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素養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因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等,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因此,探討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為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1. 1 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更深人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初中數學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往往較為抽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讓他們通過分析、歸納和總結,將復雜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整合,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1].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概念時,學生可以通過思考變量之間的關系,理解函數的定義和性質.這種思維過程能夠讓學生不僅記住公式,而且能夠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1.2 有利于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培養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各種數學問題時迅速找到解決思路.具有較強思維能力的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求解幾何證明題時,學生可以通過逆向思維、邏輯推理等方法,逐步推導得出結論.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在數學學習中至關重要,也將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產生積極影響.
1.3有利于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而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尤為關鍵.在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探索新的解題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探究數學規律時,學生可能會發現與眾不同的模式和關系,這種創新的發現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能為學生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2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
2.1 因材施教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在數學學習方面具有不同的天賦、興趣和基礎.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包括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和數學能力等.以此進行判斷,對于數學基礎較好、思維活躍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和拓展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理解較慢的學生,則應從基礎知識入手,采用一些具體、直觀的教學方式,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2.2 啟發引導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直接給出答案或結論,而是通過巧妙地設問、引導和提示,激發學生思考,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引導原則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通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2.3 循序漸進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逐步積累和發展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這能讓學生在逐步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避免因知識跨度太大而產生學習困難和挫敗感.
3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質疑、開展小組合作和進行多樣練習等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高思維能力,為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通過創設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情境教學能夠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例如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加減運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上半場進了2個球,下半場進了1個球,那么這場比賽足球隊一共進了幾個球?如果上半場失了1個球,下半場進了3個球,又該如何計算球隊的凈勝球數?通過這樣的實際情境,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有理數加法的意義和應用,從而激發他們思考如何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
又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古代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的故事,以此創設一個歷史文化情境.然后,讓學生觀察地磚圖案,思考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情境導人,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勾股定理的奧秘.
3.2鼓勵學生質疑,活躍學生思維
質疑是思維發展的開端,是創新發展的基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能夠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3.當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時,說明他們正在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師應積極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以此讓學生消除顧慮,勇于表達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給出一個方程: x2-5x+6=0 ,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求解.在求解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會用配方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用公式法.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兩種方法分別有什么優缺點?哪種方法更簡便?”以此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解法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
又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質疑:“如何通過推理證明這些性質呢?”以此激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論證思維.
3.3開展小組合作,拓展學生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探討問題,尋求解決方案.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想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分享,還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同時,在小組討論中,不同的學生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和方法,這一過程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
例如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讓每個小組先準備一些三角形紙片,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每個小組嘗試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判斷哪些條件能夠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4.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有的小組可能會先嘗試邊邊邊的條件,有的小組可能會先嘗試邊角邊的條件.然后,引導各小組進行交流分享,以此總結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又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組任務:讓學生合作探究二次函數 eq0; 中, a,b,c 對函數圖象的影響.每個小組可以通過選取不同的 a,b,c 的值,繪制函數圖象,觀察圖象的特點,然后進行討論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從而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3.4進行多樣練習,強化學生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練習是鞏固知識、強化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包括基礎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和創新性練習等.基礎性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性練習是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綜合性練習則是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在一起,以此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性練習則是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例如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整式的乘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后,設計以下多樣化的練習:讓學生計算 (2x2)(3x3) 、 (x+ 2)(x-3) 等(基礎性練習).讓學生計算“已知 x2+
3x+1=0 ,求 x3+6x2+8x 的值”(拓展性練習).對于綜合性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 (x+2y)(x -2y)-(x-2y)2 .創新性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若 a,b,c 為正整數,且 a2+b2=c2 ,請找出一組滿足條件的 a,b,c 的值,并說明理由”.通過這些多樣化的練習,學生能夠逐步強化對整式乘法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又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圓”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練習:已知圓的直徑為 10cm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為 4cm ,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是一道基礎性練習.接著,可以將題目拓展為:已知圓的半徑為 6cm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為 d ,當直線與圓相切時,求 d 的值.這是一道拓展性練習.然后,再給出綜合性練習: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點(2,3)為圓心,5為半徑畫圓,求該圓與坐標軸的交點坐標.最后,可以設計創新性練習:如何利用圓的知識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通過這樣多樣化的練習,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創新,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質疑、開展小組合作以及進行多樣練習等策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鐘潤霞.指向思維能力發展的初中數學教學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2025(4):102-104.
[2]張月連.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探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5(2):110一112.
[3]蔡俊豪.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七個路徑[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5(1):72—73.
[4]甘家輝.初中數學課堂中以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4(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