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快看,這枝梅花開得多好……”太奶奶的聲音裹挾著蠟梅的清香,輕輕叩響我記憶的門扉。恍惚間,我仿佛看見了那個蹣跚的身影,在琉璃般的冰面上執著前行。三年過去了,那個總把春天揣在懷里的老人,依然在我心底開著不敗的花。
九十多歲的太奶奶像一株倔強的老梅,她教給我的第一課就是活要活得有精氣神。
那年雪落得格外早,檐角垂下的冰棱閃著幽藍的光。“梅花該開了。”太奶奶望著窗外喃喃自語,話音未落便裹上褪色的靛藍棉襖出了門。我追到院門口,她像一片顫巍巍的枯葉在鏡面似的冰地上挪移。當時只覺害怕,如今才讀懂這幅畫面早已成為我心頭的“圖騰”。當冰涼的梅枝遞到我手中時,我發現太奶奶整條右臂都在發抖。“不冷的。”她把我凍僵的手塞進她的棉襖,那滾燙的溫度從指尖直竄至我心口。
最后一次去醫院,太奶奶半倚在病床上,枯瘦的手腕連著蛛網般的管線。見我進來,她眼睛亮起來,然后顫栗著左手去夠床頭柜上的鐵盒——里面碼著曬干的梅花,每一朵都用棉紙仔細包著。“留著泡茶,能止咳……”她每說半句就要停下來喘氣,病魔折彎她的腰,卻折不斷她骨子里的要強。病床空了的那天,我發瘋似的翻找她塞給我的布袋,層層油紙里,除了曬好的梅花,還有一張泛黃的糖紙。淚水模糊間,我忽然明白她為何總在冰天雪地里為我尋梅:不是不懂嚴寒,而是想教會我如何把苦寒釀成芬芳。淚水砸在糖紙上時,我突然聽見心底破土的聲音,原來她早把自己種在了這里,用九十載風霜凝成養料,在我的靈魂深處開出一樹永不凋零的梅花。
如今,每當我在深夜里想她時,掌心總會泛起清冽的梅香。那個教會我在冰上起舞的老人,早已把最珍貴的花種在了我心底。她離去時帶走了最后一個冬天,卻留下了永不凋零的春天。
【湖南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升格點評
升格文一改之前的辭藻堆砌和邏輯混亂,舍棄了“海棠”的意象,留下主線故事——太奶奶為“我”踏冰折梅,并用“梅花”作為太奶奶堅強執著、慈愛關懷的象征。行文邏輯清晰,人物形象突出,相較于之前故事的空洞,升格后的習作增加了很多細節,如太奶奶為“我”出門折梅花,逝世前仍然贈“我”干梅花等,使人物形象立體、豐富,將“住在我心里”具象化為“心頭的圖騰”“心底開不敗的花”等意象,展現了太奶奶在時間的延續性上帶給“我”的改變和影響,契合該命題作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