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綜合與實踐領域重在解決實際問題,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應當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方向,積極通過跨學科和項目化主題學習的方式來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1跨學科主題學習概述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跨學科學習與主題學習的綜合體現.跨學科教學指的是以某項學科為核心,圍繞其進行開發利用的教學過程.在跨學科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教師往往通過核心概念提取的方式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圍繞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內容的設定與安排,對其進行二次開發與利用,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構,落實跨學科教學.跨學科教學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其內在邏輯關系,需要將不同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尋找融合點.因此,跨學科學習是基于核心概念來進行進一步知識內容的重構塑造,是一種融合性的學習.
主題式學習則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采用項目化主題學習的方式來進行的學習.項目化主題學習則是圍繞“項目化主題”來進行具體的實施.以項目來線索,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習知識來完成主題任務.跨學科主題學習則是對跨學科教學和主題教學的融合,在保持各自特性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項目化的方式來進行組織,以特定的項目主題來實現知識的重構,完成跨學科學習.
2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與意義
數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的基礎性課程,數學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邏輯思維,但這些邏輯思維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培養和引導2.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與灌輸,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跨學科主題學習則與之不同,從跨學科、多情境、問題鏈、項目化的角度來進行學科教學,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體來看,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主題探究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數學教材中的各種公式、定理、公理進行探究,思考各種公式、定理是如何產生和論證.同時,教師可從跨學科的角度出發講述數學公理、公式的實際運用,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
其次,跨學科主題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將各種數學知識理論以數學項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將函數知識以項目化的形式組織構建,引導學生對函數的性質、特點進行探究.在教師的不斷指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升與發展.
最后,跨學科主題學習聚集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以提升學生的素養能力.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關注學生本身的學習與發展,采用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展開評價,改變了傳統以結果導向的評價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著重從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堂互動出發展開評價,判斷學生是否進行有效的項目學習與探究.在過程性評價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了有效的關注.
3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策略
3.1 情境創設與學科整合,確定跨學科主題
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要求學生基于學科核心內容加以展開.首先,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展開分析,構建核心概念.基于教學文本實現核心概念的提取,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向.其次,教師基于核心概念進行主題內容的確定.教師基于核心概念進行進一步教學內容主題的概述,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層次和結構關系.在確定教學主題后,教師圍繞該主題展開資源開發工作,嘗試進行跨學科融合.最后,教師利用教學主題開展跨學科教學,展開情境創設.教師基于學生跨學科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跨界融合教學,實現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同時,教師基于數學跨學科融合基礎上進行情境的創設,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其展開跨學科主題教學.“有理數”主要包括“正數和負數\"“有理數及其大小比較”兩個章節的相關內容.通過對其進行整體的分析,可以將其核心概念提取為“有理數”.教學的主題內容可以設計為“生活中的有理數及其運用”.在確定教學主題后,教師同時展開教學資源開發工作,從跨學科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引出地理學科.比如,教師以中國的南北地理溫度差異變化來引導學生對北方零下數十度和南方零上數十度進行比較.從零上和零下兩個角度出發來引出正數和負數,讓學生認識到負數就是零以下的數.基于此,教師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將主題“生活中的有理數及其運用”進行相應的展示,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
3.2 主題任務與知識相結合
