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在校園中,大大小小的考試往往都會有標準答案;而現實世界我們面對的事情充滿不確定性,絕大多數沒有標準答案。
材料二: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馮果在開學典禮致辭中提到:“請各位同學盡可能地敞開自己,擁抱這個不確定的世界,并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努力尋找確定的自己。”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聯想?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文題有兩則材料,材料一通過校園與現實的對比,揭示了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辯證關系,強調現實世界的復雜多變。材料二為馮果院長的致辭,給出了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論,即“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努力尋找確定的自己”。兩則材料形成遞進關系:先呈現問題,再提供解決思路。審題時應把握三個關鍵維度:首先要剖析“標準答案”思維的局限性,認識到現實問題的開放性特征;其次要理解“不確定性”的本質,它既是挑戰也是創新的土壤;最后要聚焦“尋找確定的自己”這一核心,探討如何在變局中堅守價值內核。寫作時既要批判對確定性的盲目依賴,又要肯定某些確定性(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業素養等)的錨定作用。
參考立意:適應不確定性,塑造確定自我;于不確定中探尋確定的價值;以確定應對不確定等。
佳作展示一
不確定世界亦有確定的價值
◎劉櫟鑫
校園里的考試總有標準答案,然而當我們走進社會,才發現生活更像是一道開放式命題——一切都充滿了變數,絕大多數問題沒有預設的選項,更沒有標準答案。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武漢大學馮果院長的致辭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努力尋找確定的自己,探尋確定的價值。
于不確定世界探尋確定的價值,能使我們在迷茫時找到方向。人生旅途中充滿了變數,諸多不確定常常令人迷失,但也有一些確定的坐標,它們歷經歲月打磨,如星光般璀璨,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馬克思追求人類解放的理想,用科學社會主義照亮無產者的前路;屠呦呦面對瘧疾肆虐,以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反復試驗,終獲青蒿素這一濟世良方。他們都在時代的迷霧中,找到了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確定的價值——對真理的追求、對生命的敬畏、對使命的擔當。
于不確定世界堅守確定的價值,能使我們在困境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袁隆平始終堅守“讓天下人吃飽飯”的樸素信念,在田間地頭日復一日地試驗。在海南的烈日下,他彎著腰一株株檢查稻穗的身影,成為科研工作者最動人的剪影。正是這份對初心的堅守,讓他在質疑聲中創造了雜交水稻的奇跡,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這告訴我們: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里,總有一些確定的價值值得堅守。這種堅守,能使我們在風雨中保持定力,在困境中汲取拼搏奮進的力量。就像深埋地下的種子,越是經歷風雨的洗禮,越是能夠破土而出,向陽生長。
于不確定世界踐行確定的價值,是實現人生意義的關鍵。只有堅定踐行這些確定的價值,讓它們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抉擇、每一次拼搏,才能構建起堅實的人生大廈。張桂梅校長用她瘦弱卻堅韌的身軀,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嶺間,為貧困女孩們筑起一座通往知識殿堂的橋梁。面對簡陋的校舍、匱乏的師資、根深蒂固的偏見,她始終緊握著“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火炬,用行動點燃希望。那些深夜批改作業的燈光,那些跋山涉水家訪的足跡,都在無聲訴說著她對教育公平的執著追求。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不確定世界里踐行確定的價值,才能讓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現實世界雖充滿不確定性,但確定的價值猶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賦予我們奮進力量,使我們實現人生意義。讓我們以確定的價值為根基,在充滿不確定的人生旅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點評
這篇作文觀點明確,圍繞不確定的世界和確定的價值展開論述,層次清晰。主體部分從找到方向、汲取力量、實現人生意義三個方面進行論證,論據豐富,袁隆平、張桂梅等事例貼合論點,說服力強,展現出作者的深入思考與扎實的寫作功底。
佳作展示二
適應不確定性,塑造確定自我
◎孫永嘉
在校園考試中,答案往往清晰明了,對錯分明;而現實世界卻充滿不確定性,很多事情并沒有標準答案。在這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中,學會適應不確定性,塑造確定的自我,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無處不在,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科技的飛速發展讓許多曾經熱門的職業轉眼就被淘汰,新興行業又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同時,社會觀念的更新換代,也讓人們的價值取向變得愈發多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無法預知明天會發生什么,更難以緊跟外界的變化。
然而,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并非束手無策。塑造確定的自我,就是我們應對變數的最好方式。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用他們的行動詮釋著這份堅定。蘇武被扣押在北海,在冰天雪地、食不果腹的惡劣環境下,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渴飲雪、饑吞氈,持節十九載,始終不改初心。正是這份堅定的信念,支撐他度過漫長歲月,最終回到故土。他對使命的堅守,對自我原則的堅持,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脊梁的永恒象征。當今社會,信息爆炸、價值多元,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內在確定性。法國哲學家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描繪:諸神罰西西弗斯永遠推石上山,而石頭每到山頂又會滾落。這本是一個絕望的故事,但加繆卻認為正是在這種無意義的重復中,人通過自己的選擇與堅持,賦予了生命意義。今天的我們,同樣面對著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專業的選擇、價值的判斷、人生的規劃……與其焦慮地尋找“標準答案”,不如像馮果院長所說的那樣,敞開自己,擁抱變化,同時在變化中錨定那個“確定的自己”。
那么,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塑造確定的自我呢?首先需要不斷學習,拓寬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廣泛學習,我們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在面對變化時更加從容。其次要勇于嘗試新事物,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剖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每一次嘗試能幫助我們明確前進的方向。最后要學會反思和總結,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不斷完善自我,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定。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要勇敢擁抱變化,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穩步前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點評
作文通過對比校園考試與現實世界的差異,引出核心論點:面對時代變革,我們需要塑造確定的自我。并以蘇武牧羊的歷史典故為例,詮釋了堅守自我的力量。在論述如何塑造確定自我時,提出了學習、實踐、反思三個建議,邏輯清晰。結尾引用屈原名句,升華全文,富有感染力。
【本版習作作者系內蒙古通遼市甘旗卡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