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導入]
借景抒情,即借描寫客觀景物去表達自己主觀情感的一種表現手法。作者或將自身情感寄托于此景此物,或因觀察感受此景此物的變化而有所感悟,最終將情思化于筆端,使“萬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何運用借景抒情法行文?我們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為例,為同學們總結出以下方法:
一、多角度描寫景物,生動傳神
對景物細致的描摹可使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景物的突出特征,為抒情做好鋪墊。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一要注意角度的多元,二要抓住景物的核心特征,三要關注語言的畫面感和生動性。如《紫藤蘿瀑布》中,“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作者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個體,對紫藤蘿之盛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同時,兼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性,體現出遠觀之“瀑”給人帶來的震撼和近看之“花”爭相盛放給作者帶來的歡快感。
二、充分發揮想象,過渡自然
情景的有機交融需要自然流暢的過渡和合理豐富的聯想作支撐。《紫藤蘿瀑布》中,作者從賞花“想摘花沒有摘”自然過渡到“佇立凝望”;繼而“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作為轉入下文“疑惑痛楚”部分的承接之處,情感也隨之發生變化,而后又以“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自然過渡,進一步升華情感。最終由賞花、憶花的過程生發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