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師需在課堂上“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同時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能夠以真實情境與真實問題為導向不斷激活已知,投入學習理解、應用實踐與遷移創新的狀態中,讓其獲得充分的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發展機會,在文化內涵理解以及多元思維發展等方面獲得進步。
按照此類要求,初中英語聽說技能培養完全需要從英語學習活動觀角度著眼,進行整合教學研究,以此解決各項活動互相割裂、缺少整體性與關聯性,且活動缺少問題情境與情感關照等問題。現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Topic3SectionC部分教學為例,嘗試變常規閱讀教學為聽說整合教學,對此問題展開具體說明。
一、學習目標
在八年級下冊Unit5中,單元目標強調了聽與說的任務。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需要學生掌握重點詞匯與短語,包括excited,happy,sad等描述情感的形容詞以及feel,look,become等動詞,還有cheer up,calmdown等相關短語,掌握Linkingverb + adj./adv.系表結構,because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及Let/make + object+complement等結構。學生要借助這些詞匯與語法結構進行情感的描述、情緒的表達和感受的分享等,即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擁有牢固的聽說語言基礎。
除此之外,過程與方法目標中的提升口語能力,即利用對話練習與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投入課堂討論活動內容,同樣也強調了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聽說整合要求,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的培養積極情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形成跨文化意識等要求,也與聽說整合要求息息相關,是促進學生聽的能力與說的能力共同發展框架下的必然參考對象。
在單元目標下,Topic3SectionCManythingscanaffectourfeelings部分教學具體目標包括以下幾點:其一,需要學生會使用Moon,especially,hang,tear,thought等新詞匯,并繼續鞏固make + object
/adj.語法結構用法;其二,對不同事物給情感造成的影響進行談論;其三,將聽說能力向讀寫能力方向延伸,掌握在閱讀短文過程中獲得有關信息的方法等。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及預習情況交流
教師要求學生在本單元中把四會新詞匯畫出來,并基于上下文推測這些詞匯是什么意思。
Moon,especially,hang,te,thought,noise接下來,教師可要求學生將重點短語翻譯出來,如在中秋節、團聚、深夜、人睡、某一天、to...t.../tryout/befullof等,或者要求學生完成更有難度的基礎知識自我測試,使用單詞的適當形式完成句子填空:There'ssomuch in a big city.When itrains,lalwayshaveunhappy .Her eyesare filledwith
在提出明確的課前預習任務時,教師還可要求學生思考在預習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提示學生把自己所遇到的疑問提出來。在具體語境中,師生共同核對預習部分問題的答案,討論在預習期所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將對本次所學課文、對話形成初步的理解,使接下來的聽說整合學習變得更加順暢。
(二)情境中的聽說活動整合
在課前準備及預習情況交流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中,參與聽說整合式的英語學習活動。活動隨著情境的推動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師要讓學生對聽與說產生興趣,知道該聽什么、說什么。在八年級下冊Unit5Topic 3SectionC中,話題的核心是Manythingscanaffectourfeelings,教材中各個段落分別與一個獨立情感變化事件相對應。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教材圖片的輔助下先進行文本內容預測,再變原來的常規閱讀形式為聽力訓練形式,使學生認真傾聽分段句子,識記主旨大意,并按照要求進行與之相關的語言表達活動。此時,教師的工作重點是導人生動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聽與說的關鍵點。為此,教師可自主創編初期活動環節,讓學生從生活與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將類似的情感體驗分享出來。教師可提出問題:Canyou share your feelingswithme?這樣的情境設置將激起學生的心靈共鳴,使其踴躍表達。在情境中,教師啟發學生有意識地使用預習時接觸到的、聽力訓練時遇到的生詞,在表達的同時形成積極樂觀面對學習生活的態度以及關心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感。此后,教師可繼續提出聽與說相統一的問題:How do you think they feel now? Why do youthink so?等。