跨學科情境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為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提供基礎性的保障,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向.教師應當圍繞跨學科內容與主題實施主題任務的設計.一般來看,主題任務的設計與安排應當通過子任務或者子主題的方式來進行進一步的分化.不同的子主題或者子任務承載不同功能與作用.在跨學科子主題或者子任務進行有效設計安排后,教師需要進一步對子主題與子任務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構建問題序列的方式來實現子主題或者子任務的統合,落實跨學科主題任務教學.除此以外,構建的子主題或者子任務必須與創設的情境相統一,能夠反映情境主題或者內容.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鏈的方式來加以具體地落實.利用問題鏈構建教學情境,落實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教學.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教材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確定的主題進行教學子主題或者子任務的設定.具體而言,教師對確定的主題進行進一步的分化,將主題以若干子任務或者子主題任務的形式呈現出來.該章節教學的主題為“生活中的有理數及其運用”,教師圍繞其進行進一步教學子主題或者子任務的設計.具體教師可以設計3個子任務.第1個任務為探尋生活中的負數.第2個任務為生活中的有理數.第3個任務為有理數的運用.3個任務依次遞進,實現對“有理數”的有效構建.以任務1為例,教師可以圍繞其進行進一步的子任務的構建,以具體問題鏈的方式將其呈現出來,創設教學情境.任務1內容圍繞“生活中的負數”加以展開.教師可以對此進行問題的設計.具體問題如下.問題1:數是如何產生的.問題2:數在生活中具有何種運用價值?問題3:什么是負數和正數?問題4:負數引入的具有何種意義?問題5:負數與正數在生活中如何進行運用.在上述問題有效提出后,教師進一步基于問題進行情境的構建,教師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構建人類對“數”的認識,以及“數”是如何產生.古代人類對于數的認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為了能夠進行估計產量和分配食物,人們開始了計數的需求.最初利用石頭計數,逐步發展到結繩計數,刻痕計數.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步使用阿拉伯數字進行計數.后面進一步隨著生活實踐的拓展,人們從出售貨物進出、氣溫的變化來逐步引出正和負.通過上述5個問題的引人,教師能夠從歷史、物理等學科方面進行數學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強化學生對數的認識和運用.
3.3基于主題實施學科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在跨學科主題教學實施過程中,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后,教師應當進一步圍繞其展開深度的主題教學,將數學跨學科主題教學加以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圍繞教師構建的子主題或者子任務來加以設施.教師將子主題或者子任務中的問題鏈以具體情境內容的方式加以展開,組織學生圍繞其展開探討.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加以具體地落實與安排.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問題鏈進行實踐,思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
子任務或者子主題的實施是通過問題鏈和情境創設的方式構建教學內容,教師應當圍繞其展開開發與利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內容的有效組織與構建.教師圍繞“數”的產生和發展來進行項目化學習情境的創設,對數是如何產生和運用進行進一步具體的勾勒,引導學生思考數產生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教師基于“正數”這一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引出負數這一概念.具體教師可以以物理學中的“攝氏度”為導點展開,引導學生思考“零攝氏度以下”如何進行表示,繼續采用“正數”是否能夠進行意義上的表示.同時,教師進一步以“虧算”“盈利”為導點進一步組織學生思考正數與負數之間的關系與意義.通過該種形式,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教學得到了有效的實施.教師能夠從數學學科以外的內容對數學學科知識進行相應的導人和引入,同時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構建,便于學生進行深人理解和學習.
3.4組織開展多元學習評價,實現以學促評
新課標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3].傳統教學評價主要是采用結果性評價的方式來加以展開.該種教學評價方式雖然能夠直觀具體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則是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教學而言,教師不能夠簡單地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與思路展開,應當采用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等方式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客觀性地衡量學生的學習表現.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效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變革.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應當包括評價主體、評價思想、評價維度、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內容.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等內容.評價思想則是跨學科主題評價采用何種思路展開評價.比如,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效還是學生本身的學習過程與發展.不同的評價思想產生的評價方法與之不同.在評價維度上,包括學科知識、學生能力等.學科知識主要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具體性要求展開.該標準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提出了具體性的學習要求,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知識.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展開相應的教學評價設計.在評價主體上,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教師評級、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在評價思想上,教師關注學生本身的學習過程.教師采用過程性評價的思路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中進行評價.
4結語
跨學科學習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需要,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具有多重屬性[4].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則是從跨學科學習和主題學習角度來進行創新性的學習.在實施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時,教師應立足初中數學這一學科進行跨學科教學,圍繞其積極通過項目化主題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構和教學方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靳荷艷.信息技術助力素養導向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以初中數學“從數據談節水”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8):43-48.
[2]黃偉群.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3):75—77.
[3]李佼.例談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J].新課程研究,2024(10):60—62.
[4]王桂華,王鳳,王洋.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跨學科學習探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3,43(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