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戰旗名稱:戰斗模范連
授旗時間:1941年9月
授旗時戰斗序列:新四軍4師9旅26團1營1連
授旗領導機關:新四軍4師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戰斗序列沿革:1938年12月,隸屬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游擊支隊主力;1940年6月,隸屬整編后的隴海南進支隊2團;1940年8月,隸屬八路軍第5縱隊3支隊8團;1941年1月,改編為新四軍3師9旅26團1營1連;1941年9月9日,改為新四軍4師9旅26團1營1連;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9旅26團1營1連;1947年2月,改稱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17團1營1連;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為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21軍63師188團1營1連;1953年2月,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1軍63師188團1營1連;1958年8月,為原北京軍區第21軍63師188團1營1連;1967年2月,為原蘭州軍區第21軍63師188團1營1連;1985年9月,為原蘭州軍區第21集團軍63師188團1營1連;1996年10月,改為武警第63師188團1營裝甲防爆車連;現為武警青海總隊機動某支隊防暴裝甲車中隊。
在我軍抗日戰旗方陣中,有兩面十分相似的戰旗迎風招展。駐足觀之,同樣叫“戰斗模范連”,又同樣在抗日戰爭時期授旗,一面屬于八路軍129師386旅769團3營10連,一面屬于新四軍4師9旅26團1營1連。戰斗在晉中的10連作為大名鼎鼎“夜襲陽明堡”主角,步兵炸毀24架日軍飛機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而戰斗在蘇北的1連卻鮮為人知。事實上,我軍每面戰旗都壯美如畫,都是烈士鮮血浸染而成,“戰斗模范連”1連戰旗同樣別具風采。要了解1連模范事跡,有必要走進青海武警所屬防暴裝甲車中隊,透過這支“戰斗模范連”傳人一座座移動的鋼鐵堡壘,以及中隊榮譽室“赤膽忠誠,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永當模范”的鏗鏘誓言,回望抗日戰爭的連天烽火,重溫“戰斗模范連”喋血蘇北的戰斗歷程。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軍7個師8萬余人圍攻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一時間黑云壓城城欲摧,蘇皖邊區抗日力量受到重挫。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扭轉不利形勢,1月25日,中央軍委作出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打擊“日偽頑”的重大決策,全軍增編為7師1旅,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
隨著新四軍迅速重組,3月初,1連所在的新四軍3師進入皖東北,轉戰宿遷至泗陽之間,拉開了鞏固蘇北抗日民主政權、反擊日偽頑軍戰斗的新序幕。
3師原為太行山上的老八路,轉入新四軍后,也帶來了下山虎般的戰斗作風。
