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旋轉圖形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確定旋轉中心、方向與角度,以及在復雜圖形中準確識別對應元素,并運用轉化思想將復雜圖形或問題通過旋轉轉化為簡單、熟悉的圖形與情境,常常使學生困惑.下面以一道與初中數學旋轉的相關問題為例進行探究,一起感受抽象數學變清晰的奇妙過程.
2 例題解析
例題如圖1所示,在矩形ABCD中, AB=3 ∠DCB 的平分線交 AD 于點 P ,將 ΔDPC 繞點 D 逆時針旋轉 α(0<α<90°) ,點 P 的對應點為點 E ,點 c 的對應點為點 F ,連接 BE,PE,CF
(1)如圖 1,EF 與 PC 交于點 N ,求證: ΔPEN? ΔFCN
(2)若 BC=4 ,在 ΔDPC 旋轉的過程中,當線書
段 BE 的長最小時,求 的值.

解題指導
(1)證明三角形全等,通過觀察這兩個三角形可以發現已經包含一組對頂角了,而通過矩形圖形性質和旋轉性質可以得到很多邊長和角度的等量,再次利用全等證出一組邊,就能得到兩三角形全等.
證明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所以 ∠ADC=∠BCD=90°.
因為 CD 平分 ∠BCD ,所以 ∠BCP=∠DCP=45° 所以 ∠DPC=∠DCP=45° 所以 DP=DC
由旋轉的性質得, ∠PDE=∠CDF,DP=DE= DC=DF ,
所以 ΔDPE?ΔDCF(SAS)
所以 PE=CF ∠DPE=∠DCF (由全等得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
因為 ∠DPC=∠DCP=∠DEF=∠DFE=45° 所以
,

所以 ∠DPE=∠DFC
因為 ∠EPN=∠DPE-∠DPN=∠DPE- 45°
∠CFN=∠DFC-∠DFN=∠DFC-45°, 所以 ∠EPN=∠CFN
在 ΔDEN 和△FCM中
所以 ΔPEN?ΔFCN(AAS)
分析本題證明全等比較簡單,合理運用圖中相等線段和角度即可,一般情況第一問的證全等會為下一題做鋪墊,這一問沒有多加條件,因此不管ΔDPC 如何旋轉,此全等都是成立的,下一問可以直接運用.

(2)① 結合旋轉性質可得出點 E 的運動軌跡在圓上,結合“點圓最值”模型可確定點 E 的位置,利用直角三角形可求出 BE 的長; ② 易知 ΔDPC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旋轉過程中 PE=CF ,則要求
的值,即求線段 CF 的長,所以以 CF 為斜邊構造直角三角形進行求解.
由(1)得 DP=CD=AB=3 ,由旋轉的性質可得, DE=DF=DP=CD=3 ,則點 E 在以 D 為圓心半徑為3的圓弧上運動,如圖2,連接 BD
因為 BE?BD-ED ,
所以當 B,E,D 三點共線時, BE 長最小,如圖
2,延長 DF 與 BC 的延長線交于點 H ,過點 F 作
FQ⊥BH 于點 Q :在 RtΔBCD 中,
·所以 BE=BD-DE=2 在 RtΔBDH 中,
所以
4解得
所以
在 RtΔDCH 中,
所以
,解得
業
易證 ΔHFQΔHDC
所以
解得
1
所以
5
在 RtΔFHQ 中,
(204號
解得
,
在 RtΔCFQ 中,
所以 ΔDPE?ΔDCF
所以
所以
分析此題做出點 E 的運動軌跡后就不難確定最小值時 E 點的位置,而難點就在于后續的求線段 CF 的值,以 CF 為斜邊構造直角三角形是不易想到的,利用直角三角函數和勾股定理就能得出.
3結語
初中數學的旋轉圖形知識,不僅是理論上的奇妙變換,更是解決問題的得力助手,與生活緊密相連.它讓我們以全新視角認識世界,感受數學之美與實用價值.因此,旋轉圖形在求解時,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力與觀察力,另外把握好旋轉前后的圖形關系,就能得出需要的條件并運用于問題求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