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您好!
我今年50 歲,一直從事財務工作,工作上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最近我常常感到疲憊不堪。前段時間,我在公司晨會上發言時,突然語塞,精心準備的報表數據瞬間從腦海中消失了。我大腦里一片空白,說不出一句話,引來同事們一陣議論。有時候,我的情緒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忽高忽低,毫無規律可循。更糟糕的是,夜間頻繁的潮熱、盜汗,讓我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我和丈夫爭吵不斷,家庭關系也逐漸變得緊張,丈夫一句話沒說好,我就會抓住不放,不給他臺階下。甚至偶爾,我還會有輕生的念頭。我去醫院檢查后發現,自己是患上了更年期綜合征。醫生,更年期綜合征已經明顯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還能恢復正常嗎?面對無法避免的更年期,我該怎樣控制好情緒?
——李女士
更年期,不是失控期
李女士,您好!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節點。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2500 萬女性步入更年期。《2024 年中國女性健康狀況白皮書》 指出,更年期女性中,有72% 出現潮熱盜汗,有65% 存在睡眠障礙,有53% 經歷情緒波動,但七成患者誤將這些癥狀當作亞健康,主動就醫率不足三成。
更年期不僅是女性生理功能的轉換期,更是女性心理世界的重構期。科學認知更年期的心理變化,及時識別異常信號,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已成為現代女性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經激素治療、藥物干預和心理疏導,工作和家庭關系大多可以逐漸恢復正常。
雌激素不僅是生殖相關激素,更是神經系統的“調節器”,與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合成密切相關。當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驟降時,情緒反應中樞(杏仁核)與理性控制中樞(前額葉皮層)的平衡會被打破,情緒調節能力顯著下降,從而引發以下心理困擾。
1. 焦慮泛化。表現為對健康、家庭、工作的過度擔憂。比如,原本從容的更年期女性可能會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鎖好,或者對子女晚歸產生過度聯想。
2. 抑郁漩渦。部分更年期女性會出現自我價值感喪失、無助和自卑的情緒。比如,事業有成的更年期女性可能會突然懷疑自己毫無用處,也可能因子女離家求學或工作,感到自己被拋棄。
3. 認知衰退。表現為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如會議中突然忘記發言內容、頻繁遺失物品等。
4. 軀體化癥狀。心悸、潮熱,頭暈,疼痛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的背后,也可能潛藏著未被識別的心理壓力。當情緒問題無法表達出來時,可能會以軀體不適的形式呈現。
更年期女性的心理變化因人而異,癥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因此,我們識別心理異常信號不能簡單地“一刀切”,而應結合醫學指南、個體的基線狀態,以及社會文化背景進行動態評估。
從時間維度來看,短暫的情緒低落,如因具體事件引發的1~2天的悲傷,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抑郁情緒持續超過2 周,并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有抑郁情緒,那么就可能是抑郁障礙,需要及時就醫。
從日常功能來看,偶爾的焦慮如果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也是正常的。但如果過度擔憂導致回避社交、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就需要引起重視。如果焦慮和抑郁情緒是針對某一特定事件,如子女升學而產生的,那么這種情緒是情景性的,事件解決后,情緒通常會緩解。但如果更年期女性出現無明確對象的廣泛性焦慮,如總覺得會有災難發生,就需要特別注意,可前往精神心理科進行評估。
那么,什么癥狀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什么癥狀需要緊急干預呢?如果更年期女性情緒波動短暫,且社會功能保持在80% 以上,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癥狀。具體方法包括調整作息、早睡早起,多到戶外活動,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加社交互動,多與朋友交流。這些方法都有助于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如果更年期女性情緒困擾持續2~4周,且原本能完成的事情現在連一半都做不了,就需要重視起來,前往更年期專科或精神科進行咨詢。如果更年期女性出現自殺意念,甚至完全喪失生活動力,覺得一切事情都毫無意義,那么,務必盡快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診,讓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診斷。
女性雖然無法避免更年期,但可以通過調節生理和情緒問題來平穩度過更年期。更年期女性的家人,也要為她們提供家庭支持。
●生理調節
激素替代療法 在醫生評估后,短期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可緩解潮熱、盜汗等癥狀,降低抑郁風險。黃金干預期為女性絕經10年內或60歲前,需定期監測乳腺和心血管健康。
補充雌激素 改善營養、補充雌激素,緩解輕度癥狀。增加富含γ- 氨基丁酸的食物,如糙米、菠菜,以穩定情緒。補充維生素D3,以改善認知功能。
●心理調節
情緒溫度計練習 將情緒強度分為1至10級,當情緒達到7級時,啟動“冷靜協議”,如用冷水敷臉、嚼口香糖等。
三欄日記法 “事件欄”記錄觸發事件,如“女兒未接電話”;“解讀欄”寫下自動思維,如“她不在乎我”;“重構欄”尋找證據支持或反駁,如“上周,她給我寄了保健品”。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更年期女性更好地管理情緒。
●家庭支持
更年期女性可以和家人構建情感交流的安全網,使用非暴力溝通模板,即觀察+ 感受+ 需求+ 請求。比如:“看到你晚歸(觀察),我感到擔心(感受),需要安全感(需求),能否在晚上9 時前發個消息?(請求)”。同時,更年期女性在和家人做決定時,也要關注家庭成員的情緒,避免命令式建議。
更年期雖然充滿挑戰,但也是一次自我成長和蛻變的機會。更年期女性既要科學識別和處理生理、情緒和認知的困擾,也要關注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