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媒體格局的變化,短視頻平臺發展極為迅速,成為各類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科學、深入地進行融合,借此創新新聞報道模式,拓展新聞傳播范圍和提升新聞傳播效果。攝影是新聞報道中非常重要的視覺手段,呈現出來的新聞事件具有生動性和直觀性,而短視頻平臺在互動性、傳播力、便捷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二者融合起來能夠拓展信息的傳播途徑并改善生態環境。因此,要積極探索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的主要途徑。
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在創新報道模式中的作用
提升新聞報道的即時性與吸引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的即時性能夠體現其重要價值。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平臺信息傳播的快速性、操作的便捷性,提升新聞報道的即時性。記者使用智能手機等具備攝影功能的移動設備拍攝新聞場景,并且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新聞內容,這樣改變了傳統新聞繁瑣的報道流程,能夠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立即將其發布出去,呈現給受眾,縮短新聞采集、傳播等整個工作流程的時間。此外,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融合,可以增強新聞報道模式的直觀性、生動性,強化新聞的視覺沖擊力。記者利用自身攝影技能獲取震撼的、有價值的攝影素材,并且進行剪輯和配樂,營造符合新聞主題的氛圍,吸引更多受眾關注、討論新聞,提升新聞報道的吸引力。
拓展新聞傳播的廣度與深度
短視頻平臺傳播新聞的能力非常強大,且擁有的用戶基礎也很龐大,在傳播新聞時能夠打破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迅速地將新聞傳播到各個地區。記者的攝影作品通過平臺發布后,能夠傳播給更廣泛的群體,增加新聞傳播的廣度;并且利用平臺的算法機制對新聞內容進行分類,而后按照受眾的偏好向其推薦合適的新聞內容,實現新聞推送的精準性,從而提升新聞的曝光度以及傳播效果。同時,通過短視頻平臺傳播新聞,能夠拓展傳播范圍,有利于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記者攝影作品可以借助短視頻的方式呈現新聞,且從深層次、全方位的角度報道新聞。如,報道國家的重大決策時,記者攝影時可以從不同角度拍攝多個不同的短視頻,從政策的內容、背景、推行和深化的過程、對社會不同領域的影響等角度展開報道,使受眾能夠了解完整的新聞。此外,短視頻平臺能夠為記者與受眾的互動搭建橋梁,便于受眾平臺和分享新聞,記者與受眾可以針對攝影素材展開討論,從而了解受眾的關注點以及實際需求,拓展新聞傳播的深度。
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性
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改變了新聞單向傳播的模式,構建了新聞傳播的雙向互動的格局。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時,則可以通過平臺實現記者與受眾的互動,方便記者及時了解受眾對新聞的理解、看法以及在攝影方面提出的意見等,便于進一步提升記者的攝影水平,為創新報道模式創造良好的條件。除此之外,在短視頻平臺的條件下,受眾也可以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和傳播中。記者可以發起關于攝影的主題活動,鼓勵受眾參與主題拍攝活動,并且在平臺上展示優秀的攝影作品。這種模式的新聞報道能夠拓展新聞素材的來源,也能夠提升受眾對平臺的粘性,提升受眾對媒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積極通過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

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的策略
創新報道內容
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創新報道內容,實現內容上的深度融合,提升受眾閱讀新聞時的體驗。對此,可以從視覺角度創新報道的內容。記者攝影時需要從視覺沖擊力的角度思考,保證拍攝的畫面符合新聞主題的要求,并且為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注入專業的攝影力量。在短視頻環境下,記者攝影時可以拍攝連貫性的作品,并將其以動態水平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強化新聞視覺沖擊力,使受眾的情緒能夠隨著新聞事件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提升新聞報道內容的視覺層次性,創新報道內容,進而創新報道模式。同時,還可以從敘事方面進行創新,從而實現報道模式的創新,促進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深度融合。傳統的新聞通過利用倒金字塔的方式報道,優先呈現新聞事實,而后才是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和輿論等信息。而在短視頻平臺,記者通過攝影將新聞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展開敘事,將其呈現在受眾面前,增加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記者還需要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的互動功能,創新新聞報道內容的生成方式。記者利用攝影素材發起相關話題的討論活動,鼓勵受眾積極投稿、轉發、評論、留言等,使受眾也能夠參與新聞報道活動。如報道環境相關的問題時,記者可以使用自己拍攝的素材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動受眾討論對環境的看法、提出保護環境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勵受眾分享拍攝到的與環境相關的素材,并且記者要對受眾拍攝的手法、構圖以及環境問題等發表看法。這樣能夠增加新聞報道內容的多元性,也能夠提升受眾的參與感,形成全民參與新聞傳播活動,創新新聞報道模式的同時,提升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

