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效植保機械發展迅速,生產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認可,特別是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顯現出了獨特優勢,金鄉縣結合現狀,積極開展無人植保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主要措施
一是示范帶動,大力推廣植保無人機技術。2015年金鄉縣獲得濟寧市創新示范項目一小麥玉米全程機械示范項目,項目獲批后,成立了金鄉縣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技術小組。技術小組成員通過多方考察學習,并報項目領導小組同意,決定引進植保無人機。為了提高示范效果,舉辦了植保無人機作業現場會,鼓勵項目主體自行購買植保無人機,并擴大帶動示范區域。同時,編制項目全程機械化手冊,對植保無人機技術要求進行講解,讓農機手掌握技術規范要求。邀請植保無人機生產廠家技術人員開展實地培訓,承擔項目實施主體選派農機手參加培訓,并對無人機重要部件保養等問題進行講解。
二是政策拉動,激發植保無人技術發展動力。金鄉縣在爭創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過程中,聚焦植保、烘干等全程機械化短板,強化政策支持、放大政策效應,精準施策、重點突破。通過實施政策補貼,降低農機資金壓力,提高群眾購置植保無人機的熱情。同時,在全縣成立5個植保中心,分布在5個鎮街,大力提升服務能力,縣農機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定期對植保中心開展技術服務,幫助解決技術困難。通過政策扶持,有效調動了農業經營服務組織、種糧大戶購機的積極性,為推進高效植保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支撐。
三是開展競賽,營造學習植保無人機技術良好氛圍。為進一步推進農機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促進農機行業實用性技能人員能力水平提升,更好發揮農機高技能人才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聯合縣總工會、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供銷合作社舉辦全縣首屆植保無人機技能競賽,大力推廣農業機械智能化機具,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推動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通過舉辦競賽激發了農機手學習植保無人機技術的熱情,提高了農民對植保無人機的認識。
二、面臨的問題
高效植保機械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機械化植保依然是全縣農業生產的短板,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種植結構造成種植面積分散,作業效率低下。由于常年種植大蒜、辣椒、棉花,造成了種植結構復雜,成方連片作業地塊數量有限,相比較其他種植糧食作物大縣,植保無人機使用效率較低。例如:在周邊縣區,小麥玉米種植面積集中,每臺植保無人機可作業600余畝,而在金鄉縣每臺植保無人機只作業300畝,造成成本增加。
二是田間農業生產道路較窄,無人植保機在田間轉移場地過程中,無專業運輸工具。貨車等無法在田間生產路通行,依靠小三輪等小型工具運輸存在風險,由于田間農業生產路面不平坦,容易對無人機造成損傷。同時,由于種植結構分散,需要轉運,運輸風險較高,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損失較大。
三是植保無人機操作手作業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手人員數量較少。植保無人機操作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相比較于傳統的農機具對操作手在文化水平等方面要求高。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較低,而從事農業的年輕人較少,造成操作手人員數量不足,后勁不大。同時,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農忙時從事農機作業,農閑時多外出務工,即使開展植保無人機技術培訓,能夠參加培訓的人員也不多。
三、建議措施
一是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新路子。依托農業服務組織,積極探索托管、租賃、人股、合約經營等土地流轉新路子,解決一家一戶小塊分散種植、不便于機械化生產作業的弊端,用農場式、規范化、集約化經營模式促進農業機械化生產。鼓勵有條件的村鎮開展小田變大田,規模化種植,為集中開展農機作業提供有利條件。
二是加快研發農機配套設備。無人機運送工具不屬于農機設備,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對于提高無人機的利用率很關鍵。建議研發專門的無人機運輸工具,提高轉運率,延長無人機使用壽命。
三是加強操作手培訓。邀請無人機生產企業技術人員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同時,生產企業可以利用網絡課程、視頻教程等方式,拓寬操作手學習先進技術的渠道。利用中國農機推廣APP開展咨詢活動,操作手在使用植保無人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線留言,農機專家給予解答。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機械化,發展高效機械裝備勢在必行。高效農機具不僅能夠提高糧食產量,同時能提高作業效率,縮短作業時間。發展大型、智能化的農機裝備,人才是關鍵,隨著農機設備的發展,對農機手要求越來越高。當前農村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人才后備力量有待補充。今后,重點是補齊農機發展短板,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為提高農機化水平提供高性能的農機裝備。
(作者單位:金鄉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