第二部分,教師維持情境的啟迪功能,使學生聽的活動與說的活動更具實用性,重點規避情境教學只重視聽或只重視說的單一化問題,或者學生陷于情境中而不知拓展的問題。為此,教師首先可啟發學生認真聽讀,發現中心句,再借助思維導圖框架進行中心句的重新整合梳理。接下來,教師可要求學生標記與情感表達有關的形容詞、名詞。在此之后,教師可創設另外兩組情境,用于帶動學生練習鞏固聽說成果。
第一組情境:教師向學生展示圖片,如樹木環繞中的美麗操場,以及活動后操場上的雜亂景象,讓學生對同一處校園環境的前后對比進行表達,為了喚醒學生的表達熱情,可提出問題:Howdoyoufeelwhenyouareinthisenvironment?使學生能夠結合教材中的聽說材料恰當表達。
第二組情境:教師播放歌曲,內容包括舒緩抒情的鋼琴曲;節奏感十足的搖滾樂;輕快動聽的流行歌曲;旋律悠揚的經典抒情音樂。這些音樂作品同樣屬于聽的范疇,但學生所聽的對象從原本的英語詞匯句子變成音樂旋律,他們的心理將發生很大轉變,課堂也將在此處達到高潮。教師提出與音樂作品有關的問題: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listen to the music?這又是一次融合了聽與說的語言表達機會。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進一步鼓勵學生表達觀點,提出見解。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可以做出多種關于情緒的表達,如Ifeelcalm,Ifeelrelaxed,Ifeelcomfortable等。學生也可以改換句式:Itmakesmefeelsad等。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達做出回應,幫助學生修正方向、鞏固成果。
這兩組情境分別側重于聽說的不同方面,可分別帶動學生切實體會語用特點及功能,讓語言思維得到充分訓練。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設置真實與有“溫度”的語言環境,是對聽與說邊界的自然突破。學生可以在輕松生動的活動空間內體會語言輸人與輸出的同步優勢。
(三)讓聽說整合情境更具深度
保持情境教學的深度,對于任何學科、任何教學內容而言都是必要的。在英語活動觀視角下,聽說整合教學所涉及的情境,應在保持生動性及學生接受度的前提下向更深層次拓展,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而這也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相符,即教師設計和提出指向不同思維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其思維由低級向高級穩步發展。為此,教師要緊密銜接語篇內容進行各種周邊活動,以帶動學生對聽的成果的理解,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把輸入語言知識向外遷移應用,并在遷移應用中由淺層認知過渡到深層認知,最終產生思維品質同文化意識的共同進步。
教師可基于前述情境繼續延伸。這種延伸應當是一頭指向語言輸入內容,另一頭指向學生生活需求。教師可設置這樣的情境問題:IfyourfriendfeelslonelyonMid-autumnfestival,whatwill you doforher/him?或者,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to a childwhoappearsinlisteningtrainingmaterials?在設計拓展性、向深層次挖掘的情境問題時,教師需要使問題滿足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要求,同時問題具有同步促進學生語言輸入成果鞏固、帶動學生思維發展的雙重功能。教師還可設置另外一個情境問題:孩子的心情易受到不良天氣影響,學生可以提供建議:If we don’t like something,we can change it; if wecan'tchangeit,changeourselves.這樣的解決建議,表明了情境向深層次拓展的成功。學生能夠以情境問題為引導,完成知識從輸入到輸出的轉化,同時認識到教材語言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系。
在此之后,教師可繼續進行聽說整合活動,讓學生結合聽力材料與生活實際情況共同討論問題:Whatelsecanaffectyourfeelings?學生能夠把自己對學習、看電影、聽音樂以及同家人、朋友相處的經歷,還有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主動表達。這將使學生提煉觀點的能力與口語表達的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該環節將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則退居次要位置。
