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簡歷中的Career Objective(職業目標)項下,許多人寫的是行業或專業和機構或部門名稱,共同特點是某種范圍或類別,不是具體的職位或崗位。本文標題的意思便在這里,與本刊同一系列前期的文章一樣,仍然是“你英文簡歷中的職業目標,其具體內容到底是什么”,但求職目標用英語表達常常是一個很寬泛的范圍,恐怕僅憑這一條就熬不過招聘方的初選。先看一個例子:
例1. OBJECTIVE: Banking Industry
顯然,銀行業那么大,作為一個學生求職時的objective不太現實。沿用上文用過的簡單方法,將這一表述轉換成一個陳述句“My objective is (the) Banking Industry. ”,即可發現問題。即便一定要抬望眼“高屋建瓴”,目標范圍還是過大,大到了沒人敢接你的話。
揆其根由,應當是源自單詞對譯的譯寫方法。我們用漢語說話,完全可以講“(我投遞簡歷的)目標(是進入)銀行業”——沒有問題。即便刪除括號部分,仍然可以那么說,別人一樣聽得懂。問題是招聘方自有目標,你的目標與之合拍尚且會無功而返,一開始就不對路必定是咱自己白忙一場。
例2. Job Objective: Banking
例3. OBJECTIVE: Internet Industry
在所涉80多位學生的簡歷中,以上兩種及其變體形式數量最大,只不過是行業名稱不同而已,均與個體的具體目標缺乏關聯。
例4. Objective: interpreter of your company.
這個表述一來沒有表明語種,二來your company無法固定。假如招聘人員看到你是從一沓簡歷中抽出了一頁遞了過來,且看到上面是這么寫的,筆者不知道他會怎么做,但要是我,可能會在你走后把它丟進廢紙簍。這是因為簡歷的應用語境大都是雙向選擇,一個應聘者面對許多個招聘方,同時一個應聘者又面對著許多個招聘者。
例5. Career Objective: A translation position of headquarters
例6. Objective: management, operational, managerial, administrative type, etc.
例5顯然是“總部的翻譯職位”的字面直譯,例6則是“經營、業務、管理、行政類等”的字面直譯,英語表達都有點兒大而無當,招聘方看后束手無策,于尚未進入某一企業的求職者不利,因為眼下還遠遠沒有到分配具體部門的環節。
這種單詞對譯很便捷,卻是多少人英語表達詞不達意的根本原因,而這又是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方法不當造成的。此處恕不展開,但筆者深知茲事體大,這里僅僅提醒一下:這個問題不解決,今后仍會發生同類型的問題,看到別人寫出這一類型的句子也不容易發現問題。此外,讀研階段勢必遭遇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的瓶頸。
例7. Objective: A position in Foreign Trade, with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to management
在就業市場上供小于求、英語畢業生嚴重用工荒的時代,這么講也許不是個事兒,也許還顯得咱志存高遠。但是咱能做點兒啥一個字兒也沒提,卻要求這個職位給你高升到管理崗的承諾,貌似不太現實——這是近年來外貿和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情況。
例8. Objective: To obtain a position in a firm that enables me to utilize my abilities and improve myself
例9. Occupation Objective: To contribute translation skills to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offering opportunities.
