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我心中的那片竹林承載著我無盡的童年回憶。。。。。。。。。。。。。。。。。。。小時候,我最愛在竹林里穿梭嬉戲。竹子挺拔修長,翠綠的竹葉層層疊疊,像是天然的屏障,為我們遮擋住炎炎烈日。竹林里氤氳著淡淡竹香,讓人神清氣爽。我和小伙伴們常常在竹林里捉迷藏,竹子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藏身之處。我們躲在竹子后面,屏住呼吸,聽著彼此的腳步聲,那種緊張又興奮的感覺,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記得有一次,我們不小心把竹林里的小兔子驚動了,它驚慌失措地從草叢中躥出來,我們便追著它跑,直到它消失在竹林深處。那歡快的笑聲,至今仍回蕩在我的耳邊。。。。。。。。。竹林不僅是我們玩耍的樂園,還是我們學習的天地。有一次,老師帶著我們來到竹林,讓我們觀察竹子的生長。我們仔細觀察竹子的竹竿、竹節、竹葉,了解竹子的生長習性。老師告訴我們,竹子有著頑強挺立的精神,無論風吹雨打,都能向上拔節生長。從那時候起,竹子在我心中便有了更深的意義。我常常在竹林里沉思,想象著自己也能像竹子一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頑強地挺過去。每當我遇到挫折時,就會想起竹子,想起它從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就不畏巖石的阻擋、風雨的侵襲,始終保持向上的姿態,便有了勇氣和力量繼續前行。。。。。。。我還在竹林里學會了制作竹編。外公是村里有名的竹編藝人,他常常坐在竹林邊,一邊編竹籃,一邊給我們講述竹編的編法。在他的指導下,我學會了用竹條編織簡單的籃子和玩具。雖然手藝不夠熟練,但每當我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竹編作品時,心中便充滿了成就感。那日,我用竹條編了一個小竹籃送給外公,他高興得合不攏嘴,連連夸我心靈手巧。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幸福。。。。。。。。。。。。。。現在,我來到鄉里的中心學校求學。那片竹林仍時常出現在我心中。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便想起竹子那頑強挺立、不折不撓的精神。竹林是我心中永遠的寧靜港灣,它不僅是我童年時的樂園,更是我心靈的寄托。。。那片竹林,是我心中永遠的溫暖歸處,是我永遠的家。。。。。。。。。。。。。【河南郟縣白廟鄉中心學校,指導老師:劉國朋】
作者自評
在寫作過程中,我希望通過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我對家鄉竹林的深厚情感。我詳細描述了在竹林里捉迷藏、觀察竹子生長、學習竹編技藝等場景,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用作素材能使作文真實而生動。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篇作文,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寫作時,我盡可能讓語言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希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教師總評
小作者如話家常,娓娓道來。本文有三點值得借鑒:
1.材料充實,內容豐富。作文以“我心中的那片竹林”為主線,串聯起多個與竹林相關的童年回憶。從捉迷藏的歡樂場景到觀察竹子生長的經歷,再到學習竹編技藝的過程,小作者精心挑選了多個生動的素材,使作文內容充實而富有層次感。這些素材不僅豐富了作文的內容,也展現了竹林在小作者童年中的重要地位,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竹林對小作者成長的影響。
2.細節描寫生動,畫面感強。作文運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如“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竹子挺拔修長,翠綠的竹葉層層疊疊”等,生動形象,畫面感極強。
3.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作文以竹林為線索,貫串了小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摯情感,如“竹林是我心中永遠的寧靜港灣,它不僅是我童年時的樂園,更是我心靈的寄托”等。這些充滿情感的表達讓讀者感同身受,使作文的主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