接下來,教師可支持學生參與英語講故事活動,即選擇一個與本次教學有關的英語故事,把故事分為幾部分,讓每個學生講述一部分。利用這種形式,學生可靈活使用關于情緒的句子,如Ifelt very happywhen I received the gift from my friend.She was sadbecauseshelostherfavoritetoy.這將支持學生主動投入語言實踐活動,從中體會語言學習的樂趣,并借助所學知識處理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四)作業訓練 活動的繼續
1.基礎鞏固
本次課堂作業訓練首先應以聽說整合為導向,設計緊扣教材單元整體及課時目標的作業。作業應同時強調基礎性、趣味性及活動性。教師可以延續上述教學活動,利用問題情境與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聽、說、做、演等實踐活動形式中鞏固基礎知識。
作業一:請學生復述課文片段。
作業二:完成What'syourfeeling?的思考與講述。
兩項作業訓練需要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來完成,讓學生在情景模擬中進一步扎實訓練本次所接觸單詞與句型,使語言知識儲備與語言輸出能力雙雙提升。
2.文化培養
第二項作業訓練需要突出文化意識培養,這將使學生把自己所做的聽說訓練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能夠聽得更明白、說得更清楚。在基礎知識鞏固訓練完成之后,教師可安排此類作業,如微信公眾號聽力 + 閱讀作業:點擊教師所提供的優秀微信公眾號鏈接,關注公眾號并進行自主聽力訓練,在聽力不足的情況下可配合閱讀形式。
1.網頁檢索作業:為學生提供一個與本次教學相關的關鍵詞,如“興奮\"等,使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尋找同其發生聯系的優秀文化資源,并進行分享。
2.觀影作業:引導學生選擇性地觀看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等片段內容,進行情感角度的思考與分析表達。
這些作業從不同文化拓展渠道展開,可以給學生提供既滲透課堂教學主題,又具有一定延伸性的學習機會,是學生聽說整合訓練活動的再次突破。
3.能力綜合
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聽說整合教學,不應止步于聽、說兩種能力的培養,而是要有向其他能力輻射的可能性。這不但必要,而且必然。即在聽說教學時,教師可適當穿插閱讀與寫作內容,不能拓展的活動內容,可安排在作業訓練部分,此時多維技能綜合訓練將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本次教學,教師可遵循從易到難原則,讓學生接受語音、詞匯和簡單句子訓練,以聽和說為主,并適當涵蓋聽、說、讀、寫、看等不同維度。教師可要求學生聽Tom的日記,并完成填空。日記主要內容是Tom懷有一種隨時把自己和其他同學進行比較,且由此產生的自卑心理,因為這種心理情況的發生,他沒有去參加野餐。教師可讓學生進入對應聽力語境中,完成相關語法知識的鞏固,并以Tom的日記為參照,進行拓展性的閱讀和寫作訓練。如將情況及對應原因填寫清楚:
He didn't go for a picnic.
Because hewasinabad
His English is not goodasEmily's.
Because hedoesn'tstudyso as Emily.
三、教學反思
學習語言以及使用語言這兩個過程均與學習者思維直接相關,前者強調輸入,后者強調輸出,在統一思維的調動下,二者可以在相互整合的狀態下產生更好的效果。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導向,以學生思維中心為著眼點進行聽說整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此推動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能力等的高效發展。
本文所述突出了學生學習的整體性,讓學生能夠在聽中形成說的意識,在說時鞏固聽的成果,同時強調了聽說教育后的對應作業訓練功能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有幾點體會。首先應開展創新性的遷移活動,如利用合作配音活動,使學生互相配合,以標準語言及夸張動作參與表演,在“玩”的過程中鍛煉“聽”的語言,或者投人話題辯論活動,站在個人視角重新組織語言及表達觀點,達到對所學知識有效輸出的效果等。其次,讓聽說整合教學置于特定的主題項目中,使學生在整個主題式項目學習中參與聽的任務、說的活動,以此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最后,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與項目的契合度(如學生遇到聽說問題時的解決思路,學生間合作的默契度等),在評價中推動聽說整合教學的成果進一步優化。這些體會對完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落實,以及進一步展現聽說整合教學功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對這些體會進行深入研究,精心設計對應的教學活動,以便在英語聽說教學之路上越走越順,為學生創造理想的課堂教學環境。
(作者單位:福建寧德蕉城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