1連隸屬3師9旅26團1營,連長王敬之生在山東,具有齊魯人彪悍、縝密的雙重特點,雖為基層指揮員,卻已顯示出大將風度。1945年,王敬之調入東北,擔任牡丹江軍區2團團長,率領曲波、楊子榮等英雄連續剿滅了謝文東、座山雕、九彪等慣匪,是膾炙人口的傳奇小說《林海雪原》中201首長的原型之一,被廣為傳揚。這是后話。
此時,王敬之率領1連行進在六塘河岸上,隊伍里傳來輕快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私語聲。王敬之傳令:加快速度,保持肅靜。
官兵內心亢奮是有原因的,他們大都是本地人。1連的前身為邳縣救國團抗日義勇隊,是邳縣的第一支抗日武裝,也是隴海游擊支隊組建時的骨干力量。作為蘇北人民的子弟兵,在家鄉抗日殺敵,每個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氣。
1連此行是隨26團1營進攻泗陽以北的張家壩,執行消滅勾結日偽、摧殘抗日民主政權反動刀會的任務。由于刀會背后有日偽撐腰,第一次攻打沒有徹底解決問題,這是第二次出手,上級要求務必將其鏟除。
1連和兄弟連隊激戰一天,全殲了反動刀會,斃傷匪徒500余人,給當地正為皖南事變彈冠相慶的日偽頑軍當頭一記棒喝。從此,“新四軍殺回來了”的消息不脛而走,令日偽頑軍噤若寒蟬、氣焰銳減。
開展蘇北地區抗日斗爭,就必須粉碎日軍“以戰養戰”“以華治華”的陰謀,打掉日偽頑軍一個個據點,逐步將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這次26團首先拿反動刀會開刀,重拳出擊,起到了震懾敵人、鼓舞民眾的極佳效果。

26團團長羅應懷決定乘勝追擊,擴大戰果。3月末的一天深夜,羅應懷和政治處主任李浩然帶領1營和3營,又對許莊、仰化集的頑軍據點發動突襲。
王敬之奉命率領1連擔任主攻。他們在當地群眾幫助下,悄悄迂回到沭陽以西,渡過大運河,對許莊形成合圍夾擊之勢。
借著月色星光,王敬之仔細觀察了許莊周圍環境。許莊是個很大的村鎮,一面靠河,三面有炮樓,土圍墻足足3米多高,外圍構筑了鐵絲網等工事,在平原上顯得十分突兀。“要攻進許莊,必須先撕開外圍。”他心里盤算著。
不久,3營在東南方向的仰化集率先打響,尖厲的槍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只聽許莊百余敵人一陣慌亂,吆三喝四登上炮樓。按照預先制定的方案,王敬之立即命令向敵開火。
敵方自恃工事堅固,易守難攻,又有7挺機槍居高臨下,火力兇猛,氣焰十分囂張,一面負隅頑抗,一面罵聲不絕。
由于1連沒有重武器和攻堅設備,戰斗打響后,發動了10余次進攻,卻難以靠近敵穴,遲遲無法打開突破口。
幾小時后,天色漸明,夜戰的有利條件喪失,見戰士們紛紛倒在密集火網下,王敬之心急如焚。僵持之際,2排排長鐘興機主動請纓,要求單槍匹馬打開通道。
王敬之點了頭,立刻組織機槍掩護。冒著槍林彈雨,鐘興機左突右撲,竟然沖到了敵人炮樓外圍,用鋼鉗“嘩啦啦”將鐵絲網剪開了一道缺口。
急紅了眼的敵人發現后,集中火力向他掃射。子彈打在地上直冒煙,鐘興機不幸中彈犧牲。
1連官兵怒不可遏,高喊著“為排長報仇”,沿著鐘興機用生命開辟的通道發起連續沖擊,炸圍墻,攀炮樓,奪機槍,經過一小時激戰,終將敵人防御徹底瓦解,拿下了許莊。
許莊戰斗共斃俘敵軍100余人,打死了敵沭陽縣偽縣長,繳獲機槍7挺、駁殼槍16支。與此同時,仰化集也被3營攻破,繳獲敵槍彈物資一批。26團再戰告捷。
幾場戰斗雖然規模都不算太大,但對敵人起到極大震懾作用,給籠罩在恐怖中的當地軍民以極大鼓舞。通過一場場浴血戰斗,新四軍一點點改變了蘇皖邊區的斗爭形勢,不僅站穩了腳跟,粉碎了日偽頑軍消滅新四軍的圖謀,還將新四軍迅速壯大成華中地區最強勁有力的抗日隊伍。
1941年9月9日,根據上級指示,新四軍3師9旅與4師10旅對調番號,互換建制,改稱4師9旅,旅團以下各級番號保持不變。
4師為表彰26團1營1連在皖東北作戰中的驕人戰績,尤其是在許莊戰斗中的卓越戰功,授予該連“戰斗模范連”光榮稱號。
