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高職院校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在為學生帶來豐富知識和便捷交流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了解網絡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對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學生常見網絡相關的心理問題
1. 網絡成癮
不少高職院校學生受網絡成癮困擾。高職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或網絡直播,學業受影響,成績下滑,自信心受挫,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隨之而來,嚴重損害心理健康。
2. 網絡暴力
網絡的匿名與便捷滋生網絡暴力,高職學生易成為受害者,遭受謾罵、誹謗和侮辱。網絡暴力中的攻擊性言語會嚴重傷害學生自尊和安全感,可能留下長期心理陰影,干擾心理正常發展。
3. 社交依賴與現實社交障礙
青少年熱衷網絡社交,部分過度依賴,在虛擬世界尋求滿足,現實社交中卻退縮、害怕。長此以往,現實人際交往能力退化,孤獨感和社交焦慮加劇。
網絡環境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的原因
1. 網絡特性
網絡內容豐富、反饋即時且具虛擬性,對青少年吸引力巨大。網絡游戲的升級機制、網絡社交的點贊評論,能激活大腦獎賞中樞,快速滿足青少年對成就感與認同感的心理需求,導致沉迷和成癮行為。
網絡社交缺乏真實情感體驗。青少年過度投入網絡社交,會減少現實社交時間,降低現實社交質量,打破社交平衡,影響心理健康。
2. 青少年心理易受影響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好奇心強、自控力弱、情緒波動大。網絡的新鮮刺激易激發探索欲,而心理不成熟使他們難以抵御誘惑,接觸不良信息時更易產生心理問題。青少年接觸暴力、色情等不良網絡信息,會出現情緒煩躁、行為叛逆等情況。
應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相關心理問題的辦法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心理咨詢師,引入先進心理治療技術,如認知行為療法等,針對網絡成癮、網絡暴力創傷等問題,提供個性化心理輔導和干預。
高職院校應開設專門的網絡素養課程,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提高他們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篩選能力。同時,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2. 營造健康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可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網絡文化作品創作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創作積極網絡內容,營造良好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鼓勵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加強體育鍛煉,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如籃球、足球、跑步等,釋放壓力,增強身體素質。
充分認識網絡對高職院校學生影響,通過多種措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解決心理問題,實現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