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一2023年,榮成市爭取到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362.81萬元,發揮政策杠桿撬動作用,拉動農民投資4.64億元,收益農機戶數量為23749戶,補貼農業機械數量為24238臺/套。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機具在榮成市得到推廣應用。
一、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展變化
對近年來山東省出臺的補貼政策梳理后發現,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補貼方式、新產品補貼范圍、補貼金額等方面不斷出現新變化。2014年,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首次實行“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方式,與之前實施了十年的“差價購機、省級結算、補貼企業\"的方式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補貼方式由“暗補\"變為“明補”,最明顯的好處是購機戶可以跟補貼機具經銷商有更大的議價空間,對應該享受的補貼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這種補貼方式的轉變是近十年來上級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斷優化的開始。
(一)補貼范圍不斷調整。山東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2015年為11大類35小類78個品目的機具;2016年為11大類34小類70個品目的機具;2017年為11大類35小類68個品目的機具;2018年為14大類30小類61個品目的機具;2019年為14大類30小類69個品目的機具;2020年為15大類35個小類98個品目的機具;2021年以后補貼機具范圍擴大到15大類42個小類142個品目。通過每年不斷地調整機具補貼范圍,可有效加快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也及時更新補貼范圍。
(二)補貼申請發生轉變。2016年前,購機者需攜帶身份證、戶口簿等相關材料先到農機部門申請,經過公示后獲得農機購置補貼指標,拿到《農機購置補貼指標確認通知書》后,再到農機經銷商處購機。2017年起,實行在資金額度范圍內先購機后補貼,先到先補,補貼資金用完為止的補貼方式。即農民自主選擇經銷商購機后,攜帶身份證、戶口本、購機發票、齊魯惠農“一本通\"等相關材料和所購機具,到農機部門申請辦理補貼。
(三)補貼標準有升有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遵循定額補貼的原則,主要是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度市場銷售均價按不超過 30% 的比例進行測算,確定各檔次補貼標準。2021年起對部分免耕播種機、玉米籽粒收獲機等主要農作物生產薄弱環節所需重點補貼機具,補貼比例從以往的 30% 提高到 35% 2023年對一些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機具,補貼額測算比例降低至 15% 及以下。
(四)補貼限額逐步放寬。2015年補貼額在3萬元以上的機具,每年度農戶個人享受購機補貼臺數限制為1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享受補貼機具臺數限制為6臺;補貼額不足3萬元的機具,個人每戶農機購置補貼額累計不得超過3萬元、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累計不超過20萬元。2016年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3萬元以上的機械,補貼機具數量控制在8臺,取消對3萬元以下機具的補貼及農戶個人可享受補貼資金的最高額度要求。2018年個人每戶享受補貼資金最高上限提高到100萬元,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享受補貼資金最高上限提高到500萬元。
(五)補貼辦理時限壓縮。2021年起農機部門在收到購機者補貼申請后,于2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核驗機具時間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13個工作日,補貼信息公示時間由20天壓縮至5個工作日;財政部門審核材料、撥付資金的時間,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全程35天時限。
(六)補貼辦理方式優化。2016年前,購機戶需要到農機部門指定地點實地辦理補貼申請手續。2017年在濟寧、菏澤兩市探索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手機APP網上辦理。2019年起,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使用手機APP(含人臉識別)等信息化技術,開展非現場補貼申請、補貼機具核驗預約等服務,就可完成補貼申領手續。
(七)補貼過程完成去經銷商化。2014年農機補貼機具經銷商需要配合在補貼系統內錄人購機戶的機具信息。2015年提出逐步使補貼政策實施操作過程與農機產品經銷企業脫鉤,過渡期3年。2017年農機購置補貼申報操作流程全面實現去經銷商化,與經銷商完全脫鉤,由縣級農機部門負責錄入“農機購置補貼申請表\"中相關信息,農機經銷商不再參與其中。
(八)補貼管理系統逐步常年開放。2018年前,因每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下達時間較晚,啟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時間大概在每年的5月份以后。2019年起,全面實行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常年連續開放,系統中上年結轉資金和當年投入資金并行使用,并全面推行補貼資金使用情況實時公開,方便購機者了解資金情況,及時申請補貼。
