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刊登了《這樣運動會傷了半月板》一文,提醒熱愛運動的朋友注意保護膝關節。但是,不少讀者可能因此產生誤解:既然運動傷膝,那干脆少動甚至不動,半月板是不是就不會受傷了?事實并非如此!本期我們將聚焦“久坐族”和“懶人黨”,揭示那些被忽視的半月板隱形殺手——日常蹲姿、體重壓力、久坐等,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其實都在悄悄磨損膝關節。讓我們從細節入手,守護膝關節健康。
“醫生,我平時不愛運動,半月板應該能陪我到老吧?”面對這樣的問題,醫生往往會給出令人意外的答案:“即使不運動,你的半月板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事實上,除了劇烈運動,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和習慣都在悄悄加速半月板的消耗。”半月板損傷并非運動員的“專利”,錯誤的生活習慣同樣會讓它提前“退休”。
無論年齡大小、骨骼狀況如何,骨科醫生都不建議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頻繁下蹲。這個看似平常的動作,其實會對膝關節造成巨大的壓力。
蹲著時, 膝關節壓力“ 超標”。當我們站著時, 膝關節的受力值是100%,走路時大概是200%,跑步時大概是400%,而蹲著和跪著的時候,膝關節受力值能高達到800%。長期保持蹲姿職業的人群如礦工,要特別注意。日常生活中,習慣蹲著做家務的老母親,也是半月板損傷高危人群。
有些時候確實需要蹲著該怎么辦? 正確的蹲起方式是, 在理想狀態下緩慢下蹲, 再緩慢起身, 避免半月板突然承受過大的壓力。現實中,多數人都是快速蹲下、猛然站起,這種動作就像用銼刀在反復磨損半月板。
此外,長期蹲姿不僅損傷半月板,還會影響關節軟骨。就像蹲廁所時間過長會導致腿腳發麻、頭暈目眩一樣,膝關節會因持續受壓而受損。
體重增加會顯著增加膝關節的負擔。研究顯示,體重每增加5 千克,關節軟骨和半月板承受的壓力都會成倍增加;即使只增重1 ~ 2 千克,膝關節周圍的壓力也會發生明顯變化。
長期超重會導致關節軟骨和半月板加速退化,引發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醫生,運動磨損半月板我能理解,為什么坐著不動,半月板也會受傷?”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
半月板中央部分較薄,血供較少,主要依靠關節腔內的壓力變化獲取營養。長期久坐導致壓力缺乏變化,半月板得不到充足的營養。長期如此,半月板的老化就會加速。
同時,久坐人群若突然增加活動量,如長時間步行、搬重物、爬樓梯等,很容易引發膝關節疼痛。還有的人只要坐著就習慣蹺二郎腿。蹺二郎腿會增加膝關節內部壓力,影響半月板軟骨的營養供應,還會加快其磨損。
1. 防止扭傷、適度運動。
根據年齡、體質、耐受力決定運動量,做到鍛煉有度。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運動中做好保護措施。不常運動的人先從小運動量開始,適應后再慢慢增加運動量。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方式,不盲目跟風。
2. 控制體重、避免勞損。
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應注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和半月板的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半月板軟骨開始退化,尤其要注意控制體重。避免經常爬樓梯、爬山、下蹲等膝關節高負荷活動。上下樓梯時,應盡量放慢速度,老年人要把住扶手上下樓梯。
3. 改變生活習慣。
避免長時間蹲姿,可以改用小板凳。減少蹺二郎腿的次數和時間,能不蹺盡量不蹺。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 分鐘。
保護半月板不是要完全避免活動,而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膝關節。就像汽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關節也需要日常呵護。從今天開始,關注這些細節,半月板才能更長久地陪伴你。
誤區 膝關節彈響就是半月板損傷
不一定。膝關節彈響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正常生理性彈響,也可能是病理性彈響。除了半月板損傷,關節腔里的軟骨、滑膜,關節腔外的骨骼、肌腱、滑囊等部位出問題,都可能引發膝關節彈響,需要到醫院檢查才能確診。
誤區 只有年輕人會出現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并不局限于年輕人,老年人由于關節退變和自然老化,同樣容易發生半月板損傷。
誤區 半月板損傷可以自愈
多數情況不會自愈。半月板作為軟骨組織,血供有限,修復能力較弱。一些輕微的損傷,可能會在休息和適當的保守治療(包括但不限于冰敷、用藥) 后得以改善, 但大多數情況往往需要專業的醫療干預才能康復。
誤區 半月板損傷后,必須靜養
輕度半月板損傷者,適當運動和鍛煉對康復有益,但需要醫生根據損傷程度和個體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重度損傷或者半月板撕裂者,需要及時就診,進行專業的運動醫學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