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深入剖析柬埔寨兒童文學中蘊含的歷史文化遺產、民俗風情、自然生態與現代教育等本土化特色。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將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融入語言啟蒙教育的意義與策略,以期為柬埔寨兒童語言啟蒙教育發展與本土文化傳承提供更多參考與支持。
兒童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黃金階段,語言啟蒙教育能全面促進兒童認知發展、思維培養,以及實現文化傳承。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以生動故事、豐富語言和獨特魅力等優勢成為語言啟蒙教育的優質資源。柬埔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關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蘊含深厚本土化特色,其中歷史文化、民俗、自然等元素賦予作品獨特魅力。然而,現階段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與語言啟蒙教育的融合研究相對薄弱,未充分發揮二者結合的教育價值。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探索二者融合模式,以此提高柬埔寨兒童語言啟蒙教育質量,推動柬埔寨本土文化有效傳承與發展。
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的本土化特色
歷史文化遺產元素
柬埔寨具備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無形中為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例如,吳哥王朝時期輝煌的建筑文明即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吳哥窟為藍本創作的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能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這座宏偉建筑的神秘浮雕與精妙構造,將古代高棉工匠的智慧與王朝的興衰融入故事中。兒童在閱讀相關繪本時仿佛能跟隨繪本主人公穿越時空,目睹吳哥窟建造時的壯觀場景,感受當時的社會風貌與生活氣息。將柬埔寨抗擊外國入侵等近現代歷史事件改編為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后,相關故事以兒童視角展現先輩們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所進行的英勇斗爭,其中英雄人物的堅韌與果敢成為兒童心中愛國精神與民族自豪感的體現,激勵著新一代兒童傳承先輩精神。
民俗風情展現
柬埔寨獨特的民俗風情在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中得到了生動呈現。其中柬新年作為柬埔寨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柬埔寨兒童文學中頻繁出現。相關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中能看到新年期間的柬埔寨人民身著傳統服飾互相潑水祝福的歡樂場景,此習俗寓意洗去晦氣與迎接新開始。同時,柬新年期間的仙女舞、宮廷舞等傳統舞蹈表演也以優雅舞姿和精美服飾細節被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家所喜愛。此外,亡人節也是柬埔寨兒童文學常見主題。節日里民眾前往寺廟祭拜祖先或為逝者祈福的情節被融入溫暖感人的故事。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描述亡人節期間的團聚與祭祀儀式的莊重過程,展現了柬埔寨人民對家庭與親情的關注、對祖先的崇敬之情等。在此基礎上,柬埔寨日常生活中的絲綢編織或木雕等傳統手工藝制作、農村農耕生活等內容也常成為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素材,展現柬埔寨獨特生活風貌和勞動智慧,能有效引導兒童了解傳統工藝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自然生態與現代教育主題
柬埔寨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新方向。例如,洞里薩湖作為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季節性的水位變化、豐富的魚類資源與獨特的水上村莊生活都值得融入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兒童在閱讀此類作品的過程中能了解候鳥遷徙、濕地生態系統的奧秘,明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紅樹林保護、野生動物救助等環保主題也逐漸在柬埔寨兒童文學中嶄露頭角,能有效提升兒童的生態保護意識。在現代教育方面,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開始關注校園生活與青少年成長,相關作品描寫鄉村孩子克服困難求學的故事不斷增多,展現了柬埔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挑戰與希望。校園內的同窗之誼、師生間的溫情故事、本地兒童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等內容也都成為柬埔寨兒童文學的重要內容。相關作品不僅貼近柬埔寨兒童的日常生活,也能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與語言啟蒙教育融合的意義
激發兒童學習興趣
將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融入語言啟蒙教育能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將以柬埔寨本土神話傳說、民俗風情為背景的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言學習材料時,兒童對其中的文化符號具備較為強烈的好奇心,能全面集中注意力完成語言學習。例如,以柬埔寨神話故事改編的柬埔寨兒童文學繪本,其中精美的插圖展現了奇幻場景與神話角色,配合簡潔有趣的文字能引導兒童完成沉浸式語言學習。在引入相關繪本后,兒童每日自主閱讀時間也將大幅提升,語言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
增強文化認同感
通過學習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兒童能深入了解柬埔寨歷史、文化和傳統,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閱讀過程中,兒童能充分認識到柬埔寨文化的獨特價值和魅力。例如,閱讀關于柬埔寨傳統節日和民俗的故事可了解習俗背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意義,明白自己民族也同樣具備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更多兒童在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的引領下更愿意了解并傳承本土文化。
提升語言學習效果
本土化特色的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為兒童提供了真實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作品包含大量日常生活詞匯、俗語、口語表達及不同情境下的對話和描寫。例如,在閱讀描寫柬埔寨傳統集市的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時,兒童能接觸商品名稱、討價還價用語,了解人們交流對話等鮮活語言素材,自然學習并積累詞匯,平均詞匯量也將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引導兒童更好理解語言含義和使用情境。例如,閱讀關于吳哥窟建成的故事時,兒童需理解與建筑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并結合故事背景把握語言具體含義。此類語言學習與文化理解相結合的方式能大幅提升兒童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使兒童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和豐富性不斷提高。