轉眼到了1942年下半年,蘇北抗日斗爭形勢得以改善。一年來,1連隨26團轉戰江淮,越戰越勇,連續拔掉了日偽頑軍盤踞的一個個巢穴,鞏固和擴大了蘇北根據地。
此時,日軍也改變了對華作戰策略,加大對國民黨投降派的誘降力度,減弱了對正面戰場的進攻規模,集中力量鞏固占領區,提出“肅清后方的抗日武裝是當前第一位的基礎性工作”新策略,并抽調17師團的清水旅團、13混成旅團一部為基干,總兵力萬余人。由17師團長平林盛人統一指揮,采取分進合擊戰術,對新四軍淮北抗日根據地“掃蕩”過來。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新四軍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外線牽制敵人,內線堅持斗爭。4師在師長彭雪楓指揮下,展開了內外線結合的33天反“掃蕩”作戰,朱家崗戰斗成了斗爭的重要轉折點。
12月8日,26團團長羅應懷、政委謝錫玉,收到了新四軍4師9旅旅長韋國清、政委康志強電報,指示他們“于10日晚配合外線主力拔除日軍金鎖鎮據點”。羅應懷、謝錫玉立刻掂出了分量,二話不說,馬上進行戰前動員。
王敬之出發前動員說:“以前我們是獨立作戰,這回是配合作戰,是配合師主力拔除日軍金鎖鎮據點。”1連官兵聽到主力要打回來,無不歡呼雀躍,相信敵人蹦跶不了幾天了。
12月9日黃昏,26團冒著寒風,從團部駐地急行至泗陽縣朱家崗。這里距離西北方向的金鎖鎮只有12里,部隊一個急行軍就能趕到。由于周圍都是敵人據點,羅應懷、謝錫玉絲毫不敢大意,一進入作戰地域就馬上帶著參謀人員觀察地形,布置警戒,以防萬一。
朱家崗是平原上突起的一片土崗,東西走向,長2000米,寬500米,包括孫家崗、曹圩、張莊、尤崗、朱家崗等幾個自然村,東臨洪澤湖,西靠安河,西北方向挨著金鎖鎮和青陽鎮。除了南北各有一條抗日交通溝外,都是一望無際的開闊地,從軍事角度看易攻難守。
這一帶是淮北抗日根據地腹地,被日偽頑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冬季大“掃蕩”第三階段以來,日偽設立了諸多據點,彼此相隔很近,一旦某處據點遭到新四軍攻擊,其他據點便可迅速出援。
由于26團已經兩天內連續打了三仗,加上長時間奔襲,戰士們都極度疲勞。為了便于第二天攻打金鎖鎮,羅應懷、謝錫玉決定當夜宿營朱家崗一帶,做好攻擊金鎖鎮前的戰斗準備。
為防止敵人偷襲,羅應懷與謝錫玉商量,將團部設在曹圩,將戰斗力強悍的1連擺在西北1里離金鎖鎮最近的孫崗方向,擔任前哨,并囑咐王敬之“睡覺也要睜著一只眼”。
王敬之和指導員傅榮賢堅決落實首長指示,全連沒有分散宿營,而是將1排、2排、3排分別集中駐扎在孫崗村三座大院內,以應對萬一。
當夜,羅應懷、謝錫玉在團部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對消滅金鎖鎮敵人進行了具體部署。
1連戰士們在孫崗忙著準備攻堅器材,摩拳擦掌,一派戰前景象。
戰場形勢往往瞬息萬變,正當26團宿營朱家崗、準備攻打金鎖鎮時,狡猾陰險的敵人卻主動出擊、搶先動手了。
26團一進駐朱家崗,日偽軍的眼線就報告了日軍第81聯隊聯隊長金子篤。好大喜功的金子篤判斷這正是其苦尋不到的新四軍26團,連忙向師團長平林盛人報告,請求自己帶隊連夜偷襲。
平林盛人正愁找不到新四軍主力,難以向上面交代,立即批準了金子篤的建議,令其只許勝、不許敗,為天皇盡忠。
金子篤大喜過望,迅速抽調3個大隊加上少量偽軍,共1500余人,兵分三路,連夜向朱家崗撲來。
日軍一路封鎖消息,悄悄從青陽鎮進至新行圩以北吳灣子,再轉至界頭集南李塘。12月10日拂曉,金子篤自東南向西北與金鎖鎮守敵會合,向26團發起偷襲。
金子篤的作戰企圖是,由東北曹廟、東南李塘兩個方向壓迫26團,將26團驅至安河及金鎖鎮、青陽鎮兩個據點之間聚殲。
12月10日凌晨3時,朔風勁吹,天空飄起雪花,敵人由金鎖鎮方向摸來,突襲了1連的3人游動哨。5時許,闖進了1連駐地孫崗。1排崗哨發現后立即鳴槍示警,尖厲的槍聲把村中半睡半醒的王敬之驚起:“有情況!肯定是鬼子來了!”
