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與創新,初中數學教學領域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教學模式逐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轉變為更先進、更高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深度教學模式.深度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靈活遷移與綜合應用,正在成為初中數學教育的新趨勢.深度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積累,更重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問題驅動教學法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實現深度教學自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通過深人分析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豐富經驗,從問題驅動教學的角度深入探討初中數學深度教學的有效策略.
1問題驅動視域下初中數學深度教學的實施策略
問題驅動教學法強調以真實問題為認知起點,通過“問題情境一探究活動一意義建構”的認知路徑,與深度教學追求的“知識結構化—思維可視化一素養內生化”目標形成邏輯閉環,兩者共同指向知識本質的揭示與高階思維的發展.在問題驅動視域下,初中數學的深度教學策略將從概念、內容以及課后復習思考進行探索.
1. 1 概念新授課:建構認知腳手架
數學概念知識的掌握對于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尤為重要.從大概念的教學角度出發,可以根據素養育人價值和學習目標實現的需要,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對學習內容、結構及學習路徑進行優化,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具有廣度、深度的知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的七年級(下)初中數學教材中,以“平行線的性質”這一數學概念為例,首先教師通過提問“生活中哪些現象反映了平行線的性質?”引導學生觀察諸如鐵軌、書架等實物,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平行概念.接著提出問題:“當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時,同位角和內錯角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鼓勵學生通過測量或折疊來驗證平行線的性質,從而完成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最后,通過提問“如何用數學語言描述平行線的性質?”引導學生用嚴謹的邏輯推理來總結平行線的性質,實現從抽象到符號化的認知跳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1.
1. 2 單元整合課:構建知識網絡
深度教學要求教師深人理解和分析知識的產生、發展、結構和性質,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圖譜,知識網絡圖譜揭示了知識的內在邏輯、橫向和縱向聯系,以及各部分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地位,從而讓學生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并幫助學生提高高階思維能力.單元教學設計以單元為基本設計單位,根據學科知識體系和課程標準要求確定單元教學主題,合理分配課時,分析單元教學的各個要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整體性教學設計使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單元學習過程.
例如 在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九年級(下)中,在相似三角形單元的教學中,核心問題圍繞著“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來設計教學計劃.首先,基礎層聚焦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的?”以及“如何根據角或邊的關系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幫助學生掌握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接著,進階層主要深入探討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提出“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有什么關系?”以及“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計算未知邊的長度?”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最后,拓展層通常設計一些實際應用問題,例如“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量建筑物的高度?”“你能設計一個實驗,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等問題,讓學生將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以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2」.
1. 3 復習深化課:促進思維進階
大單元復習課這種深度教學模式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以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為主體,構成了一個體現完整教學過程的“微課程”大單元中呈現的內容可以與教材單元設計一致,也可以由教師自主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重組和整合內容以形成新的單元,旨在打破傳統的淺顯教學方式,實現更深層次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北師大初中數學九年級(下)教材中,在二次函數復習課中,解決“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學生在基礎階段通過“二次函數(20號 y=ax2+bx+c 的圖象怎么表示?”以及“如何通過系數 判斷拋物線的開口方向、頂點位置和對稱軸?”等問題,復習并鞏固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接著,教學重點轉向二次函數圖象的變換,學生通過平移圖象的例子,理解如何將 y=x2 的圖象變為 y=(x-h)2+k ,并總結圖象平移的規律,以提升分析能力.最后,在拓展階段,通過“如何利用二次函數解決拋物線運動中的最大高度問題?”等實際應用問題,引導學生將二次函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情境引入、探究活動、總結提升,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靈活應用二次函數的性質.通過核心問題的設計和漸進式的教學活動,教師幫助學生從回顧基礎知識過渡到提升綜合能力,最終實現高級思維的培養.這種深度復習課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3].
2初中數學深度教學策略優化建議
2. 1 問題設計三原則
問題設計的原則,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遵循適合性、啟發性和拓展性,這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適合性要求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確保學習的連貫性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性強調要留出思維空間,通過創設認知沖突等方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培養他們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拓展性則要求設計的問題能夠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形成新的問題,幫助學生將知識應用于不同情境,增強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這三項原則共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認知發展以及解決復雜數學問題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上)“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教學中,教學問題的設計緊密遵循三大原則.首先,遵循適合性原則,教師可提出問題“在一家商店里,每支鉛筆售價2元.你能寫出購買 x 支鉛筆的總費用 y 與 x 之間的關系嗎?”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他們理解一次函數的基本概念.接著,教師根據啟發性原則設計問題,如“為什么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直線?你能用表格或圖象來解釋這個現象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來探究一次函數圖象的特征,從而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最后,設立拓展性問題,如“如何利用一次函數來解決更復雜的實際問題,比如電話套餐費用的計算或汽車行駛距離與時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將一次函數的知識遷移到更廣泛的實際問題中,甚至擴展到分段函數等更復雜的模型中.整個教學過程,從情境引人、探究活動到總結提升,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一次函數的概念和應用,
2.2 評價反饋雙維度
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評價和反饋機制對于深度教學尤為重要.過程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作為兩種重要的評估手段,可以有效衡量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思維發展,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成長的空間.過程性評價的核心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僅僅關注最終的學習結果.通過建立“問題解決檔案袋”,教師可以細致地記錄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所展現出的思考路徑、策略抉擇、問題剖析及解決流程,這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敢于犯錯,并在錯誤中不斷學習和進步.而表現性評價則側重于評估學生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巧妙設計跨學科的實際問題,教師能夠將抽象的學科知識巧妙地融人現實生活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將過程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有機結合,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4.
2.3 教師角色與支持
在深度教學視域下,實施以問題驅動的教學設計,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和全面的要求.這不僅是對他們知識掌握程度的一次考驗,更是對他們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創新思維的一次深刻挑戰.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教學內容,不僅要掌握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從宏觀角度把握整個學科體系,明確每個知識點在學科整體框架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構建完整且系統的知識體系.其次,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通過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設計出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促進他們深入思考的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還能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師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學習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適應和創新,使之更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出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案[5].
3結語
綜上所述,問題驅動與深度教學的融合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以問題為認知起點,以探究為學習路徑,以素養為培養目標,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揭示知識本質,發展高階思維.未來,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技術的持續發展,問題驅動深度教學將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俊.問題驅動視角下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以“線段中點”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5(2):61-63.
[2]魏石磊.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5(1):25—27.
[3]黃恩渡.深度教學視域下的初中數學單元教學策略研究——以“一次函數”為例[J].名師在線,2024(18):67—69.
[4]代嬌春.初中數學大單元復習課深度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4):50—52.
[5]湯雪峰.問題驅動視域下關于初中數學深度教學的探索與思考——以“平面幾何”的中考復習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4(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