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提出要重視作業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方式要發揮育人導向作用,為更好地發揮作業價值開辟了新的路徑,教師應該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樹立正確的作業設計意識,調整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設計分層且多樣化的數學作業,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函數知識的基礎,對于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研究方法以及后續學習其他函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高效的“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作業,讓學生在減輕負擔的同時,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提升數學素養,成為廣大初中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2“一次函數”作業現況:“雙減”下初中數學的挑戰與機遇
一次函數是學生初次接觸函數,既為學生學習后面的函數打下基礎,也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難點之一.目前,一次函數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作業模式
傳統初中數學作業形式的單一性在“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作業中表現突出.作業大多局限于書面形式,如計算題、證明題、解答題等.學生只是機械地重復著列式計算、推理證明的過程,缺乏對知識的深人探究與創新思維的培養,這種單調的作業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2.2缺乏差異:\"一刀切”的作業布置
在作業布置上,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對于“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這部分內容,無論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如何,均布置相同的作業.這就導致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覺得作業缺乏挑戰性,不能滿足他們進一步提升的需求;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可能因為作業難度過大產生畏難情緒,無法有效完成作業.長期下去,會加劇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3“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高效性的實踐策略—以“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為例
3.1 設計分層作業,滿足學生學情需求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避免重復,圍繞“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將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三個層次.
3. 1.1 基礎性作業
面向全體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通過條件和結論互換位置或改變所求的問題等方式,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知識的能力,重點關注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如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等.
例如 (1)繪制函數 y=2x+1 的圖象,并指出其 k 和 b :
(2)判斷下列點是否在函數 y=-x+3 的圖象上: (1,2),(2,1),(3,0)
(3)已知一次函數 y=kx+b 的圖象經過點(1,3)和(1,3),求 k 和 b 的值.
3. 1.2 提高性作業
面向中等及以上學生,除了注重基本知識的鞏固外,還需要注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如一次函數與方程、不等式的綜合應用等.
例如已知一次函數 y=kx+b 的圖象與 x 軸的交點為(2,0),與 y 軸的交點為(0,4),求 k 和 b 的值;
(1)解不等式: 2x+4gt;0 和 2x+4lt;0 :
(2)解方程: 2x+4=0 ·
(3)思考:當 y=2x+4 的函數圖象位于 x 軸的上方(即: ygt;0 )時,自變量 x 的取值范圍是.那位于 x 軸下方呢?在 x 軸上呢?
(4)解方程組:
(5)思考:函數 y=2x+4 和函數 y=-x+1 的交點的坐標是
3.1.3 拓展性作業
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探討一次函數圖象和性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次函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理解一次函數的性質和應用場景,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某手機套餐的月租費為30元,包含100分鐘免費通話時間,超出部分按每分鐘0.2元計費.設每月通話時間為 x 分鐘,費用為 y 元,寫出 與 x 的函數關系式,并繪制函數圖象;
(2)在物理學科中的應用:胡克定律描述了彈簧的彈性力與伸長量之間的關系.假設彈簧的彈性系數為 k ,伸長量為 x ,則彈性力 F 為: F=kx .一個彈簧的彈性系數為 200N/m ,當伸長量為 0.2m 時,彈性力為:
3.2設計實踐作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性作業,打造連接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橋梁.實踐作業應緊密圍繞教材知識點,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元素.
例如 進行調查統計,讓學生調查某飯店在
11:00~13:00 這個時間段用水量、用電量等數據,繪制圖象,并利用一次函數進行分析,預測未來趨勢;
(1)廣州出租車的起步價為12元,超過3公里后每公里收費2.6元.設行駛里程為 x 公里,費用為y 元,寫出 與 x 的函數關系式,并計算行駛5公里和10公里的費用.
(2)仿照例題1根據你使用的手機套餐設計一道關于一次函數的題目.
通過這類實踐作業,學生能深刻理解數學的實用性,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切實提升數學應用能力.
3.3設計開放作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開放作業的設計在內容上,可設置條件開放、結論開放或策略開放的問題,設計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多樣,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徹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3.1 一題多解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例如利用圖象法、代數法等方法解決一次函數應用題
例如 解方程組:
解法1(圖象法),畫出兩條直線的圖象,找出交點坐標;
解法2(代數法),將兩個方程聯立,解出 Ψx 和 y 的值.
3.3.2 一題多變
對題自條件進行變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比如改變一次函數的系數、常數項,觀察圖象的變化規律.
例如 (1)已知一次函數 F=kx 的圖象經過點(1,3)和(2,5),求 k 的值.
變式1:將函數表達式改為 y=kx+b ,且圖象與 x 軸交點為(2,0),與 y 軸的交點為(0,4),求 k 和 b 的值.
變式2:一次函數的圖象如圖1所示,求 k 和 b 的值.
(2)自編題目: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編題目,并嘗試解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3)夏日炎炎,空調帶來的涼爽,提出問題:老師家需要購買一臺空調,你會考慮哪方面的因素呢?引入方案選擇:下表是兩種空調的基本信息,如果電價是0.5元/ Ψ(KW?h) ·
在這個題目的后面還可以增加問題,最終回歸到生活:
問題1你可以把你的分析過程和最終的結論進行總結嗎?說一說它所適用的消費群體;
問題2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設計選擇方案的問題,如有,怎么設計?(提示:手機套餐費用)
通過探究開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經歷從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到驗證這一重要數學探究過程,鞏固新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與歸納的能力.
3.4設計趣味作業,增強學生完成欲望
趣味作業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有效消除學生對數學作業的抵觸情緒,提高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數學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豐富作業形式,提高作業趣味性和效率,如:利用數學軟件幾何畫板、超級畫板、GeoGebra等數學軟件繪制函數圖象,進行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函數性質;還可以設計游戲化作業: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情境中,設計闖關、競賽等形式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一次函數作業設計反思:“雙減”下初中數學的優化之路
4.1 目標達成:精準度與全面性的權衡
在“雙減”背景下設計“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作業時,雖明確以鞏固知識、培養思維為自標,但在實際操作中,目標達成的精準度仍有提升空間.作業對函數圖象繪制、性質理解等基礎知識的鞏固較為有效,然而對于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目標,如創新應用、深度探究等方面,落實不夠到位.部分作業題目雖有一定難度,但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后續設計中,需進一步細化目標,確保作業內容與目標高度契合,兼顧知識掌握與思維能力培養的全面性,
4.2形式創新:趣味性與實效性的平衡
為響應“雙減”,豐富作業形式,引入實踐、小組合作及創意作業,這些形式激發了學生興趣,如實踐作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小組合作培養了團隊精神.但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時,實效性的把握有所欠缺.部分實踐作業因組織難度大,學生參與度不均衡;小組合作中存在“搭便車”現象;創意作業評價標準模糊,難以有效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后續需在創新作業形式時,強化對實效性的關注,確保學生在趣味中真正提升數學能力,
5結語
教師應當深人領悟新課標,遵循適量、多樣、分層、多元的原則,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結合實際情況探索不同形式的作業,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高作業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優化作業設計,豐富作業形式,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和層次性,才能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建軍.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細化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5(Z1):85-90.
[2]李凱.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25(08):110—112.
[3]蔡凱.“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優化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5,11(06):49-51.
[4]祝燕.三維目標導向下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探究—以“代數式”單元為例[J].中國數學教育,202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