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瑾烈士紀念碑位于紹興古城軒亭口,地處解放北路和府山橫街的交接處。這里是我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鑒湖女俠”秋瑾就義之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07年,秋瑾因母喪回到紹興。她以大通學堂為據點,派人到浙江各處聯絡會黨,準備先由金華起義,同徐錫麟呼應。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徽安慶起義失敗。秋瑾拒絕離開紹興自保,依然留守大通學堂,于13日被捕。在獄中,秋瑾頑強不屈,留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句。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軒亭口。
秋瑾英勇就義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抗議和聲討清朝封建統治的浪潮,更激發了各地革命黨人的斗志,在全國燃起了反清起義的烈火。
秋瑾烈士紀念碑于1930年開始建設,于1933年11月建成。碑體呈縱長方體,通高7米,分碑座、碑身、碑帽3層。碑座底邊長3米、高35厘米。西向位于束腰處嵌有一石碑,上刻《秋先烈紀念碑記》,碑文為蔡元培撰、于右任書。碑身鐫有張靜江書寫的“秋瑾烈士紀念碑”7個金色字樣。碑身分兩段,四方抹角,四角頂部各立一小獅。碑帽有柵形帽檐,四角各置一圓柱,上下各以盔頂收頭。秋瑾烈士紀念碑的設計、書、文堪稱三絕。
“稽山鏡水形勝地,俠骨英風名士鄉”。每年,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游客在此紀念緬懷秋瑾。秋瑾烈士紀念碑已成為紹興這座英雄城市的重要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