(九)補貼風險防控水平提升。2018年對安裝類、設施類和安全風險較高類等補貼機具,縣級可在購機戶使用一段時間后經過核驗無誤后,兌付補貼資金。2021年起對部分重點機型實行手機APP申辦、機具二維碼識別、作業物聯網監管“三合一\"辦理,要求機具要加裝北斗終端上傳作業數據,作業達50畝以上才可辦理補貼。2022年對補貼額1萬元(含)以上的部分品目納人了“三合一\"辦理范圍。2023年起農機購置補貼的機具必須符合“三合一”辦理有關要求,否則無法辦理補貼。
(十)補貼信息準確性要求提高。2020年前,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在資金“待結算\"狀態,即有機會對錯誤信息進行多次修改。2021年起,購機戶通過手機APP申請補貼,信息錄人保存后,后期發現錯誤,只可修改一次,如果購機者證件號、出廠編號、登記證書編號等關鍵信息有誤,則無法修改。遵循“誰錄入誰修改\"的原則,購機者提交保存的申請只能由購機者通過APP修改、農機主管部門錄人錯誤只能由錄人人員修改。
二、榮成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基本情況
榮成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按照全省農機化工作及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的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合理安排部署,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廣泛宣傳、精心組織,努力做到責任明確、紀律嚴明、程序規范,始終遵循公開、公正、公平,農民直接受益的原則,保障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一是精準劃定補貼機具范圍。2015年前榮成市補貼機具種類執行中央、省補貼范圍規定;2016年對不是田間作業主力機型的50馬力以下四輪拖拉機不予補貼,補貼額低于1000元的配套機具不予補貼;2017年對深松整地、糧食烘干、免耕播種、花生聯合收獲、秸稈粉碎還田、青飼料收獲、果類蔬菜收獲、水肥一體化、高效植保、殘膜回收、畜禽生產等機械設備實行敞開補貼,對補貼額在2000元(含)以下非敞開補貼的農業機械不予補貼。2018年對補貼額在2000元以下的機具一律不予補貼。2019年將榮成市委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調度榮成市海洋強市建設情況的通知》確定的水產養殖機械、山東省及威海市《關于規范報送“四減四增”工作情況和工作臺賬的通知》確定的秸稈回收、水肥一體化、殘膜回收等高效機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備和茶葉加工機械等幾種機型實行開補貼。
二是嚴格執行補貼比例異常實行定比控制要求。2018年在農機購置政策實施過程中,榮成市農機和財政部門發現部分產品實際補貼比例異常,與上級“中央財政資金實際補貼比例在 30% 上下一定范圍內浮動\"的政策規定不符。為進一步優化調整產品補貼額,經市農機購置補貼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在后續工作中對中央財政資金實際補貼比例超過 35% 的產品采取定比控制。當年有撿拾壓捆機、大馬力四輪驅動拖拉機等機具被采取定比控制,節約補貼資金15萬余元。為避免經銷企業虛開發票,榮成市要求經銷企業對銷售價格2萬元以上的補貼機具,必須通過非現金方式與購機者進行購機款結算。購機戶在提交補貼申請材料時,同時要提交銀行交易或電子轉賬憑證,確保資金往來全程留痕備查。
三是提高核驗水平及時兌付資金。榮成市時時站在維護農民群眾利益、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補貼申請辦理和資金兌付進度的重要意義,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速推進。提高補貼機具核驗信息化水平,推動補貼機具由人工核驗向信息化核驗轉變。積極探索補貼申請、核驗、兌付全流程線上辦理新模式。農機部門積極主動地協助財政部門做好申請核驗工作,及時提交結算申請,為加快兌付打好基礎
三、創新建議
一是嚴格對補貼機具鑒定的把關。“僵尸農機”騙補的違法現象時有發生,2023年底央視媒體也對此進行曝光。作為基層農機部門,所有補貼政策在縣級具體操作,是補貼政策的實際實施者,從形式審核、驗機、資金兌付都要層層把關,其中對補貼機具的核驗尤為重要,辨別補貼機具是否符合鑒定要求、購買者是否真實購機,往往需要“斗智斗勇”,專業性要求高,僅靠基層農機部門不是長久之計。建議省級鑒定部門對補貼機具嚴格把關。加強對補貼機具監管,從根源上杜絕簡易機型、減配機型進人市場。
二是嚴格對補貼機具經銷商的管理。個別經銷商資質偏低,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技術人員少,服務能力不足。建議引人競爭機制,促進服務,要求經銷商在購置補貼機具較多的鄉鎮設立銷售維修網點,配備技術過硬的維修人員,確保維修服務及時到位,不誤農時。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從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員培訓、加強資金監管力度等方面入手,實行陽光操作,嚴肅工作紀律,狠抓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任務落實,共同推進農機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是簡化辦理流程。目前辦理補貼的申請環節需提交身份證、營業執照、發票、銀行卡等資料,主要靠復印、拍照等方式,提交的資料往往不規范,核驗機具環節由農機部門人戶核驗,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建議提高補貼辦理的信息化程度。電子證照、電子發票、電子簽名、物聯網等功能已經越來越普及,將這些功能結合到補貼辦理相應的環節可大大節約辦公成本,方便購機戶線上辦理補貼。
四是完善補貼系統。在補貼資金發放時,“惠農一本通”系統導人購機戶信息的時候需要填寫手機號,方便購機戶及時接收到賬信息。建議系統農戶的聯系方式長期保存,以方便工作人員快速高效地填報一本通系統,使惠民資金及時高效發放,減少基層工作壓力。
(作者單位:榮成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