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22
森林資源管理是對森林資源進行更新、培育、利用及保護等活動的關鍵環節,涵蓋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經營方案制訂、林地林權管理、采伐限額控制、野生動植物保護等諸多方面。科學的森林資源管理可以保障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隆安縣森林資源概況
隆安縣位于廣西西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熱同期,自然條件優越。截至2023年,隆安縣林地面積14.03萬 hm2 0森林覆蓋率 61.16% 。隆安縣森林資源豐富,樹種多樣,包括馬尾松、杉木、桉樹等速生豐產林,以及珍貴的蜆木、香椿等樹種,其中尤以“茶族皇后”金花茶最為著名。廣西龍虎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是隆安縣內重要的生態屏障,總面積 2 255.7hm2 。不僅有石山蘇鐵、金毛狗、樟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還孕育了石山楠、黑殼楠、毛瓣金花茶等廣西特有植物,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此外,隆安縣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黑葉猴、熊猴、蟒蛇、弼猴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以及種類繁多的鳥類和兩棲爬行動物,共同構成了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因此,隆安縣在發展綠色經濟、維護生態平衡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2隆安縣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森林病蟲害防控難度大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隆安縣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復雜,防控難度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森林病蟲害監測及預警滯后。現有的監測點位數量不足,難以全面覆蓋全縣范圍內的森林,無法及時發現森林病蟲害。2)傳統的監測手段效率低下、精度不高。主要依賴人工巡查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監測,費時費力且易出現漏檢、誤判等問題,難以滿足大面積、快速、準確監測的需求。3)部分地區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給森林病蟲害防控帶來困難。一些發生在偏遠山區的森林病蟲害,由于人力難以到達,防控措施無法有效實施,病蟲害蔓延速度加快,防控成本增加[1]。
2.2森林火災預防和應急能力不足
隆安縣氣候炎熱,多年平均最高月氣溫 28.4°C ,森林火災風險不容忽視。然而,現階段隆安縣在森林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置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1)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有待加大,部分居民安全用火、防火意識差,缺乏對火災風險的基本判斷,易引發人為火災。2)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部分林區道路崎嶇、防火隔離帶不足,難以滿足火災撲救和物資運輸的需求。3)部分林區森林火災應急預案不完善,應急響應機制不夠靈活,缺乏實戰演練,難以應對突發性、復雜性強的森林火災。4)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相對薄弱,人員配備不足、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高,難以滿足森林火災撲救的實際需要。
2.3森林資源監測技術落后
隆安縣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相對落后,難以滿足當下對森林資源精細化、動態化管理的需要。現有的森林資源監測手段較為傳統,以人工實地調查為主,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隆安縣地處山區,地形復雜,部分林區交通不便,給人工實地調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導致數據采集不及時、覆蓋面不足。目前,隆安縣森林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缺乏數據分析功能,難以滿足森林資源管理決策和科學研究的需求。現行的一些監測指標體系尚不夠完善,主要關注森林面積、蓄積量等傳統指標,對森林質量、生態功能等方面的監測較為薄弱,難以全面反映森林資源的真實狀況[2]。
2.4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不夠
隆安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環節。1)公眾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相對淡薄,部分居民對野生動植物的價值認知不足,甚至存在非法捕獵、采挖、交易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現象,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造成直接破壞。2)執法監管力度有待加大,現有的執法隊伍人員配備不足,難以有效覆蓋廣闊的山區和林區,導致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3)針對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措施和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缺乏科學的物種保護規劃和有效的生境保護措施,難以有效保護珍稀瀕危物種。
2.5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是當前制約隆安縣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基層林業站存在人員編制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難以滿足日益繁重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需求。部分基層站點存在“一人兼多職”的現象,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現有基層林業人才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專業人才供給不足,且現有年輕人才缺乏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難以適應新時代林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目前,基層林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培訓體系尚未完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導致部分人員專業技能更新緩慢,難以應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挑戰。
3 對策建議
3.1完善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控體系
隆安縣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控需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1)優化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根據隆安縣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和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合理地增設監測點位,構建覆蓋全縣的監測網絡,并配備無人機、遠程監控等先進設備,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為及時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3]。積極應用病蟲害監測新技術,利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對森林病蟲害進行大面積、快速、準確地監測,提高監測效率和預警能力。2)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探索適合隆安縣的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污染。利用天敵昆蟲、微生物等對森林病蟲害進行生物防治,利用燈光誘殺、色板誘殺等物理方法進行物理防治,并結合營林措施,提高森林自身抗病蟲害能力。3)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檢疫和防控。加大對來自國內外木材、苗木等林產品的檢疫力度,嚴防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切斷病蟲害傳播途徑。4)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控的組織領導和資金保障。政府要加強統籌森林病蟲害防控工作,將森林病蟲害防控納入林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訂科學合理的防控方案,并加大資金投人力度,提供必要的物資保障。
3.2提升森林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
