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身高問題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有些家長發現青少年比同齡人顯著偏矮,會抱有“晚長”的僥幸心理,認為青少年成年后身高會自然“竄升”。然而,他們可能忽略了青春期其實是青少年身高增長的最后且至關重要的黃金時期。待到青春期結束,骨骺線閉合,多數青少年的身高將基本定型,再難有大幅度的改變。“晚長”的這種認知誤區,容易讓青少年在不經意間錯失了長高的寶貴時間。
青春期突增的身高變化
“青春期突增”指除嬰兒時期以外,兒童青少年的年身高增長速度達到最快的階段。男孩的青春期突增比女孩晚2 年左右出現,但增長峰值較高,持續時間較長,所以總增長量較多。在這個時期,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長9~10 cm,多者可每年增長12 cm ;女孩青春期突增平均每年可長8~9 cm。
影響青春期長高的因素
生長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內分泌軸,如果生長激素或生長因子分泌不足,會影響青春期的長高速度。
性激素:主要為雌激素,能夠協同生長激素促進青少年長高,同時加速軟骨生長板的成熟,是影響青春期“竄個子”的主要因素。性激素水平會受營養狀況、遺傳等因素影響,如果偏低則會影響青春期長高。
其他:營養、運動、睡眠是青少年長高的日常基礎,同樣也是影響青春期發育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進入身高突增期的特征表現
1. 飯量大增
青少年突然飯量大增,吃什么都很香,這種食欲的增加是骨骼快速生長和新陳代謝旺盛的直接結果。青少年在這個階段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來支持身體的快速發育,因此他們會頻繁感到饑餓,對食物的渴望也更加強烈。
2. 愛睡覺
在生長加速期,青少年可能會變得特別愛睡覺,甚至顯得有些貪睡。這是因為大腦會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以促進骨骼、肌肉等組織的快速發育。同時,身體的快速生長易使青少年感到疲勞,因此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來恢復體力。
3. 出現生長痛
生長痛是青少年進入身高突增期的典型癥狀之一。通常發生在夜間睡眠時段或身體處于休息時,表現為腿部或膝蓋頻繁疼痛。排除受傷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這種疼痛往往是由骨骼發育速度過快,而肌肉和韌帶等軟組織跟不上骨骼的生長速度所導致。
4. 腳長增長快
家長可能會發現青少年的腳長在短時間內增長較快,這實際上是身高增長的先兆,因為身高的增長通常先從腳部開始。家長應密切關注青少年的鞋碼變化,及時為他們更換合適的鞋子,避免因鞋子不合腳而影響正常行走和生長發育。
5. 情緒波動大
如果青少年出現明顯的情緒波動,如易怒、焦慮、沮喪等,可能是體內激素水平的快速變化影響了情緒狀態。
促進青春期長高的關鍵要素
1. 均衡營養:奠定身高增長的堅實基礎
營養均衡是身高增長的首要條件。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對青春期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牛奶、雞蛋、瘦肉及魚類富含優質蛋白質,應成為青少年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日適量攝入這些食物,有助于滿足青少年快速生長對蛋白質的高需求。
鈣是構成骨骼的關鍵元素,除了牛奶這一優質鈣源外,豆制品(如豆腐、豆漿)、綠葉蔬菜(如菠菜、芥藍)也是鈣的良好來源。同時,適當日曬或補充維生素D 能促進鈣的吸收利用,進一步提升骨骼強度。
此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適量攝入同樣重要。堅果中的不飽和脂肪有益心臟健康,全麥面包、糙米等全谷物食物則能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
2. 充足睡眠: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段
睡眠是青少年身高增長的“隱形催化劑”。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深度睡眠時分泌,且分泌量在青春期達到高峰。因此,確保青少年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至關重要。小學生每天應保證10 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中學生則需8~9 小時。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青少年獲得高質量睡眠的關鍵。家長應引導青少年規律作息,避免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或使用電子設備,同時營造安靜、舒適、黑暗的睡眠環境,有助于生長激素分泌。
3. 適當運動:激發身高增長的潛能
跳躍類運動如跳繩、籃球等,能夠刺激下肢骨骼的骺軟骨增生,加速骨骼生長;籃球、排球等球類運動中的跑動、跳躍及伸展動作,以及瑜伽中的拉伸動作,都能有效拉伸肌肉和韌帶,為骨骼生長創造更多空間。家長應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這些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4. 定期監測:把握身高增長的主動權
定期給青少年測量身高和體重,是了解生長發育狀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比同齡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標準,家長可以及時發現青少年身高增長的異常。骨齡作為評估青少年生長發育潛力的“晴雨表”,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男孩骨齡約16 歲、女孩骨齡約14 歲時,身高增長基本停止。因此,定期給青少年測骨齡,可以及時了解青少年的骨骼發育狀況,預測身高增長空間。一旦發現骨齡偏大或生長速度放緩等異常情況,家長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干預調理,以免錯過青少年長高的最佳時機。
常見誤區與正確認識
盲目使用生長激素:市場上有些含有生長激素的產品聲稱能促進身高增長。在非醫學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可能會帶來嚴重副作用。使用生長激素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盲目跟風。濫用生長激素可能導致關節疼痛、肌肉無力和內分泌紊亂等問題。
過度補鈣:補鈣雖重要,但并非越多越好。過量補鈣可能導致腎結石等健康問題。應通過均衡飲食獲取適量鈣質,并配合適當的陽光照射。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 的協同作用,因此補鈣的同時需注意補充維生素D。
迷信遺傳決定論:遺傳雖是重要因素,但并非決定一切。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干預能顯著影響身高發育。家長應科學認識這一問題,幫助青少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身高發育是一個由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復雜過程,家長要在深入理解科學原理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與科學的干預措施,為青少年鋪設一條健康成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