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安徽省六安市供銷合作系統“掌門人”的袁俊,本應廉潔履職,做好服務和管理,為“三農”發展貢獻力量。但他喪失理想信念,毫無規矩意識,亦官亦商。其貪腐時間長、數額大,特別是所涉罪名多,令人吃驚。
出生于1957年的袁俊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他改嫁。幼年的艱辛生活讓袁俊暗自立志要改變命運。然而,學習成績不佳的他高中畢業后沒能考上大學,于是就到當地的一所小學當了一名代課教師。
袁俊認為,在小學教課只是權宜之計。他很快就設法調入當地的行政管理部門。為立下“年輕有為”的人設,善于鉆營的袁俊動起了歪腦筋,將自己的出生年月改為1959年9月,后將工作檔案中的出生年月改為1960年9月。1984年我國開始施行居民身份證制度后,袁俊借機將出生年月改為1963年9月——比他的實際年齡小了足足6歲。

1988年1月,“年輕有為”的袁俊如愿調入鄉政府工作。他繼續美化自己的人設,經常公開表示“要晚一點結婚,一切以工作為重”。第二年,袁俊開始擔任鄉長,后歷任鄉鎮黨委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街道企業管理部門負責人等職。2009年,袁俊開始擔任六安市供銷合作社主任。值得一提的是,袁俊于1995年結婚。按照其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這一年他32歲,而其實際年齡已經38歲了。
隨著職務的調整和晉升,袁俊手中的權力大了,接觸的“成功人士”多了,他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導致他的工作作風隨之發生變化:日益獨斷專行、膽大妄為,從而為其走上貪污腐化的歧路埋下了隱患。
袁俊平日里不茍言笑,總給人以“嚴肅認真”的印象。事實上,他人前大談反腐倡廉,人后卻大肆斂財。舉例來說:2007年,擔任街道企業局局長的袁俊安排發小孫某代持開發商張某開發的某樓盤的大量待售房產份額,然后指使自己的胞弟袁某與孫某合作,借機參與分配房產銷售利潤,共獲利近700萬元。這些錢雖然存入袁某名下的賬戶,但實際上完全由袁俊支配。為了感謝孫某的支持,袁俊給了他30萬元作為“封口費”。
在被留置接受審查調查時,袁俊本人名下沒有多少存款,也沒有房產和車輛。原來,為了“安全”斂財,他挖空心思,花樣百出。
例如2011年時,袁俊多次為六安市某農資公司在專項資金申報、土地出讓金返還等方面提供幫助和關照。該公司負責人陳某為表示感謝,送給袁俊80萬元。袁俊沒有向陳某提供自己的銀行賬戶,而是讓對方將錢款直接轉入某攪拌站老板的賬戶。那個老板與袁俊之間存在利益關系,因此愿意代為保管錢款。
直到一年后,袁俊才從那個老板的賬戶上提走了這筆錢,并立即用于償還個人欠款。這樣一來,這筆賄款在袁俊的手中停留的時間就很短了。袁俊自作聰明地認為,這番操作基本上不會留下痕跡,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作為六安市供銷合作社一把手的袁俊,單位大小事務都由其個人說了算。他性格強勢,作風霸道,慣于獨斷專行,經常凌駕于組織之上。“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決策一言堂”——這是袁俊工作作風的真實寫照。在這種工作作風的推動下,袁俊漸漸不再滿足于收受賄賂,還將貪欲之手伸向了公款。
以“供銷合作社要積極參與經營”為由,袁俊在從2011年到2014年的幾年時間內,先后注冊成立了多達12家合作社。手中掌握的業務越來越多,袁俊也越來越飄飄然,進進出出以“袁總”自居。
在這期間,袁俊違規挪用公款3200余萬元投入合作社的經營,結果非但未能營利,反而將本金虧光;他擅自決定斥資購買4輛豪華轎車,主要供自己使用,理由是“跑業務有需要”;他還巧立名目,炮制多個所謂“大型合作項目”,借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多達1.1億余元。
2015年,袁俊挪用公款500萬元供其親戚開發房地產項目,結果虧得血本無歸。袁俊遲遲沒有把這筆款項歸還給單位,導致本單位的5個職工家庭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未能拿到安置費,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2021年,袁俊通過移花接木的手段,利用掌控供銷合作社的便利條件,以4300萬元的虛高價格收購他人原本計劃以2800萬元轉讓的地塊。除去相關支出,他借此騙取公款1300余萬元。
案發后經統計,袁俊打著“經營”“合作”等旗號,累計造成六安市供銷合作社經濟損失1.3億余元。
袁俊自認為手段高明,違法違規操作樁樁件件都天衣無縫。然而,正所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2023年9月,沉淪在權欲之中的袁俊被免去六安市供銷合作社主任職務。市政府同步派出調查組進駐供銷合作社,調查其經營情況。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走上腐化墮落邪路的袁俊仍然不思悔改。他已經習慣了將供社合作社當作自己的“后花園”“提款機”,認為組織上免除自己的職務是“跟自己過不去”。
在這種認知的驅使下,袁俊采取種種手段對抗組織上的調查,甚至威脅、利誘供銷合作社的前下屬,鼓動他們抵制市政府調查組。這些伎倆當然未能得逞。于是,袁俊揚言要到上級領導面前“反映情況”。
另外,袁俊還拉來兩個朋友充當“謀士”,支付費用給他們,讓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想方設法掩飾違法犯罪行為。這伙人四處宣稱:“供銷合作社參與經營難免造成損失,但這不算犯罪。”
無論袁俊如何折騰都是徒勞的。他主政期間供銷合作社產生的種種問題,最終都被調查組一 一查清。2023年11月,安徽省六安市紀委監委對袁俊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立案審查調查。
在接受審查調查期間,袁俊先后與多名涉案人員串供,企圖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在被留置期間,袁俊對辦案人員大放厥詞,稱自己被留置“會影響六安市的經濟發展”“導致地方上損失上億元投資”。這番言論將其扭曲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安市紀委監委經審查調查指出,身為市供銷社合作社主要領導的袁俊,本應肩負起黨和政府的重托,認真擔當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但他自身不廉、以權謀私,毫無黨性修養,對黨紀國法不知敬畏,底線完全失守,在大搞權錢交易的過程中瘋狂斂財,最終墜入腐敗的深淵,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經查,袁俊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組織紀律和廉潔紀律,構成職務違法并涉嫌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挪用公款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其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情節嚴重,影響惡劣。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漠視紀法終將付出沉重代價,“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黃粱美夢終會破滅。2024年3月,袁俊被開除黨籍、公職。
2024年9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袁俊涉貪腐案。
2025年3月,裕安區法院以被告人袁俊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0萬元;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30萬元;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60萬元。
宣判后,袁俊未提出上訴。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