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歌遇見班級管理
兩年前,我接手了一個四年級的班級。最初幾周,教室里總是充斥著此起彼伏的吵鬧聲。直到有一天,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刮著大風,我在黑板上寫下一首小詩《風在算錢》:你聽/誰也沒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紙幣在飄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算錢。教室里突然安靜下來,孩子們的眼睛亮了。那一刻,我意識到:或許詩歌能抵達說教無法滲透的角落。
讓詩歌成為班級的“隱形班規”
1.用詩歌喚醒觀察的眼睛
我在教室的角落設立了“詩意觀察站”,鼓勵孩子們用詩來記錄生活。
下雨天,值日生寫下一首《下雨》:下雨了/云的孩子/雨點/在人間活蹦亂跳。吃午飯時,孩子們寫下《筷子》:筷子是一對雙胞胎/他們心有靈犀/他們比賽捕獵/不管是大白菜/還是大雞腿/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當孩子學會用詩意的眼光觀察世界,課間的追逐打鬧就變成了捕捉靈感的探險,教室的每個角落都藏著待發現的秘密。
2.讓詩歌成為溝通的橋梁在班級管理中,我也用上了詩。
矛盾調解詩。孩子間發生爭執時,雙方需互寫“道歉詩”。曾有兩個男孩為搶籃球創作《同一個籃筐》:你投進的弧線是我沒說完的話/下次傳球時/我會接住你眼里的光。
值日生詩牌。每天的值日生將任務寫成詩卡掛在墻上。比如,今天我要把窗戶擦成云朵的鏡子/讓飛過的鳥兒看見自己的微笑。
班級事務詩會。用詩歌討論班級問題。有人寫《消失的粉筆頭》:它們不是魔法變走的/是某只手讓粉筆提前結束了旅行。
詩歌消解了說教的生硬,規則內化成心底流淌的旋律。當衛生角貼著《掃帚的夢想》,孩子們會主動把紙屑稱作“迷路的蒲公英”。
3.用詩歌構建班級記憶。
班級的很多活動也與詩息息相關。
四季詩墻:春日寫《風箏也有夢想》,冬日寫《太陽罷工》。
生日詩禮物:每個孩子生日時會收到全班創作的藏頭詩。成長詩集:學期末匯編《詩意童年》,收錄孩子們創作的詩歌。
曾經令人頭疼的小宇,寫下《選擇》:如果不能成為海洋/我愿意成為一片海域/如果不能成為一片海域/我就做一條小河/如果不能成為一條小河/我就做一條小溪/生命可以渺小/但靈魂絕不卑微。
詩在班級落地生根
在我們班,每個人都有“詩意存折”,原創詩可兌換“優先選座位券”“免值日體驗卡”;班級還設置了“詩歌樹洞箱”,收集匿名煩惱詩,每周由班委改編成《解憂詩箋》;設有“小詩人議會”,用詩歌給班級事務提議:“保持安靜\"變成“給聲音穿上布鞋”,“愛護書本”化作“別驚醒書頁間打盹的精靈”。
此外,我們還開展了“親子三行詩”活動:家長和孩子共同創作《廚房協奏曲》《書包里的小怪獸》;期末舉辦“詩歌月光晚會”,家長帶著孩子寫詩。
看得見的改變,聽得見的成長
如今,曾經滿地紙屑的角落,現在貼著《流浪的紙飛機》:“請帶我去有詩的地方”;午休時,總有孩子輕聲討論:“這句‘夕陽在窗簾上畫畫'用哪個比喻更好?\"我們班的詩集《靜待花開》已經完成。回首3年,詩歌不僅是文學啟蒙,更是了解孩子的密碼、管理班級的鑰匙。當規則化作詩,當教育浸潤詩意,那些曾被視作“麻煩\"的吵鬧,都變成了靈感的音符。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里都住著一位詩人,而我們要做的,只是輕輕叩響那扇門。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未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