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在社會總需求不足、經濟供需結構性失衡的約束下,就業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高校要始終貫徹“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這一發展理念,堅決扛起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治責任,推動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多措并舉、協同發力,建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新機制,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
黨政齊抓共管
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就業工作主體責任。高校黨委要切實履行就業工作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一把手”工程實施機制。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需將就業工作納入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常態化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判、動態復盤、快速響應的工作機制。通過專題研究、專項部署、專門推進,及時解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就業工作有序推進、有效落實。
凝聚思想共識,構建全員參與工作格局。深刻認識就業工作的育人屬性,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通過強化思想引領、明確職責分工、完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基層教學組織、專業教師、輔導員等多方力量,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覆蓋、全方位推進的就業工作體系,切實增強就業工作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深化育人融合,提升就業指導實效性。著力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通過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在“講深、講透、講活”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成才觀、職業觀和就業觀。創新構建畢業論文指導與就業服務協同機制,將論文指導與職業能力提升有機結合,實現學生專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的同步提升,切實打通畢業生就業“最后一公里”。
精準聚焦痛點
分層分類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實現就業能力階梯式提升。建立高校、政府、用人企業、社會組織多主體協同的就業指導協同機制,針對大學生不同就業階段的特點,開展分層次、分類型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通過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職業理想與職業能力的關系,不斷強化動態響應與就業促進,找準企業用人“靶心”,提升就業精準度。
深化“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實效。主動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在供給側持續發力,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等途徑拓展優質就業崗位資源,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探索建立校企共建實習基地、訂單式培養等合作模式,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就業選擇,實現教育資源與產業需求的雙向賦能。
激活校友資源,構建供需高效匹配平臺。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橋梁作用,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邀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校友企業來校開展專場招聘會、職業分享會等活動。同時,建立校友導師制度,邀請優秀校友參與學生職業發展指導,分享職業經驗,通過校友示范引領拓寬學生就業視野。
匯聚資源合力
建立“前瞻指導—深度支持—精準幫扶”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通過構建面向未來的職業發展教育平臺,系統化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定期開展行業趨勢解讀講座,深入剖析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新賽道的發展動向,結合商業計劃書撰寫、數字化工具應用等實踐課程,構建“師生共創、同向前行、共生共贏”的育人新生態,幫助學生掌握市場需求與職場技能。同時推行校企雙導師制,邀請行業專家與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將理論教學與真實案例相結合,讓學生在模擬路演、項目實操中完成知識、能力和價值的轉化。
構建貫穿全程的學術發展支持網絡。提供考研政策解讀、院校專業選擇、復試技巧指導階梯式咨詢服務;開設學術論文寫作、研究方法訓練等專項課程,通過工作坊研討、導師一對一輔導等形式強化學術素養;建立考研互助社群,搭建往屆考生經驗分享平臺,營造良性互動的學習生態。
建立就業困難群體個性化幫扶長效機制。通過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學生需求,為技能薄弱者對接職業技能培訓資源,為求職受阻者定制企業崗位推薦清單,為心理焦慮者提供職業咨詢與壓力疏導。通過分層分類的支持模式,實現就業服務全面覆蓋,確保精準施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育人新格局。
強化閉環聯動
建構全景式就業數據采集機制。通過整合學業表現、職業測評、崗位需求、薪酬期望等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求職大學生進行精準畫像。重點采集就業意向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能力結構與崗位要求的契合度、職業期待與現實發展的偏離度等關鍵指標,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識別學生群體的能力短板、行業領域的供需錯位、培養過程的改進空間,為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多維度就業質量評估機制。在輸入端重點監測培養方案與產業需求的適配度,在過程端追蹤就業指導服務的覆蓋度與滿意度,在輸出端獲取用人單位評價并評估畢業生職業發展質量。通過深度解析就業質量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指導服務等因素的相關性,建立起由畢業生、用人單位、第三方機構參與的評估共同體,形成涵蓋職業勝任力、崗位穩定性、發展成長性等維度的評估機制,為改進就業質量提供方向指引。
不斷完善就業信息協同化反饋迭代機制。搭建校企數據共享平臺,實時捕獲行業標準更新、技術變革趨勢、崗位能力需求等市場信號。定期開展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調查,將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轉化為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更新、實踐平臺優化的具體措施,形成“調查分析—持續改進—反復迭代”的完整閉環。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經濟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