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跨學科融合教學成為課改亮點.其特征為實踐性和綜合性,旨在通過多門學科知識方面融合,交叉知識、思維、方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打造“數學 + ”格局,深度融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有效整合多學科育人力量.
1跨學科融合教學內涵
跨學科融合教學是在承認學科差異基礎上,以本位學科為中心,與多門學科優化融合,以綜合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新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融合教學能夠打破學科界限,促進學科知識、思想、方法滲透,充分整合各學科育人資源,形成強大育人合力.跨學科教學使學生不再被困于單一的學科框架內,能夠在更廣闊的視野下,聯結多類型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必備關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學方式.
2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意義
2.1 彌補分科教學不足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主要采取分科教學形式,每個學科按照自己的知識體系展開教學,初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但學生生活與成長的環境是復雜的,除課堂以外,學生遇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場景往往具有綜合性,需要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應用,若教學中缺少關于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的指導與實踐,學生難以做到學以致用[2].因此,跨學科融合教學能夠彌補分科教學的不足,使學生構建更完善的認知結構,能夠立足跨學科視角解決問題,
2.2 有效落實教育政策
素質教育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而學科核心素養由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組成,具有綜合性特征.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引導學生以數學眼光看世界、以數學思維思考世界、以數學語言表達世界過程中也要注意綜合性特征,不僅要在學科內聯系各個領域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更要聯系其他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問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才能推動核心素養有效發展.因此,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實施滿足現行教育政策的要求,能夠促進政策順利落地.
2.3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意在為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做準備.跨學科融合教學將學生未來可能遇到的創新探究場景、實踐活動提前融人到學習環節中,以有趣、綜合、開放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綜合運用知識技能,主動遷移應用與批判質疑,既學習新知,也在綜合運用中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創新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創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因此,跨學科融合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3.
3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的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3.1內容聯合,開發跨學科融合教學資源
跨學科融合教學的主要特征是打破學科界限,促進多學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跨學科意識與能力.而跨學科融合教學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基礎,教師應從內容聯合角度出發,開發有效資源,保障跨學科融合教學順利進行.
3.1.1 以學科本質為紐帶,串聯相似學科
初中階段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等學科與數學在理性思考、實驗探究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相似性,為跨學科融合教學提供了資源.
例如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為例,該方程應用廣泛且有固定解決程序,這與信息科技中的“程序”概念相契合.教師可將數學與信息科技串聯,引導學生結合一元一次方程知識和編程技能,編寫求解方程的程序,同時融入物理、化學、生物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應用場景,豐富教學內容.基于此,開發跨學科融合教學資源包括:網絡技術工具、軟件系統知識,簡單編程知識,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學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實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程軟件和語言,編寫并優化自動求解程序,同時識別并求解其他學科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這種方法以學科本質為紐帶,串聯多門學科,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還能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更加開放有趣.同時,跨學科學習能幫助學生儲備知識,強化學生理性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3.1.2 以感性認識為線索,實現跨界聯結
初中不僅有理性思考的學科,也有語文、歷史、美術、音樂等側重感性認識的學科.這些學科與數學雖本質不同,但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才能構成完整認知.因此,教師可通過感性認識線索,挖掘語文、歷史等學科資源,與數學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
例如以蘇教版九年級下冊“黃金分割”為例,該概念應用廣泛,已有2000多年歷史.可組織“跨越百年的美麗”主題活動,聯結數學與語文、歷史、美術、音樂.通過探究漢字構形、美術作品結構、黃赤交角計算及音樂曲譜分割,發現黃金分割的應用事跡.具體資源包括:語文中漢字結構的比例關系;美術中《蒙娜麗莎》等作品的黃金分割應用;歷史中古代天文學家對黃赤交角的發現與計算;音樂中《D大調奏鳴曲》的節奏分割.
這種跨界聯結能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其創造性應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拓展其應用思路.通過感性認識的引導,學生能在不同學科中感知數學之美,促進全面認知與素養提升.
3.2 策略整合,豐富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
在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環節,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也有特殊要求,其應隨著教學內容變化而調整,體現綜合性、開放性特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合作過程,解決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整合策略,以問題與項目作為支架,驅動學生參與綜合探究實踐,保障跨學科融合教學深度.
3.2.1問題驅動,開展探究式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
跨學科問題設置能鍛煉學生把握學科間關系的能力,豐富學習與探究體驗.
例如 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探索平行線的性質”為例,結合物理“光的折射”知識,設計“潛望鏡的光學原理”探究活動.
問題1:為何進人與離開潛望鏡的光線平行?學生觀察剖面圖,測量角度,運用平行線性質論證鏡子平行,結合光的反射定律找到相等內錯角,證明光線平行.
