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7點30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完成21.0975公里的賽程。
跟人類不同的是,機器人不是同時跑出來,而是排好了次序,一個一個走出來——避免發生碰撞。
最先出場的機器人是天工U l t r a,它身高185c m,體重52公斤,通體漆黑,剛一出發,就表現出了罕見的穩健,兩只手快速地在身側揮舞。
緊隨在它身后的,是一個身材矮小的機器人,叫小頑童,它的跑姿比天工Ultra更接近人類,動起來,有種小學生的萌感。
頂著“小巨人隊”名號,卻是參賽隊伍中最矮機器人(身高75厘米)的北職大“0306”小巨人,在跑步時還不忘揮手回應觀眾。
最像人的機器人“幻幻”剛開跑就罷工了。還有的機器人頭部掉落,被扶起后繼續比賽。
不少機器人參賽不為名次,主要來刷存在感,走著走著就對著鏡頭表演起來。
最終,比賽結果出爐——第一名“天工隊”,無更換人,總用時2:40'42''。
本次比賽除評定冠亞季軍外,組委會還評定了完賽獎、最佳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獎、最佳形態創新獎等專項獎。特別的是,頒發給機器人選手的獎牌,是機器人的形狀。
不過,比賽中機器人狀況百出的場景,讓不少人疑惑,是人形機器人跌倒在馬拉松賽道?還是整個人形機器人賽道就此跌倒?但也有許多人依然樂觀——這些看似狼狽的“跌倒”,實則是產業進化的必經之路。馬拉松是一種“壓力測試”場景,就像人類體檢一樣,先通過基礎體能測試,才能進入更高階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