組建人才隊伍
通過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需要組建人才隊伍,滿足創新報道模式的需求,提升的新聞工作水平。依據現階段對記者攝影技術、短視頻平臺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需求,可以從技能、思維等方面培養人才,組建人才隊伍。首先,從技能方面培養人才。新時期媒體環境下的記者不僅需要掌握采寫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掌握制作短視頻的技能和方法,熟練地使用攝影設備就是其中之一。記者需要能夠利用攝影設備在多樣化且復雜的環境中迅速捕捉到有價值的畫面,提升新聞畫面的沖擊力。同時,還需要掌握視頻剪輯軟件的操作方法,科學處理拍攝的素材,配合合適的字幕、音樂等,提升視頻的沖擊力、傳播力以及觀賞性。因此,可以定期組織記者參與攝影、視頻剪輯等技術的培訓,使記者掌握先進的攝影技巧和視頻剪輯思路等。其次,重點培養記者思維能力,提升其攝影水平。記者需要具有用戶導向思維和互聯網思維,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視頻等素材才能更符合短視頻平臺的特點,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和范圍。與傳統媒體對比,短視頻平臺信息傳播的特點比較鮮明,記者要從海量的信息中精準地找到受眾感興趣的內容或者話題,從受眾的視角、采取容易理解且通俗的語言制作新聞產品并進行報道。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記者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形式時,不僅需要掌握采寫技能和攝影技能等專業技能的記者,還需要引入大數據人才或者新媒體運營人才等,組建專業的團隊,高質量地實現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融合,從而創新新聞報道模式。

優化平臺運營
優化平臺運營,是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的關鍵因素,是創新報道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就像是建造大廈必須要的基石,能夠為整個融合體系的持續性發展和高效運轉。在優化平臺運營時,需要記者了解受眾對新聞內容和報道模式的需求等基礎因素。記者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采集和分析技術等措施,精準地了解不同受眾群體對新聞攝影的需求、對短視頻內容的喜好等,而后拍攝符合受眾需求的素材,并將其制作成合適的短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引起受眾的討論、分享等。

如,年輕的受眾普遍比較喜歡有視覺沖擊力、趣味性強節奏比較快的短視頻新聞;中老年受眾群體普遍喜歡民生類的新聞內容或者是深度報道的內容。基于記者對這些內容的了解,拍攝合適的素材,而后依據短視頻平臺推薦算法,將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攝影作品、短視頻內容等推送給目標受眾群體,從而使受眾在瀏覽新聞時獲得良好的體驗,并且提升受眾對短視頻平臺的粘性。與此同時,平臺運營時還需要優化內容的審核機制。我們正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多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等充斥在網絡上,增加傳播風險。對此,短視頻平臺需要制定嚴格、詳細的內容審核標準,并且組建嚴格且高效率的審核團隊,針對記者上傳的攝影作品或者短視頻作品等進行全面、嚴格的審核。審核時主要檢查作品中是否有敏感信息、畫面質量是否符合受眾要求以及作品內容的合法性、真實性等,從不同的維度上把控好新聞質量,保證呈現給受眾的每一條新聞都具有積極性、客觀性和真實性,并且與社會價值觀相符,維護好短視頻平臺的形象和公信力。
此外,還需要利用好短視頻平臺,強化宣傳推廣力度和效果。采取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方式進行宣傳推廣,不斷提升短視頻平臺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線上宣傳推廣主要使用社交媒體組織互動活動、投放廣告等,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賬號;線下可以組織攝影展覽活動、短視頻創意活動等,主要邀請的對象是記者、短視頻創作者和攝影愛好者等,利用多樣化的活動提高話題性和熱度,從而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吸引更多用戶加入短視頻平臺,推動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深度融合。
影像論壇/VideoForum
增強部門協作