槍聲就是命令!他立即翻身沖出民房,一邊派人向團部緊急報告,一邊令各排進入預定陣地阻擊敵人。
戰斗首先在孫崗村東頭3排所在的一座農家宅院東房院打響。雪夜中,日軍蜂擁而至,頭上的鋼盔閃閃發光。3排機槍驟然響起。
孫崗位于26團團部曹圩西北僅一里多遠,槍聲大作后,僅過了幾分鐘,兩條壞消息就傳到了團長羅應懷耳朵里:一是敵人包圍了孫崗,現正一路向曹圩、一路向張莊逼近;二是西南、西邊也發現了敵人。
敵人有1000余人,26團不到900人,而裝備上敵優我劣,是堅守還是突圍?緊急關頭,湖北紅安出來的老紅軍羅應懷臨危不亂,決定先穩住陣腳,待援兵到達后再伺機殲敵。
“這是想吃掉我啊,送上門來了,我還想吃掉你呢!”羅應懷恨得咬緊牙根,立即讓副團長嚴光針對敵情擬制了作戰命令:1營1連堅守孫崗,1營營長李光軍率2連和重機槍排由張莊向孫崗方向躍進,隨時準備沿崗北交通溝增援1連;2營調至曹圩,5連1排、2排堅守圩北交通溝東、西兩段,3排由副連長戴春濤帶領去張莊接防,4連3排保衛曹圩東南門;3營7連向北側擊包圍孫崗之敵,8連堅守朱家崗,擋住南邊的敵人。
很明顯,仗能不能打好,孫崗方向極為重要。“告訴王敬之,頂住敵人,爭取時間,別讓敵人給包餃子了。”羅應懷吼道。
不到一個小時,朱家崗四面炸裂,槍聲如爆豆般密集,日偽軍已將朱家崗圍得水泄不通,戰斗殘酷激烈。
孫崗方向形勢尤為嚴峻,由于位于前哨,首當其沖,敵眾我寡,已成一片火海。
面對不斷涌入孫崗的敵人,1連已經無法統一指揮,3個排只能各自為戰。
孫崗村西的1排在排長卞緒先帶領下,用機槍開路,集中火力殺出了一條血路,30多人突出敵人重圍,轉移到安河西馬宅子,并立即向團部靠攏,報告情況。
2排和連部駐在村子中間,槍響后不久便被敵人重重包圍。連長、指導員帶領2排沖出大院,與敵人展開肉搏,僅四五個人殺了出去。
3排在村東頭一個大院內頑強堅守,子彈打沒了,就拔出大刀守住院門和院墻,敵人一露頭就一刀砍下去。敵人扔進來的手榴彈,也被撿起來扔了回去。
直到上午11時,敵人見3排堅守的大院久攻不破,孤注一擲,十幾個敵人一起把院門撞開,沖了進來。3排排長與戰士們毫不畏懼,與敵展開激烈肉搏,終將突入的敵人全部消滅。
敵人的軍事圍攻和政治欺騙都沒有達到目的,便使用了殘酷的手段——火攻,并將院落后墻挖了個大洞,讓3排腹背受敵。
一時間,3排堅守的大院燃起熊熊大火。在支部書記賈西壁帶領下,20余個頭發燒焦、臉色烏黑、衣衫襤褸的戰士手持大刀,高喊殺聲,從烈火中沖了出來,再次與敵人展開了殘酷激烈的肉搏戰。
至下午2時,3排終因敵眾我寡,全部壯烈犧牲。犧牲時有的戰士手里緊緊握著帶血的大刀,有的戰士嘴里咬著敵人的耳朵……
3排浴血奮戰9小時,減輕了團部的壓力,為戰斗轉機創造了條件。
隨后,日軍又向26團團部駐地周邊進行了猛烈炮轟和火攻。團部人員齊上陣,始終堅守陣地,浴血奮戰,團長羅英懷亦被炮彈炸傷。
關鍵時刻,副團長嚴光將團里的“小鬼班”都用了上去。“小鬼班”12人,全是父母兄弟姐妹被日寇殘害的十幾歲孤兒,因死活不肯離開新四軍,就編在一起邊學文化邊成長。經過戰火洗禮的這些“小鬼”,人小志大,打仗不輸成人。班長周茂松表示:“誰怕死,誰狗熊!”