為提升森林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隆安縣需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機制,從源頭上控制火災隱患,不斷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確保一旦發生火情,能夠快速反應、有效處置,最大限度降低損失。1)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傳統媒介(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和新媒介(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移動互聯網應用等)科普森林防火法律法規、防火知識和安全用火常識,切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防火氛圍。2)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林區道路、防火隔離帶、生物防火林帶等基礎設施,確保火災發生時防火隊伍能夠快速抵達火場、有效隔離火勢蔓延。各林區要加強森林防火物資儲備,配備充足的消防車輛、滅火器材等物資裝備,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能夠隨時投入使用。3)完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體系,根據不同森林火災的性質、成因、范圍,設計合理的應急方案。定期進行實地演習,增強消防團隊的實踐經驗和團隊協作。4)建立健全火情監測預警系統,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護等技術手段,實現對森林火情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為火災的快速響應和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5)打造專業的森林消防隊伍,加大人員、經費投入力度,加強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4]。
3.3推進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現代化
隆安縣應推進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現代化,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構建起高效、智能、全面的監測體系。1)構建立體化檢測網絡。整合空中、地面、衛星等多層次觀測方法,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多尺度、全方位監測。2)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構建森林資源監測信息化平臺。整合現有的森林資源數據,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并開發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存儲、管理、分析及共享。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等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統計分析、可視化展示,為森林資源管理提供決策支持。3)積極探索新的監測技術,利用遙感技術、激光雷達技術獲取森林的三維結構信息,精確測量樹高、胸徑、生物量等關鍵指標;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森林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為森林病蟲害防治、火災預警等提供數據支撐。4)優化監測指標,加強對森林質量、生態功能等方面的監測。將生物多樣性、森林碳匯、水源涵養等生態指標納入監測指標,為評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制訂森林資源管理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3.4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
野生動植物在維持自然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隆安縣制訂并實施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1)增強公眾的保護意識。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增強公眾對野生動植物的了解和認識。2)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物種的巡護力度,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監督,形成高壓態勢,震懾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3)建立野生動植物保護機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制訂和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明確保護目標、任務、措施,并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4)加強生境保護與恢復。劃定野生動植物生境保護范圍,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保護地,并對破碎化生境進行生態修復,構建生態廊道,連通破碎化生境,改善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5)加大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財政資金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建設,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3.5加強林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隆安縣應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為森林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1)擴大人才引進途徑,采用靈活多樣的招募策略。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計劃,以及與高校合作的定向培養項目,吸納優秀應屆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基層林業部門。2)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林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構建一套層次分明、針對性強的培訓體系,根據不同職級和崗位特點,為林業人才量身定制涵蓋專業理論、實務操作、法律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課程[5]。鼓勵和支持林業人才參加學歷提升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定,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水平。積極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技能比武等活動,為林業人才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促進人才成長。3)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穩定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應當適當、適度提高基層林業從業者的薪酬水平,改善工作條件,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探索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待遇、職稱評定等掛鉤,充分調動林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4)搭建人才發展平臺,為林業專業人才提供更多參與重點項目、科研課題的機會,鼓勵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4結語
森林資源是隆安縣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隆安縣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以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剛.基于林業森林資源管理的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策略[J].新農民,2024(7):64-66.
[2] 李昕.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路徑分析[J]園藝與種苗,2023,43(6):42-43.
[3] 和又真.基層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中國林副特產,2022(5):100-102.
[4] 郭懷珍.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路徑探究[J].山西林業,2022(S1):30-31.
[5] 蔡亮.基層保護站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探究[J]農家參謀,2022(8):132-13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