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臨床癥狀主要有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等,甚至可能會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對病人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高血壓病人應掌握相應的高血壓日常護理知識,控制病情發展。
1.控制體重
通常體重超標的人更易出現高血壓,所以,要注意適當控制自身的體重。而對于高血壓病人來說,適當控制體重有助于調節血壓,并防范并發癥的發生。高血壓病人應當將控制體重納為日常護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高血壓病人可依據BMI指數(體重指數),對自身胖瘦程度進行評估。

2.飲食護理
高血壓病人日常飲食應當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嚴格控制每日鈉鹽攝入,且一般控制在5克之內。同時,一些采用各種調味品制成的食物中也包含一定的鈉鹽,需要控制攝入量。在此基礎上,高血壓病人應多攝入一些低鹽、低脂及低膽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少食甚至不食用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東西。此外,肥胖高血壓病人應注意控制飲食,做好體重控制,少食火腿、咸魚、臘肉等腌制類食物;服用排鉀利尿劑的高血壓病人應注意休息,并適當增加鉀的攝入量,如多食用新鮮果蔬、豆類、蘑菇等食物。總而言之,高血壓病人日常飲食應注重營養均衡搭配,確保身體所需營養物質能夠得到有效滿足,提高自身抵抗力。

3.藥物護理
藥物治療是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手段,藥物使用一般從小劑量起步,結合病人病情發展逐步增加用藥劑量。在發病初期,結合醫囑,長期合理用藥,將自身血壓控制在一個穩定狀態下。對病程偏長且病情較嚴重的病人,應嚴格遵醫囑長期用藥,做到定時定量用藥,切忌擅自換藥或更改用藥時間、用藥劑量。另外,高血壓病人在服用一些藥物后,可能會出現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對此,在用藥后,病人應注意臥床休息,起床時由家人協助,沒有出現任何不良情況,方可繼續下床活動。
4.血壓監測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密切關注自身病情發展情況,適時進行血壓測量,倘若血壓不在正常范圍,應立即就醫。可采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對自身血壓水平進行測量,一般電子血壓計每年應進行一次校準。在血壓測量頻率設定上,初診的高血壓病人倘若伴有血壓水平波動明顯的情況,應做到早晚各測量一次,且測量血壓過程中,應連續三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此保證血壓測量準確性。倘若高血壓病人血壓水平長時間處在穩定狀態,則可每周測量血壓一到兩次,時間一般選定在晨起后到進食早餐前,以及確保在沒有用藥情況下進行,保證血壓測量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