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齊文化的發源地淄博,千百年來始終傳承著改革創新的基因。作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主城區,張店區以改革與創新為翼,在新時代縣域經濟競逐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4年,全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張店區憑借綜合實力與投資潛力的雙重優勢,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與“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榜單。
這一榮譽背后,是張店區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突破、以城市更新為抓手、以產業升級為引擎的全方位實踐。從老工業城市到現代新城,張店區正以創新驅動與民生為本的發展理念,書寫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營商環境改革——從“高效辦成一件事”到“全周期服務”
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張店區將“營商環境提升年”作為工作主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
清明假期前一天, 山東墨儒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程經理來到張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辦理裝飾裝修項目開工手續。在提交所有準備材料后,“項目管家”根據程經理的訴求,立即啟用裝飾裝修項目“高效辦成一件事”辦理流程,當場就發放了項目施工許可證和消防設計審查意見書,為項目的落地贏得了寶貴時間。“材料齊全后,當場就辦完,效率太高了。”拿著手里辦完的材料,程經理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這種政務服務創新的背后,正醞釀著更宏大的產業變革圖景。張店區聚焦“2+4”產業布局,繪制電子信息、電力電氣等6條產業鏈招商圖譜,構建“招大引強、補鏈擴群”的精準招商模式。全區構建了“專班推進+要素保障+機制創新”三位一體工作體系,實施“簽約—落地—投產”全周期服務,強化土地、資金、審批等要素,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總部經濟強勢發力。創業·齊美大廈是張店區樓宇經濟的標桿,這座總部經濟聚集地匯聚了15家總部企業,包括新經濟平臺周末我趣等公司。通過打造區域性金融改革先行區,張店區累計引進34家總部企業,金融業增加值實現穩步增長,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載體。
城市更新——從“老城煥新”到“宜居典范”
城市更新不僅是空間的重塑,更是民生福祉的提升。走進張店區新改造的通濟花園小區,祥和樓、初心樓等一棟棟居民樓粉刷一新,車輛在劃定的停車位內整齊停放,彩繪后的舊輪胎在人行道兩側變廢為寶,成了柔性“阻車樁”。
2024年,張店區已完成11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9條道路提升、36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多所學校……
在張店區人民路與北京路交叉路口西北角,青山巖巖,流水潺潺——這是去年剛剛建成開放的“齊商銀行”口袋公園的一部分,既滿足了人民群眾休閑的需求,又成為扮靚城市的小景觀。近年來,張店區堅持“全域大公園、門前微綠地”工作理念,下足“繡花功夫”,共新改建主題公園、社區游園、口袋公園、帶狀公園等各類公園34處,對城區75處主要路口節點進行微景觀改造,11處橋下空間進行利用提升,激活城市小微空間,打造城市景觀活力神經元。
以“15分鐘生活圈”為目標,張店區系統性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榮獲“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未來,張店區將繼續推進10.37平方公里老城區更新,新增44處公共服務設施、1.92萬個停車位等,推動城市生態、人本化升級,構建起覆蓋教育、醫療、休閑的民生網絡。
產業升級——從“傳統制造”到“新質生產力”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配套產業升級也需強抓不懈。今年以來,張店區先后組織23家重點企業參加數字化轉型線下培訓,為企業搭建合作平臺。通過搭建“慧工云IN3”數字化制造運營平臺,山東安瀾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打通“設計—采購—制造—倉儲—物流—交付—服務”等各個環節數據信息,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按時交貨率。
以創新驅動為核心, 張店區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施“三大行動”——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示范,推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低碳轉型。走進山東天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遠遠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甜絲絲的味道。一朵朵萬壽菊變成天然葉黃素,再乘坐飛機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自主研發的類胡蘿卜素微乳化、納米重結晶等核心關鍵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中國批量生產納米級葉黃素微囊化系列產品的空白,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典范。
與此同時, 張店區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將其作為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融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推動山東東方時尚駕駛學校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無人機實訓基地,成立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科技創新(淄博)中心,張店區以“技術創新、場景驅動、生態共建”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產業集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從營商環境到城市更新,從產業升級到民生改善,張店區正將改革創新的基因轉化為發展密碼。當無人機掠過齊盛湖畔,智慧社區點亮萬家燈火,這座將齊文化的變革基因融入血脈的城市,正以實干與創新為筆,繪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站在全國百強區的新起點,張店區將繼續乘風破浪,以新質生產力激發縣域經濟新動能,為淄博乃至山東的振興貢獻更多可借鑒的“張店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