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銳見解
考生要想突破眾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就必須擺脫思維的慣性,提升思維的品質。其路徑有二:一是學習深刻的見解,二是學習創新的見解。如俄國作家索洛古勒來看望列夫·托爾斯泰時說:“您真幸福,您所愛的一切您都有了。”列夫·托爾斯泰說:“不,我并不具有我所愛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愛的。”托爾斯泰的見解之新銳在于創新,他轉換了一種思維方式,從“有我所愛”轉向了“愛我所有”,本質上從改變外部的客觀世界轉向了改變內在的主觀世界。
2.新鮮例子
考生要想積累新鮮的例子,其路徑有二:一是積累“全新”的例子,即鮮為人知、鮮有人用的,讀之讓人開眼界、長見識的例子。二是積累“半新”的例子,即老材料有新爆料,讀之讓人既有熟悉感,又有新發現的例子。
3.新活說理
考生要想學習借鑒一些新活的說理方法,其路徑有二:一是學習名家的說理之道,二是學習同學的說理妙法。考生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例子進行跨界類比,生發出深邃之理。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電影《哪吒2》中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確實,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對此,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思維分析】
文題所供材料借用電影《哪吒2》中的臺詞引出“成見”這一關鍵詞,其中“大山”一詞指出“成見”的頑固性、壓迫性、誤導性、危害性。“確實,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承接上句,進一步指出“成見”的本質是人類認知的局限性,力求將考生的思維關注點引向自身實際,對“成見”作出具體的、個性化的分析和闡釋。同時,第二句話還意在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熱點現象,就“成見”這一話題作現實的思考;“有些時候”意在避免觀點的絕對化,為考生展開思辨性議論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
考生在寫作時,首先應當對核心概念“成見”作較為深刻的理解和闡釋。成見可能基于社會環境、過往經驗等多種因素形成,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認知。成見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人們通常所說的成見一般指的是錯誤的成見,其往往會阻礙人們對事物做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考生可以自由選擇角度和立意,既可以分析成見產生的原因、消除成見的方法和策略等;也可以探討成見對于認識他人、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也可以具體議論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成見;還可以拓寬視野分析不同地域之間的成見、不同語言之間的成見,甚至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成見。
參考立意:打破認知壁壘,推倒成見之山;以理性之光,驅成見陰霾;勇破成見,擁抱真實;破成見之繭,綻自我之光;打破成見枷鎖,擁抱多元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