親買酒,鄰居問:“蘇蘇,你爸的腿咋樣了?上次見他還一瘸一拐的?!焙透赣H“冷戰”很久的蘇蘇這才知道,他上次是真的被撞了。回到家,她一不小心翻到了父親寫給已故母親的日記,里面藏著父親的秘密心思:原來,他只給錢不做飯是因為女兒之前說他做的飯難吃,晚上放學怕她一個人不安全每天都在后面偷偷護送她。他愛喝酒,只是因為酒能讓他短暫地見到已逝的妻子。
聽到父親回來的聲音,蘇蘇躺在床上,隔著墻壁對父親說了冷戰以來的第一句話:“后天開學,來送我吧?!备赣H愣了一下,回答雖然只有一個“行”字,但完全聽得出里面的喜悅。出發的那天,同樣是分別的車站,叛逆少女對酗酒父親的嫌棄,最終被火車站臺上一聲“爸,別去買橘子了”擊碎——少女主動拍下與父親的合照,讓朱自清筆下那個“攀爬月臺買橘子的笨拙背影”,化作父女和解的注腳。
中國的父親往往比較含蓄,在表達愛意這件事情上很多時候都沒有那么直接。盡管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核心思想沒有變,讓更多的人發現父愛存在的痕跡,正是李媛改編《背影》的初衷。這段視頻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在國內社交媒體平臺上獲得了超過8000萬次觀看量。
“小時候的語文課文,
是長大后的人生。”
第一次的成功鼓舞了團隊,李媛買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套語文課本,和團隊一起打磨更多的劇本,讓課本上的經典故事能與當下的年輕人產生共鳴,表達他們面臨的困惑和挑戰。
李媛對《詩經》中的《氓》這首詩進行了改編。原詩講述了一個女人被丈夫拋棄的悲傷故事。當女主人公回想過去的愛情時,她在被背叛的痛苦中掙扎,凸顯了封建婚姻中婦女所面臨的壓迫。而在李媛的現代詮釋中,主人公經歷了相似的遭遇,但背景卻換成了當代社會:離婚后,主人公回到家中,母親為她準備了驚喜,慶祝她新的開始。李媛說:“我想告訴現在的女孩們,要永遠有勇氣去選擇,重新開始。”
《陳情表》是西晉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表文。李密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夸張的修辭,只是平實地敘述了自己的身世和與祖母相依為命的悲苦,令人淚濕。在李媛的鏡頭里,《陳情表》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在外打拼的女孩。生活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為了能隨時聯系上外婆,她給家里裝了個緊急求助設備,以為這樣就能安心??赏馄趴偸且驗樾┬∈戮桶聪掳粹o,女孩每次接到電話,都忍不住心煩。直到有一天,外婆突然不按了,電話也不打了,女孩才慌了神。原來,外婆得了阿爾茨海默病,記憶一點點地流逝,可她對外孫女的愛,卻從未改變。在外婆的世界里,東西放哪兒了可以忘記,戲曲頻道是哪個可以忘記,可唯獨沒有忘記愛她。
當年讀《匆匆》原文時,只覺得散文里的抒情句子有些抽象,很難真正共情。李媛的故事,把那些流逝的時光具象化成具體的遺憾與告別。從小失去雙親的女孩與一位臥床老人彼此陪伴、相互安慰。女孩希望時間過得快些,好讓自己早點實現夢想;老人卻希望時間過得慢些,能多留住陪伴的時光。故事的結尾,老人去世,女孩帶著老人的照片,去了老人一生未曾踏足的西湖,替老人完成未盡的心愿。時光在這里被賦予更深的含義——盡管時間無法停駐,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卻不會消失。
團隊主創李媛和舒佳慧的每一次改編,呈現的都是一個既貼合原文內核又完全嶄新的故事。這些短劇如情感的回旋鏢,有人看過后寫下這樣的評論:“步入社會多年之后,驀然回首,才發現當初的語文課并沒有隨著考試結束而消散,而是以另一種方式,融入了我們人生的某個瞬間?!?/p>
年少時,我們雖然能背誦全文,在閱讀理解時套用標準答案,卻總有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我們不明白《匆匆》里那句“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呢”中隱藏著的遺憾和惘然,疑惑李密為什么要放棄仕途辭官回家。正如一位網友留言所說:“語文書中沒有一篇課文是濫竽充數的,直到長大談戀愛才明白《氓》,找工作時才明白什么是《孔乙己》,談婚論嫁時才明白《孔雀東南飛》。十幾歲學的課文,二十多歲才慢慢理解其中真諦,在擁有相關閱歷的那一刻五味雜陳、醍醐灌頂?!边@些經典課文被李媛的團隊翻拍后,以更直觀、容易產生共鳴的方式被重新感受。
“小時候的語文課文,是長大后的人生。”這是“來看蘇吧”每一部短劇固定的副標題,也是主創自己的感觸。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