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語文書第七單元的課文,一起領略“水城”威尼斯和“牧場之國”荷蘭的城市風光,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特點。
聚焦一點
周老師:通過閱讀這兩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兩篇游記描寫的內容都比較集中,你們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
佳琪:我發(fā)現(xiàn)馬克·吐溫寫威尼斯時,沒有描寫高樓大廈,而是重點描寫了小艇,還有乘坐小艇的所見所聞。
周老師:真棒!你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誰能說說《牧場之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雨凡:在《牧場之國》中,雖然作者一開始就寫了“水之國”“花之國”,但是通篇內容都圍繞著“牧場之國”,寫了牧場里的牛、馬、羊、豬、雞等動物。
周老師:對,《牧場之國》重點寫了牧場里的牲畜。
立骨一字
周老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閱讀、討論,發(fā)現(xiàn)威尼斯的風情主要集中在小艇上,而荷蘭的風情主要集中在牧場里的牲畜上。那么,我們能不能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威尼斯和荷蘭的特點呢?請同學們先默讀課文,再圈畫關鍵詞句,然后說說你們的看法。
睿浩:我認為威尼斯的特點是“美”。因為第6自然段這樣寫:“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高大的石頭建筑聳立在河邊,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靜寂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我覺得這段話把威尼斯寫得很美。
星璇:睿浩用一個“美”字來概括,太寬泛了。我把威尼斯的特點概括成一個“鬧”字。因為第3自然段“我們打開窗簾,望望聳立在兩岸的古建筑,跟來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說不完的情趣。”“打招呼”和“說不完”讓人想到河流中的小艇很多,人很多,話很多,很熱鬧。還有第4自然段寫“行船速度極快,來往船只很多”“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這也能表現(xiàn)威尼斯的小艇多、人多,熱鬧非凡。
周老師:星璇同學能夠抓住關鍵詞、借助想象,真會讀書!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家敏:我認為第5自然段寫人們的活動更能表現(xiàn)威尼斯的熱鬧: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里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船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老人帶了全家坐著小艇上教堂去作禱告。
周老師:你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那么,作者是如何具體表現(xiàn)威尼斯的熱鬧的?
雪菲:我找到了。除了剛才星璇同學說的“打招呼”“說不完”之外,我還找到了“左拐右拐地擠過”“平穩(wěn)穿過”“急轉彎”“倒退”“夾”“走”“談笑”“禱告”等詞語。這一系列的動詞,既表現(xiàn)了船夫嫻熟的駕駛技術,又展現(xiàn)了熱鬧的場面。
周老師:是啊,這些動態(tài)描寫,非常有表現(xiàn)力。那么《牧場之國》中,可以用哪個字來概括牲畜的特點?
娜娜:我們小組認為可以用一個“靜”字來概括。首先,文中對牛的描寫:“非常專注”“站立不動”“儀態(tài)端莊”這些詞語表現(xiàn)牛是靜的;其次,文中對羊的描寫:“悠然自得”“安閑地欣賞”這些詞語表現(xiàn)羊也是靜的;第三,人類活動和其他動物:“在這里,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fā)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
周老師:看來你們小組準備得非常充分,你們的表達,既具體又條理,為你們點贊!
融為一體
周老師:其實,在《威尼斯小艇》中也有一段靜態(tài)描寫,就是剛才睿浩選的那句。而在《牧場之國》也出現(xiàn)了動態(tài)描寫:“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么表示贊許。”“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是不是應該刪去呢?為什么?
靜怡:我認為不能刪去。作者正是用威尼斯夜晚的靜態(tài)描寫來襯托白天的熱鬧,同樣,牧場中“豬”和“人”的動態(tài)描寫也是為了襯托整個牧場里的寧靜。如果刪去,就起不到襯托作用,表達效果就差多了。
周老師:靜怡同學說得很好,紅花需要綠葉來襯托,才顯得格外嬌艷動人。“一切景語皆情語”,同學們一定要記住:無論是動態(tài)描寫還是靜態(tài)描寫,都要符合景物本身的特點,都是為表達作者的感情服務的。我們在寫出景物的特色的同時,融入感情,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