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示范一】
在手機相冊里,我們習慣用濾鏡美化生活,卻漸漸分不清真實與虛妄的邊界。當優績主義將人生簡化為線性上升的曲線圖時,那些無法被數據量化的生命體驗,那些在統計模型之外的人生選擇,都被強行套上了統一的美顏參數。這個時代的荒謬在于,我們既享受著技術帶來的多元可能,又困在單一的價值評判體系中進行著自我消耗。
優績主義構建的濾鏡,本質上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視覺魔術。當羊毛月用精心設計的鏡頭語言展示北大生活時,那些被刻意隱去的熬夜趕稿、社交焦慮與自我懷疑,恰似美顏相機抹去的毛孔與皺紋。這面濾鏡不僅抹平了成功背后的真實褶皺,更制造出虛幻的公平假象。正如王興興被當作勵志樣本,這種選擇性呈現讓優績主義更像一場幸存者偏差的展演。而這種價值評判體系正在異化為新型的認知牢籠。導演餃子在動畫電影《哪吒》爆紅前六年的蟄伏期,在優績主義的濾鏡下不過是灰度模糊的廢片,卻不知那些沉淀的歲月才是真正的藝術顯影液。
但總有人選擇關掉濾鏡,直面真實。敦煌壁畫修復師日復一日地填補斑駁的裂隙,在0.1毫米的筆觸中觸摸永恒;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常年穿布衣布鞋,在樸素中堅守科學的純粹。這些未被美顏的生存狀態,恰似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堅持使用的礦物顏料,雖然晦暗卻歷久彌新。他們用生命證明:當數字化的成功標準失效時,那些沉淀在時光里的堅持與熱愛才是人類文明真正的顯影劑。
希臘神話中的那耳喀索斯溺斃在自己的倒影里,恰似這個沉迷于優績主義濾鏡的時代寓言。當我們關掉虛擬的完美濾鏡,或許就會發現:餃子工作室里持續燃燒的動畫原稿,這些未被美顏的生命片段,才是破除優績主義魔咒的顯影液。
畢竟,真正的文明演進史從來不靠濾鏡美化,而是靠那些敢于直面真實的靈魂寫就。
◆點評
作文深刻剖析了優績主義對現代社會的異化影響,將其比作一面破碎的濾鏡,形象生動。作者揭示了優績主義如何遮蔽真實、制造幻象,并指出這種價值評判體系已成為新型的認知牢籠,邏輯清晰,論證有力。結尾以希臘神話中的那耳喀索斯為喻,表達出要敢于直面真實,擺脫優績主義的束縛。全文見解獨到、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