在新時期的媒體環境下,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融合,創新報道模式,主要注意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這不是簡單地將人員集合起來工作,而是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精心地做好長期規劃、融合多個維度的系統性工程。在增強部門協作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其一,從組織架構角度分析。傳統媒體通常按照技術部門、攝影部門、采編部門等劃分,各部門獨立,而在新時期的媒體環境下,各部門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可以跨部門建立項目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豐富自身新聞領域專業技能,可以勝任更多的專業性工作,這樣記者的攝影水平、視頻剪輯水平、新聞項目策劃水平等都能夠有所提升,從而明確新聞主題及其呈現方式,結合短視頻平臺的特點創新報道模式,使其符合受眾的喜好、熱門話題的特點等,以便提高報道的有效性。其二,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部門協作機制加以優化。協作的部門之間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記者攝影工作結合平臺上的線索制定拍攝方案、確定拍攝內容等,而后將攝影素材上傳至共享平臺,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則負責制作短視頻,并將新聞產品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同時,定期組織跨部門協作會議,各部門匯報自身的工作進度、遇到的困難等,而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尤其是記者的攝影工作很容易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干擾,影響攝影計劃的順利實施,此時其他部門可以結合攝影工作的實際情況調整相關的工作。其三,部門協作中為了保證各部門能夠順暢地保持溝通,需要建立科學且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各部門針對項目完成情況每天保持一次線上或者線下溝通,特別是在遇到問題時要第一時間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借助項目管理工具實施全程跟蹤,明確項目各環節的實際責任人和時間節點,保證各環節順利銜接,從而保證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的效率和質量,科學創新報道模式。
應用先進技術
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創新報道模式時,需要以先進的技術作為驅動力,記者學習并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以便滿足受眾對新聞的多元化需求,并且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先進且常用的先進技術有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云計算技術等,記者在攝影工作中需要積極學習并且應用這些技術,為創新報道形式奠定技術基礎。
在處理圖像和視頻時,記者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處理效率和質量。記者可以利用圖像識別算法快速從海量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精準鎖定有新聞價值的畫面,實現快速整理新聞素材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應用智能剪輯技術處理視頻內容,即記者按照已經設定好的新聞報道主題以及風格生成短視頻內容,而后以人工方式對視頻進行微調,能夠極大地縮短視頻新聞的制作周期,保證及時發布新聞。
增強現實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制作具有沉浸式體驗功能的新聞產品,深化受眾對新聞的體驗。記者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新聞現場,讓受眾仿佛在現場感知新聞事件的發展,提升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或者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在短視頻新聞產品中添加虛擬信息,補充說明新聞事件的具體情況,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豐富性,深化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
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時,還可以將云計算技術作為支持條件。記者利用云存儲功能,隨時隨地將新聞素材存儲起來,且根據需要隨時訪問新聞素材,不需要擔心存儲空間不足的問題;云平臺還有很強大的計算能力,便于快速完成耗時較長的視頻渲染等新聞制作任務,可提升記者的工作效率。此外,短視頻平臺分發新聞內容時,可以借助云計算技術獲取高效、科學的解決方案,確保新聞內容能夠穩定、快速且精準地推送給受眾。
數字化時代新聞行業的發展中,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的融合成為必然趨勢,為創新報道模式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明顯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即時性,且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廣度與深度,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也有了明顯改善。因此,在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策略、創新報道模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應用創新報道內容、組建人才隊伍、優化平臺運營、加強部門協作、應用先進的技術等策略,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服務,使新聞領域在記者攝影與短視頻平臺融合的背景下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