戰斗中,“小鬼班”像小老虎般勇猛。班長周茂松壯烈犧牲,副班長小陳接著指揮,一槍擊斃了一個日本兵,又一刀將另一個往車下鉆的敵人砍死,拼死守住了團部陣地。
最后關頭,4師主力增援過來了。9旅旅長韋國清騎著一匹黃驃馬,帶領騎兵連沖在最前面。
下午4時20分,驚慌失措的敵人亂放一陣炮后,掩護大隊人馬匆匆撤退。26團由防御立即轉為追擊,敵人遺尸棄械狼狽逃竄。
朱家崗之戰,日酋第81聯隊聯隊長金子篤興沖沖地攻來,丟下280具尸體灰溜溜地退走。
此次戰斗,26團1營教導員吳承祖、團特派員宋云璽、電臺臺長李圣書、1連黨支部書記賈西壁等73名指戰員光榮殉國,團長羅應懷、營長張立業等40余人負傷。26團向死而生,打出了生機,打出了威名,被師長彭雪楓譽為“鋼鐵26團”。
戰斗中,“戰斗模范連”1連發揮敢打硬拼、不怕犧牲的老傳統,在地處前哨的孫崗前赴后繼,英勇殺敵,為全團贏得勝利作出了犧牲和貢獻。
1943年,為紀念犧牲的烈士,新四軍在泗洪縣朱家崗修筑了烈士陵園,彭雪楓親自撰寫碑文,上面寫道:“在33天反‘掃蕩’全戰役過程中,喋血鏖戰,慘狀悲烈,驚天地,泣鬼神,以擊敗敵寇,使其一蹶不振之決定性戰斗則為我9旅26團之朱家崗守備戰焉。”
又過了兩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轉入決勝階段,日軍在亞洲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對中國大陸的侵略也日漸衰微。
毛主席發出了“把日寇打出中國去”的號召,要求中共華中局、新四軍向日偽據點發起進攻,收復被占根據地,擴大解放區,建設和鞏固抗日民主政權。
在抗日烽火中不斷淬煉的“戰斗模范連”1連,剛參加了新四軍春季攻勢,又殺向蘇皖交界淮北地區的張樓。
張樓是淮北抗日根據地一個最大的漢奸據點,位于泗縣、睢寧之間泗睢公路東側,分前后兩個圩寨。守敵為張海生漢奸反動武裝一部,以及偽淮海保安司令郝鵬舉部保安1團、2團,共計2500余人。
張海生是當地惡霸大地主,當了漢奸后被委任為偽淮海省“剿匪”第六總隊司令兼泗縣副縣長、自衛團團長,長期為非作歹,十分猖獗,我軍民凡落入他手,均被槍殺活埋。群眾恨之入骨,盼望拔掉這個據點,除去這個“毒瘤”。
1940年、1941年,我軍曾兩次攻打張樓,均因這伙敵人裝備好、據點堅固、我攻堅辦法不多,沒有打下來。
因而,有人認為打張樓是步險棋,打好了,拔掉個爛“釘子”;打不好,碰上個大“釘子”。
新四軍4師師長彭雪楓偏不信邪,堅決執行毛主席戰略部署,決定三打張樓,一舉拿下,絕不手軟。
彭雪楓把任務交給9旅,以26團主攻后張樓,以25團一部監視前張樓,待后張樓攻克后再攻擊前張樓。以11旅31團、32團、騎兵團打援。
26團經反復偵察,查明后張樓偽軍達500余人,配有機槍4挺、重機槍1挺。
后張樓圩子比較大,我二打張樓后,敵為縮短防線,把圩子東部縮去近100米,重挖了圩壕,加高圩墻到4米,沿墻筑有20多個地堡,形成交叉火力。四角各有碉樓一個。外壕寬10米、深4米,水深一米左右。水下埋竹簽、三角釘。圩墻與外壕間,埋鐵釘和利刃。東部圩墻內有兩個地堡,各有偽軍一個班駐守。
戰斗發起前,擔任主攻營突擊隊的26團1營1連制作了后張樓沙盤,韋國清旅長親自帶著團、營干部來到1連,通過沙盤作業,開展軍事民主,研究確定打法,使主攻連的班長、排長、連長都了解各自的任務。
1連又在附近的許圩子構筑模擬陣地,組織全連反復進行越圩壕、爬圩壕、打碉堡的攻堅演習。并在戰斗動員中,控訴日偽軍和漢奸張海生的反動罪行,進一步提高官兵階級覺悟,激發了戰斗熱情。
7月5日傍晚,炮聲隆隆,機槍怒吼,對張樓的進攻開始了。
擔負后張樓外圍主攻任務的1連,如猛虎般躍起,從東、南、北三面出擊,很快攻占了后張樓以東的東圩子,殲敵一個警戒班,掩護1營主力隨即向前發展進攻。
憑借堅固的工事,后張樓守敵也使出了看家的氣力,火力非常兇猛,雙方戰成膠著狀態。
當夜,1連連夜開挖交通溝,構筑火力陣地,為第二天繼續攻擊后張樓做準備。
翌日,又打了一整天,后張樓還是久攻不破。26團團長嚴光氣得摔了帽子,調來全團炮兵吼道:“對著東北角敵炮樓給我狠狠地轟,讓1連上來打主攻。”
下午5時,團火力隊用自己改造的幾門“平射迫擊炮”和一門山炮猛轟敵人,壓制了張樓東北角炮樓附近的火力點。1連兵分兩路,1排在右,3排在左,從東圩子西北獨立院向炮樓南發起攻擊。
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把門板投入外壕壕溝內,紛紛跳下踏板。然后,又用鐵爪子爬上外壕。
接著,1連尖刀班抬著云梯沖過一段開闊地,在圩墻上架好。戰士們隨即快速登梯爬上圩墻,向圩墻內猛投手榴彈,炸得敵人血肉橫飛。
1連又冒著硝煙越過圩墻,向圩墻內守敵的兩個小地堡及附近陣地猛烈射擊。15分鐘后,他們敲掉了地堡,占領了陣地,打開了突破口。
望遠鏡里,看著1連一連串行云流水般的進攻動作,嚴光團長大聲叫好!
