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信息顯示,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凱石基金”)董事長陳繼武旗下的其他兩家公司——上海凱石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凱石財富”)和上海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凱石益正”)分別在6月和5月被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發布了限制消費令,公司及法定代表人陳繼武不得實施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陳繼武擁有豐富的公募和私募從業經歷,是國內最早一批公募基金經理之一,先后在南方基金、富國基金等知名機構任職。此后,他創辦了私募機構凱石益正,隨后又重返公募領域,創辦了凱石基金。
在他的帶領下,凱石基金完成轉型,成為全國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轉公”公募基金公司。不過,近年來,凱石基金旗下產品業績平平,規模縮水,當前發展壓力較大。
今年6月6日,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發布了限制消費令:于5月14日立案執行申請人上海市黃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執行其他行政處理一案,因上海凱石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對上海凱石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采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該單位及單位法定代表人陳繼武不得實施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見圖一)

在不久前的5月20日,因上海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未履行法律義務,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時任法定代表人陳繼武發出限制消費令。據天眼查信息,兩條“限消令”涉及未履行金額分別為50.97萬元、12.54萬元。
陳繼武是公募機構凱石基金的第一大股東、董事長、法人代表,持股比例達65%。天眼查顯示,去年7月,陳繼武在還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發布限制消費令,涉案金額為2652.84萬元。
除上述多條限制消費令外,陳繼武本人持有的凱石基金、凱石財富、凱石益正等多家公司的部分股權目前處于凍結狀態,凍結終止日期為2027年12月。(見圖二)

關于董事長被“限消”一事,凱石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被限制消費事項不是由凱石基金引起的,而是由凱石基金股東持股的其他企業引起的,公司不清楚其具體起因情況。該事項不會對凱石基金日常業務及旗下產品運作產生負面影響。
談及股權凍結問題,該人士回應,凱石基金股東的股權凍結是由股東本人引起的,該股東在積極處理解除凍結所需要完成的事項,待符合條件會解除凍結。
陳繼武是國內最早一批公募基金經理之一。2009年,他選擇“奔私”,創辦了上海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專注于私募基金業務。2017年5月,陳繼武帶領凱石基金完成“私轉公”轉型,成為我國第二家實現“私轉公”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時也是全國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轉公”公募基金公司。
然而,轉型為公募后,凱石基金業務拓展并不順利。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凱石基金的管理規模僅為1.17億元,旗下僅有凱石瀾龍頭經濟一年持有、凱石岐短債、凱石元鑫三只公募基金產品(單份額合并),其中只有凱石瀾龍頭經濟一年持有規模超1億元。
規模遲遲沒有起色,或與其基金表現平平有關。凱石瀾龍頭經濟2025一季度報告顯示,該基金成立以來累計凈值增長率達12.17%,但同期業績基準為18.70%,跑輸6.53個百分點。
細看其凈值走勢,2022年上半年之前,基金回報率還在大盤指數和業績基準之上,但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基金回報率就一路走低。(見圖三)

公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凱石岐短債A成立以來累計回報率達10%,跑輸業績基準5.09個百分點。(見圖四)

凱石元鑫混合于今年3月6日成立,由凱石基金總經理李琛掌管。該產品屬于發起式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而其首募規模僅有1061.39萬元。這就意味著該基金除了“自己人”貢獻了1000萬元,對外最多只募得了60多萬元。截至6月10日,凱石元鑫混合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