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自己既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方法;既是一種決心,也是一種智慧。它飽蘸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孕育著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氣質。我們有責任將其作為終身信條,并為此付出努力,不斷地挑戰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石智勇:我戰勝了自己
在2024年舉重世界杯男子73公斤級比賽中,已經年滿30歲的石智勇迎來了自己本次比賽中的最后一次試舉。他最終未能將196公斤的杠鈴舉到頭頂,杠鈴重重地砸在臺上。幾分鐘后,未滿21歲的印度尼西亞選手里茲基·朱尼安夏挺舉試舉201公斤成功,以總成績365公斤打破了石智勇在東京奧運會奪金時創造的364公斤世界紀錄。
石智勇說,自己已經盡了全力。“我覺得有點可惜,但醫生跟我說過,我能練就已經是一個奇跡了,現在我還能比賽,所以我一直在創造奇跡當中。雖然我只拿了第二,但是我覺得我戰勝了自己,這可能就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所在——戰勝自己?!?/p>
石智勇告訴記者,自己只在3月8日舉起過192公斤的重量,此后再也沒有嘗試過180公斤以上,這次挺舉開把191公斤,已經是頂著極限去嘗試了。試舉成功后自己幾乎力竭,加上下一次試舉間隔時間太長,技術感消失,興奮度下降,最終未能舉起更大的重量。
“我告訴自己,如果挺不起,這把可能就是我國際舞臺上的最后一次試舉。我已經盡力了,我翻起來了,但是我的腰已經扛不住杠鈴,所以我沒挺起來?!笔怯抡f。
(選自“新華網”2024年4月5日,有刪改)
◆解讀
“戰勝自己”是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這樣,當面對自己因為現實客觀條件確實無法達到預期的時候,就不會氣餒甚至放棄,反而會激起自己想要堅持下去的決心和勇氣。由此可見,能夠以正確的態度接納自己的“失敗”,就是戰勝自己。
奧運冠軍李倩:自己戰勝自己
北京時間8月11日,在巴黎奧運會拳擊女子75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倩戰勝巴拿馬選手貝隆,獲得金牌,為中國拳擊隊摘得本屆奧運會第三金。今年34歲的李倩是中國拳擊隊的一名老將,在里約奧運會拿到銅牌,在東京奧運會拿到銀牌。
獨缺一枚金牌的她此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巴黎奧運會,我要把獎牌的顏色給換換?!薄拔疫€想拼一把,我想戰勝自己。”李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里約奧運會到東京奧運會,自己其實都有實力贏下比賽,但在關鍵時刻沒有頂住壓力,放手一搏,與金牌失之交臂。
李倩的這份自信,更多是源于她多年積累的實力。由于身高臂長,具備學拳擊的優勢,進入內蒙古拳擊隊的李倩迅速展露其天分與實力:2008年全國拳擊冠軍賽中拿到銅牌;2012年,幾乎包攬了中國國內女子拳擊75公斤級的所有冠軍;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2014年仁川亞運會、世錦賽及2015年亞錦賽上,她不斷收獲獎牌;2016年初登奧運賽場,便在里約奧運會就收獲了銅牌;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上斬獲銀牌。
“這是我自己戰勝自己的時刻?!?1日賽后,李倩在接受中新社前方記者采訪時說,巴黎奧運周期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教練組制定的關于跑和跳的訓練內容,自己經常會“跟不上”。
“沒什么解決辦法,唯有堅持二字,一路堅持到今天才把金牌拿下,算是彌補了這些年的遺憾?!?/p>
(選自“中國新聞網”2024年8月11日,有刪改)
◆解讀
從里約奧運會的銅牌,到東京奧運會的銀牌,再到巴黎奧運會的金牌,李倩不斷地朝更高目標邁進。她的經歷體現了夢想對個人成長和奮斗的指引作用,也展示了自我超越的精神——不滿足已有的成績,勇于挑戰極限,突破自我。
趙家和:逆境奮起的勵志少年
2020年,趙家和不幸被檢查出腦部患有腫瘤,必須進行手術。后因治療周期長,錯過了2021年6月的中考。面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趙家和并沒有放棄。在家人的支持與陪伴下,趙家和開始自學初三的知識,為下一年的中考做準備。即便世界無聲,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希望始終在逐夢之路中“吶喊”,擲地有聲。
得益于深圳的社會招生政策,經歷兩年的自學奮戰后,趙家和在2023年考入深圳市致理中學,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高中生。然而,這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由于聽力障礙,他難以迅速地融入集體生活,學習方面也未能跟上同學們的步伐。學校根據趙家和的特殊情況進行了安排,允許他帶手機進入校園,讓他能夠通過語音轉文字等功能及時、便捷地與老師同學們溝通交流。
得知自己的故事被廣泛關注后,趙家和手寫了一封感謝信,衷心地向每一位關心他的人致以萬分的感激。在這封感謝信中,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學業旅程的:“自學過程中沒有老師答疑解惑,遇到了難題無從提問,也沒有同學的互相鼓勵。但如今,每當我回想起這段成長歷程,心中總是充滿感激與感慨,它不僅塑造了我堅韌的性格,更教會了我如何感恩他人、回饋社會。來到致理中學后,我更是徹底走出了人生的陰霾,向陽生長!”
(選自“中國教育新聞網”2024年3月22日,有刪改)
◆解讀
趙家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克服了身體缺陷帶來的困難,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實現了從困境到適應、從迷茫到積極向上的轉變,展現出了強大的自我調適和戰勝自我的能力。
李樟煜:把奮斗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在巴黎殘奧會場地自行車男子C1級3000米個人追逐賽決賽中,中國隊選手李樟煜發揮出色,獲得金牌。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巴黎殘奧會上獲得的首金。另一位中國運動員梁偉聰獲得銀牌。
賽后,李樟煜說:“其實我覺得參加比賽獲得冠軍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能夠通過比賽,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傳遞給更多人?!?/p>
據中國自行車隊教練李鵬介紹:“殘奧會場地自行車賽道為橢圓形,呈斜坡狀。運動員在平路上騎車都容易歪歪扭扭,何況是在這種彎道上。李樟煜的這塊金牌來之不易。李樟煜總能克服身體上的困難,刻苦訓練,以樂觀向上的姿態對待比賽?!胶蛻饎僮约骸@幾個字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李樟煜為此付出了百倍的努力?!?/p>
(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8月30日,有刪改)
◆解讀
參加殘奧會這樣高水平的賽事,心理壓力不言而喻。李樟煜不僅要應對自身殘疾帶來的困擾,還要承受來自比賽競爭的巨大壓力,但他始終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對待比賽,將“超越和戰勝自己”作為目標。這種積極的心態幫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沒有選擇退縮或放棄,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戰,為他在賽場上的出色發揮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