突然,敵一個多排的兵力從北面佃戶房向我1排反撲過來,企圖趁1連立足未穩之際奪回陣地。
1排堅決頂住,勇猛抗擊,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反撲。接著,負傷的1排2班班長又帶領全班緊追殘敵,一直追至佃戶房西北角,連續刺殺了6個敵人,嚇得剩余一個班的敵人舉手投降。
與此同時,1排3班從側后向東北角炮樓發起突擊,遭敵炮樓南側重機槍火力攔阻。子彈雨點般打過來,將1排副排長王正品腹部擊中,腸子都流了出來。他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忍痛用帽子按在傷口上,指揮3班繼續強攻,用機槍壓住了敵人火力。不久,王正品頭部又負了傷,仍堅持不下火線。
3班班長見王正品接連負傷,怒不可遏,一把掏出大刀,揮舞著帶領突擊小組,繞向南側沖了過去。
經過幾分鐘激戰,突擊小組左右配合,奪下了敵人的重機槍,并調轉槍口,打擊東北角炮樓之敵。最終各組齊心協力,攻占了東北角炮樓。
到晚上10時,1連全部占領了佃戶房,逼近了敵核心陣地大瓦房院。大瓦房院之敵仍不肯就范,居高臨下,集中火力向1連猛射。由于地形開闊,敵火力猛烈,使進攻受阻。
嚴光團長、謝錫玉政委一看不行,趕緊調整部署,令1連鞏固已占領陣地,短暫休息,以利再戰。然后將團里的平射炮、山炮和高射機槍都調來,在東北角佃戶房中設置發射陣地,準備對大瓦房院之敵實施泰山壓頂式轟擊。
7月7日凌晨,隨著一陣山崩地裂般的巨響,山炮將大瓦房院東北角三層方形碉堡右下方炸開一個大洞。一挺沒有槍架子的高射機槍被綁在樹上,只打幾發就打穿了炮樓。
歇了一會兒的1連如同加了油,立即繼續猛攻。3排8班趁機迅速架好梯子,爬進碉堡,以刺刀將碉堡內的敵人殲滅了。之后,他們又依托方形碉堡和附近高房,組織火力對敵縱深實施壓制。
同時,2排、3排兵分兩路向南發展,8班相繼占領第一道、二道大院。在強大火力和政治攻勢下,龜縮在第三道大院的守敵200余人斗志盡失,全部投降。
1營1連突破了大瓦房東北角之后,3營9連也突破了大瓦房西北角。順著這兩個突破口,26團部隊會殲后張樓大瓦房院西部守敵,各路突擊部隊逐屋搜索,與敵人展開白刃格斗,激戰至上午10時,全殲殘敵。
在我軍圍殲大瓦房院內敵人時,前張樓守敵開始動搖。7月7日早晨,偽總隊長李澤洲率3個大隊倉皇向泗縣方向出逃,到老山附近被我31團截住包圍,除李澤洲只身逃脫外,其余全部被殲。
到了7月11日,新四軍4師主力經過幾次拉鋸戰,終于攻克了盤踞在我根據地長達5年之久的前后張樓日偽據點,共斃偽軍290余人,俘偽大隊長以下53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34挺、擲彈筒15個、步馬槍110余支、迫擊炮1門,解放了附近6個鄉的大小80多個村莊,從而使泗靈雎與中心區連成一片,為4師主力西進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大后方。
張樓大捷后,新四軍首長聯名給4師發來了賀電。“戰斗模范連”1連,亦因在張樓攻堅戰中3次擔負主攻任務,受到各級嘉獎。
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櫛風沐雨幾十載,一次次戰斗、一場場勝利,“戰斗模范連”代代官兵用鮮血和生命、犧牲與奉獻,為連隊爭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斗榮譽。
(執筆人為葉征、王紅艷、歐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