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懷古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猶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選自《張曉風散文精選》)
亮點借鑒
托物寓意的核心在于將抽象的情感、思想、哲理等通過具體的“物”的描寫來展現。而細致入微的描寫就是讀者感受“物”的第一步。
張曉風寫春天:第一抹綠意的迸發,如歌謠唱響在天地之間;滿塘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屋梁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鳥兒丈量天空的藍度、透明度、高度和深度……作者用敏銳細膩的筆觸、陌生化的語言表達、精致的修辭手法、奇異的想象,向我們呈現出了一個詩情畫意、生氣勃勃的春天圖景。而對這一圖景的描繪又在文章的關鍵處寄寓了作者別樣的情思:“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引出作者對春之美極盡想象的渲染。關于春天的名字,“春”的古老故事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無限遐想;而“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一句則體現出作者對美好而富有詩意的春天在工業時代消亡的遺憾和惆悵。特別是最后一句“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進一步抒發了作者的無限追思。如此一來,一篇文情并茂的寫景散文便具有了社會學的意義,叩擊著讀者的心弦。
一抹綠色涼入心
◎黃宇星
幾場春雨過后,天氣回暖,我的梧桐樹發芽了。一個個嫩芽顯得飽滿且嬌嫩,在枝頭挨挨擠擠的。不知什么時候,芽苞中長出了一片片嫩綠的葉子,那黃中透綠、綠中有白的手掌形的梧桐葉散發出陣陣淡淡的幽香,彌漫了整個林蔭道。
她就靜靜地佇立在那里,望向遠方。聽學校里一位老師說,她和林蔭道旁邊的其他梧桐樹一樣,都是建校之初不知從什么地方移栽過來的,如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我經常來到她身旁,輕輕撫摸她粗糙的皮膚。我想,她或許也在思念那個遠離多年的家園吧?那里是不是也有與她一起長大的伙伴?
我們都一樣,都離鄉多年,都離開了幼時的伙伴。
踮起腳尖,我使勁望向遠方。那里,也有一棵高大的樹,那樹下也曾有兩個快樂的小姑娘……
夏天的午后,烈日滾燙,我索性躺在樹下的長椅上。一層層綠意張揚而蓬勃地渲染開來,清風吹來,樹葉搖動,從枝葉間透下的陽光閃閃爍爍。耳畔是幾個低年級學生的嬉鬧聲,迷迷糊糊間,我睡著了。睡夢中,我又回到了家鄉的那棵樹下,我與小伙伴手拉著手,在樹下唱歌、讀書、寫作業、分享秘密,分別時,我們偷偷在樹皮上寫下了誓言:永遠都是好朋友……驀然醒來,臉上已滿是淚痕。
我的梧桐樹每天都在那兒,我總覺得自己很像她。雖然她不能行走,但是我知道,她也向往自由。
心情不好時,我就坐在樹下的椅子上,同她一起沉默,看遠方的風景。她身姿挺拔,一樹綠色仿佛沁透我的心里,掃去陰霾,即使只是靜靜地坐著。
這個夏天,沒有什么能比得上抱著一本書,拎上一瓶水,坐在我的梧桐樹下更快活的事了。
我問她:“你快樂嗎?”她沒有說話,只有風調皮地吹動著她的發梢,那沙沙作響的樹葉似在風的鼓勵下,用獨有的密語回應著心底的歡愉。
我起身抱了抱她,臉頰緊緊貼在樹干上。她也這樣抱了抱我,莫名的,我感受到了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一片葉子從枝頭飄了下來,我把葉子撿起,收入掌中,打算做成書簽珍藏起來。
聽說,梧桐葉的含義是:祝福。
【貴州黔西市第三中學】
點評
小作者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校園里的一棵梧桐樹,運用擬人手法,展現了這棵樹在春天的生機萌發與夏天的蓬勃蔥郁。我們也在文字中感受到這棵樹的力量和生機。貫串全文的還有小作者借助這棵樹所寄寓的隱秘的情感線索:離開家鄉外出求學,內心的孤獨無法紓解。萬物皆有靈,小作者的孤獨在遇到這棵移栽來的樹時被觸發了——“我想,她或許也在思念那個遠離多年的家園吧?那里,是不是也有與她一起長大的伙伴?”小作者在盛夏的樹下睡著了,夢回曾經的美好時光,醒來淚濕臉頰,人和樹有了靈魂的共振,“我的梧桐樹每天都在那兒,我總覺得自己很像她。雖然她不能行走,但是我知道,她也向往自由。”結尾處小作者和樹的擁抱使情感再一次升華——小作者感受到了樹的力量,開始學會和離別和解,讀后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