例8的選詞貌似具體,但對方無法事先知悉你的abilities是什么、怎么樣,想幫忙可還真是愛莫能助。且末尾的improve myself兩個詞,那意思也是一廂情愿了,表述于你不利。例9大同小異。建議在求職目標項下最好說出具體的(concrete)職位名稱,并適當調低對應聘單位的預期。
行業具體、崗位特定,甚至地域均已明確之后,你到底想做什么或能做什么,有時仍然會因英語應用能力欠缺而表達乏力甚至詞不達意。這個問題在英語專業大學生、研究生的英文簡歷中司空見慣,請接著看例證:
例10. Objective: an internship in financial interpreting
國內的英語教學,幾十年來在多種市場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針對國人學英語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獨特的產業,加之漢語組詞能力強大,結果體現在具體產品上看:按用途來分便有了中考英語、高考英語、考研英語、留學英語之類;按課程科目分,常見的有商務英語、科技英語、醫學英語、法律英語之類;按英語程度來分就有幼兒英語、小學英語、高中英語、大學英語、研究生英語之類(另外一個分類方式是初級英語、中級英語、高級英語等);按使用場所又有課堂英語、校園英語、社交英語、公交英語之類,甚至客廳英語、門童英語、飯店情景英語、購物服務英語之類。此外還有按學習方式、按教材系列、按出版社營銷理念、按行業劃分……,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這本身無可厚非,也不是本文的議論內容,單說例10的成因,便是簡單地把想說的“財經口譯”單詞對譯了一下,結果達不成自己的目的,卻給跨文化交際對象帶來了困惑。
例11. Objective: interpreter for Sunworld Dynasty Hotel
這個求職意向的單位倒是具體到了企業名稱,但若不是“應求回復”的投簡(敬請參看后續文章),結果極有可能仍然會是白忙活。此外,用了介詞for,語意上可能會是希望成為第三方雇員,同時又要對方將自己定向勞務派遣到這家飯店做口譯。
例12. OBJECTIVE: Winter internship in Interpreting
這個表述中表語與主語不搭配,也就不是撰寫人的objective。時間不具體,沒有寫明語種,大小寫也是問題。
以上例9至例12共同的問題是語種不具體。在國內任一冠名中包含“翻譯”的教學班這個上下文里,在任一大學或學院上英語課的上下文里,你我他都知道translation是英語和漢語之間的翻譯,translator是英漢互譯的譯者,interpreter是口譯且定是英漢口譯。但是,給一個對你一無所知的老外來看,他或她無從判斷哪兩種語言之間。一家招聘“口譯譯員”的公司,大概率會有兩種及以上語種的語言服務。除非是后續文章中涉及“應求回復”時講到的情況,一般而言需要明確口譯或筆譯是哪兩個語種之間的。指出自己的核心業務是起碼的要求,應寫明是哪兩種語言,這樣對自己有利。
以下復制部分學生的簡歷實例,問題大同小異,都是行業或專業等范圍,或者是機構或部門名稱等類別,不是一個個體能夠對接的所“求”之“職”。羅列只為提醒,不再逐一評論。
例13. Career Objective: CEO’s assistant
例14. OBJECTIVE. position in the department.
例15. Career Objective:: Grassroots Management
例16. Career Objective Industry: Electronic Service
例17. Career Objective: General Manager’s secretary
例18. Career Objective: primary manager in education
例19. Objective: Acquire a key position in a potential company.
例20. Career Objective: Planning and Exhibiting internationally
例21. Career Objective: professional manager with strong languages
例22. Career Objectiv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Project Management, etc.
例23. Objective: To obtain a positon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etc.
例24. Profession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and Behavior, HR Management etc.
例25. Career Objective: for a positon in the fields of Foreign trade, Finance Accounting
以上所講是就事論事,實際中求職成功所涉因素要復雜得多。在以商務溝通為目的的英語寫作(多數時候還包括漢譯英)中,溝通有效尚且難以保證溝通目標最終是否能夠實現,敷衍了事頂多也就是在學校混個學分。現實世界上,英語文本撰寫人如果得不到任何反饋,或者得到的反饋不是他想要的結果,那就是無效勞動,就是白寫了,浪費了資源,耽誤了時間,還給目標讀者添了麻煩——本文例證大抵如此。
英語專業的學生,寫份英文簡歷是個大事情,寫對一份英文簡歷應當是最起碼的一件小事情,建議能夠設身處地、明確合理定位,從專業和實際情況出發,先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確定自己的技能發展方向,再在英語表達上花點兒時間,不可以僅僅上網尋摸一個模版就抄過來了事,更不可簡單地拿單詞對譯當作旨在為自己謀利益的英語寫作。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委員,本刊編委。研究方向:英漢互譯、商務英語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