問題2:潛望鏡光線如何保持平行?學生猜想 鏡子平行是關鍵,調整角度驗證猜想.
問題3:結合平行線性質與光的折射說明潛望鏡原理.學生制作潛望鏡,觀察并總結原理,指出平面鏡使光兩次反射,夾角 45°
這些問題驅動學生發散思維,聯合數學與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問題關聯性強,引導學生持續探究,提高遷移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融合教學不僅能培養數學核心素養,還能綜合鍛煉學生能力,實現知識多領域遷移應用,
3.2.2 項目統領,開展合作式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
發布挑戰性跨學科項目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合作精神,促進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 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教學為例,該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邊長關系,并廣泛應用于生活.基于此,可設計“破解百年之謎——解答古詩詞之問”的跨學科合作項目,融合數學、語文與歷史知識.項目圍繞明朝數學著作《直指算法統宗》中的詞牌《西江月》描述,旨在解答秋千索長問題.項目任務包括:分工搜集歷史資料,結合語文知識翻譯詩詞;查詢古代度量單位含義及換算關系;將文字轉化為圖形,討論調整確保符合詩詞;運用勾股定理計算索長;最后合作完善并提交解題過程.
此跨學科項目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使其跳出數學課堂,深人生活與其他學科,感受知識間的聯系與多元應用,學會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還通過團隊合作強化了溝通與交流能力,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在合作中完成項目,能力與素養得到全面鍛煉,實現了跨學科學習的有效引導與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打破學科界限,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促進全面發展.
3.3素養融合,把握跨學科融合教學重點
跨學科融合教學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旨歸.教師在跨界開發資源、組織活動過程中應始終把握重點,實現素養融合,從而將培養核心素養落在實處,保障跨學科融合教學有效進行.本部分以培養運算能力與建模能力為代表對如何實現素養融合、牢牢把握跨學科融合教學重點進行分析.
3.3.1 提高運算質量,強化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貫穿于數學學習全過程.為培養學生該素養,教師可跨學科設計運算相關學習內容.
例如以蘇教版九年級上冊“平均數”為例,跨學科融合教學旨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通過串聯生物學、地理等學科,設計不同背景的平均數運算練習.
生物學背景:提供100尾螭霖魚體長數據,要求學生計算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
地理背景:給出某地河流徑流量、降水量及等高線地形圖,要求學生判斷河流補給水源.需先計算徑流量與降水量平均數,結合等高線分析.
這些練習題均與平均數運算相關,但復雜度和提問角度各異,運算技巧應用也有差異.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運算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核心素養得到針對性強化.跨學科融合教學豐富了學生的運算實踐,提高了他們的運算速度與準確性,為學生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3.2 構建數學模型,強化建模能力
建模能力也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之一.同時,數學建模也被作為一種工具廣泛運用于其他學科之中.在跨學科融合教學中豐富數學建模機會,既能夠提高數學能力,也能夠通過掌握有力工具解決復雜問題,實現數學教學知識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6].教師可以組織模型構建活動,并將數學建模運用于其他學科,實現跨學科應用,從而強化建模能力.
例如 以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串聯數學與化學學科內容,設計需要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解決的問題.如,某金屬工具制作需要經過煅燒與鍛造兩道工序,煅燒時材料燒到 800°C 即可停止,繼而鍛造.鍛造8分鐘后,材料溫度下降到 600°C .煅燒時溫度 y 與時間 x 為一次函數關系,且鍛造時溫度 y 與時間 x 為反比例函數關系.教師可想出問題:已知材料初始溫度為 32°C :問:煅燒與鍛造時函數解析式與 x 取值范圍;材料溫度低于 480°C 時無法繼續鍛造,需要重新鍛燒,每次鍛造時間為多長?
為解決該問題,學生需要構建反比例函數模型,體驗建模過程與如何從模型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數圖象及其中變量關系的了解,有效強化了學生建模能力與通過數學模型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
4結語
跨學科融合教學符合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理念,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數學教師應成為融合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推動者,結合數學與其他學科聯系開發資源,整合策略打造綜合開放學習空間,落實跨學科探究活動.同時,要以核心素養為重點,有針對性地融合素養、利用資源,強化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秋曉,毛巾鈞.綜合與實踐: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學習的設計研究——以“設計校園圖冊”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3(35):9—12.
[2]黃偉群.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3):75—77.
[3」陳婷.例談初中數學跨學科教學策略[J].理科愛好者,2023(05):83-85.
[4]祝羽.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跨學科教學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3(10):92-94.
[5]侯艷敏.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跨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實踐方案[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