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與語言啟蒙教育融合模式
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需要做好教學內容設計。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兒童年齡和語言水平選取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作為教學素材。例如,低齡兒童適合簡單易懂、配有精美插圖的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繪本故事,以柬埔寨傳統兒歌改編的繪本普遍語言簡潔且節奏明快,便于兒童朗讀和模仿。面對年齡稍大的兒童則可引入篇幅較長、情節復雜的作品,如以柬埔寨神話傳說改編的童話故事。教學內容設計環節不僅需要關注故事情節,也應深入挖掘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例如,學習柬新年故事時,教師可引導兒童學習節日相關詞匯與表達方式,為兒童講解節日起源、習俗和文化意義,促進兒童對柬新年相關詞匯的掌握,最終達到能準確描述節日習俗的效果。
第二,需要完善教學方法運用環節。教師可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帶領兒童學習Reamker故事片段時,可組織兒童分別扮演羅摩、悉多、哈努曼等角色。兒童需要模仿語言和動作,以此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和語言表達。同時也可組織兒童通過故事復述鍛煉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兒童在閱讀故事后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內容。在討論交流環節,教師需要提出問題引導兒童思考故事主題與人物性格等內容,促進思想碰撞和語言交流。
課外閱讀模式
第一,教師需要建設閱讀資源。此環節應積極與校方及家長溝通,確保家校共同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其中校方設立圖書館或班級圖書角,采購涵蓋不同類型、年齡段的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包括繪本、童話故事、兒童詩歌等各類圖書。校方也需要與本地文化機構及出版社合作,獲取最新作品和資料。家庭環境建設則需要家長為孩子購買優秀書籍,建立家庭圖書架并營造閱讀氛圍。同時可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兒童推薦在線閱讀平臺,以有效拓寬閱讀渠道,為兒童課外閱讀提供便利。
第二,校方需要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在讀書分享會上鼓勵兒童介紹閱讀的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并分享感受和收獲,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相互學習交流。讀書競賽則以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為主題,如故事內容問答、人物形象分析等,激發閱讀積極性。親子閱讀活動需要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以增進親子關系,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需要強化閱讀指導與反饋。教師與家長需要共同給予兒童閱讀指導和反饋,其中,教師在課堂專門安排時間引導兒童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如快速瀏覽、做讀書筆記等,在此基礎上定期與兒童交流閱讀情況并給予兒童幫助和建議。家長則需要在家庭閱讀中關注孩子閱讀進度和感受,共同討論書中內容并引導孩子思考、感悟。通過閱讀指導和反饋提高兒童閱讀效率和質量,使課外閱讀成為語言啟蒙教育的有效補充。
文化活動模式
在校內可開展文化活動,校方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融入校內文化活動。例如,開展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比賽,鼓勵兒童以本土文化為題材創作故事、詩歌或繪本。兒童在創作過程中能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并運用自身所學語言知識,同時激發創作熱情,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素養。也可組織故事表演比賽,鼓勵兒童將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改編成劇本并完成舞臺表演,以此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鍛煉語言表達和舞臺表現力。同時,校方也可舉辦柬埔寨傳統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如制作傳統美食、學習傳統手工藝等,結合相關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講解學習,加深兒童對文化和語言的理解程度。
在校外文化資源利用方面,校方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組織兒童參觀博物館或文化遺址等場所,教師結合相關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品講解,引導兒童直觀理解文學作品描繪的場景和故事。也可邀請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作家、到學校舉辦講座和交流活動。作家分享創作經歷和理念,確保兒童了解創作過程和背后故事,對柬埔寨歷史文化具備更深刻的認知。
校方還可組織社區文化互動,加大與社區工作者之間的合作力度,以擴大文化活動影響力。例如,與社區合作舉辦柬埔寨文化節,展示兒童的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創作成果,促進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與語言啟蒙教育的融合。
本土化特色柬埔寨兒童文學與語言啟蒙教育的融合是一項極具價值的教育實踐。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探索二者融合的模式,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為柬埔寨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的語言啟蒙教育,推動柬埔寨本土文化傳承,同時促進兒童語言教育與本土文化傳承的協同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 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作者簡介:楊培永,廣西南寧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柬埔寨法律;陳盼鄉,廣西貴港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柬埔寨教育與文化。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2138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