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要做手術,就會顯得非常恐懼,一個人孤零零前往,躺在又小又冷的手術床上,不安與緊張情緒會更加明顯。有的病人甚至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特別是護士小姐姐會拿著“繩子”把病人的手腳“捆”住時,會感覺到更加可怕。其實,這種“捆綁”主要是為了保護病人。本文,就讓我們來看看手術室內都會做哪些保護性約束。

為啥要“捆綁 ”
“捆綁”,其實就是約束性保護,亦被稱之為保護性約束,主要指醫護人員在特殊情況下,在手術期間對病人所實施的一種最大限度限制其活動行為的醫療保護措施。主要目的為最大限度減少其他因素對病人的傷害。手術時約束病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確保手術病人的安全,主要由于手術床比較窄,避免病人從手術床上跌落。
(二)確保手術安全性,在手術過程中,病人出現的任何不自主的動作都會干擾到正常手術操作,增加手術意外風險性。
(三)防止意外傷害,在手術過程中,如病人突然移動,會導致手術器械誤傷到自己或他人,甚至會對手術的精確度造成影響。
(四)減少感染風險性,在手術期間,若出現病人移動情況時,會導致手術切口暴露在外,增加感染風險性。
(五)維持手術體位,在進行部分特定部位的手術時需調整體位,如俯臥位、側臥位等,通過約束病人可保持以上體位,確保順利進行。
(六)保守病人隱私和尊嚴,在進行病人約束過程中,同時可起到保護隱私及尊嚴的作用,避免其在進行手術過程中不必要的暴露。
(七)減少焦慮與恐懼,對大多數病人而言,手術是一個讓人焦慮的過程。此時經過適當的約束后,可減少病人因恐懼不安所產生過度活動,幫助病人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減輕心理負擔。
捆綁”會不會讓人不舒服
很多人在看到“捆綁”二字,會認為將病人緊緊綁在手術床上,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實際上,保護性約束僅僅是防止病人自我活動,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不舒服。一般而言,在手術室護士進行保護性約束過程中,會提前跟病人講解后續的操作及原因、持續時間等,之后使用約束帶將病人的特定部位固定好。在這個過程中,手術室護士持續關注病人情況,盡量讓病人感受到舒適。松緊程度以一根手指可穿進約束帶與患者肢體間為宜。自前,保護性約束非常人性化,可采取多種減壓措施提升病人的舒適程度。比如可提前在被約束的部位涂抹潤膚霜,在位于受壓肢體下方位置放置硅膠軟墊等。在進行保護性約束操作過程中,如病人存在任何不適感時,可直接向護士提出來,護士會仔細進行調整。
如手術時間較長時,手術室護士會每隔 15~ 30分鐘觀察患者被約束部位的血運狀況,依據情況調整約束帶的松緊。每間隔1小時調整肢體位置。每2小時會暫時解除約束,在對肢體進行活動后再次進行約束。總之,會讓病人在最小可能產生不適的情況下約束其肢體活動。在完成手術后,護士會與醫師共同觀察病人情況,并及時解除約束。
常用工具有哪些
(一)肢體約束帶:肢體約束帶為保護性約束中最常見的工具,主要是約束好病人的手腕、踝部,在固定好后綁緊,系在床欄上即可。
(二)約束手套:又叫做約束球拍,這種手套在制作過程中,一面是棉,另一面為網,內置硬膠板,對病人的皮膚損傷程度較小。
(三)肩部約束帶:限制病人坐起,醫護人員通常情況下會使用肩部約束帶套在患者的雙肩上,隨后將綁帶系在床欄上。
(四)膝部約束帶:限制病人下肢活動,在病人國窩位置上,醫護人員會放置硅膠軟墊或者棉墊,后將膝部約束在雙膝下,穿過膝上,向外拉近后系在床欄上。
何時解除保護性約束
在保護性約束解除過程中,需病人滿足一定指征:第一,要求病人處于意識清醒狀態,情緒穩定,精神正常,可正常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沒有傷害性行為,比如自殘、拔管等傾向;第二則是病人進入到深度鎮靜狀態,比如說肌無力、昏迷。
手術室保護性約束的注意事項
(一)選擇合適的約束方法: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及手術類型選擇對應的約束方式。如需要長時間維持特定體位的手術時,可考慮使用床欄;而易出現不自主運動的手術,可考慮到使用約束帶、鎮靜藥物。
(二)約束的力度:在進行保護性約束過程中,需要維持合適的力度,避免出現約束過緊造成病人出現不適感、血液循環受阻。期間,需要避免約束過松導致病人出現意外傷害。
(三)定期檢查約束效果:手術開展過程中需要進行約束的效果檢查,確保能夠達到約束的預期目的。如果發現約束不當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四)關注患者舒適度:在保護性約束進行時,應當關注患者舒適程度,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及時解除約束,恢復患者的自由活動。
(五)與患者和家屬溝通:進行保護性約束之前,充分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并告知進行約束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患者以及家屬的理解與支持。
總之,在手術室內開展保護性約束為一種能確保病人手術安全及手術順利的措施,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人文關懷理念深入發展,保護性約束可給病人帶來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治療體驗。在進行保護性約束過程中,需要依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手術類型合理選擇約束方式,并注意約束的力度及效果,關注患者的舒適程度,積極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保護性約束預期的自標,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