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變革浪潮中,核心素養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指引.傳統教學側重知識灌輸,學生雖能掌握解題技巧,卻在思維拓展、知識應用等方面發展受限.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向綜合素養,初中數學教學亟待改革.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聚焦學生數學思維、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使數學學習不止于課本,更能關聯生活與未來發展.
1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理念轉變
1. 1 從知識本位到素養本位的理念轉型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知識本位理念占據主導,教師重點關注數學公式、定理的傳授,學生多以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來應對考試.然而,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興起,教學目標需從單純知識積累轉向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等素養的培育.例如,在講解函數概念時,不再局限于讓學生記住函數表達式與圖像特征,而是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像分析水電費隨用量變化的關系,理解如何將現實情境抽象為數學模型,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數學抽象與建模素養,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背后的思維邏輯與應用價值,實現從知識本位到素養本位的深刻轉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未來發展奠定思維基礎.
1.2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興趣點.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思維方式不同,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表達自己對數學問題的獨特見解.比如在三角形全等證明教學中,教師可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同證明思路,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予更多引導與鼓勵,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解題思路;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性問題,激發他們深入探究.
1.3融合跨學科理念于數學教學
數學并非孤立學科,與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聯系緊密.將跨學科理念融人初中數學教學,能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講解勾股定理時,結合物理中力的分解問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物理問題中的關鍵作用;在學習統計知識時,引入地理學科中人口分布數據統計,讓學生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地理現象.通過跨學科教學,學生不僅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培養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學科壁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創新思維能力,適應未來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2.1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教學,提升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生活實例融入教學,可使抽象數學知識具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應用意識.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引入購物打折、出租車計費等生活場景,讓學生通過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商場促銷活動中,某商品原價為 x 元,打八折后售價為80元,求原價.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數學應用能力,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的習慣.
2.2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協作與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協作與思維能力.教師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合理分組,布置探究任務.在探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推導時,小組成員通過測量、剪拼、分割多邊形等多種方法進行探索,成員間交流想法、互相啟發.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共同解決問題,鍛煉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促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拓寬思維廣度與深度,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2.3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習趣味性與效率
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數學軟件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初中數學教學帶來新活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可將復雜數學圖形、動態變化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如在講解函數圖像平移時,通過動畫演示函數圖像如何隨著參數變化而平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借助數學軟件如幾何畫板,學生能自主探索數學規律,像繪制不同條件下的幾何圖形,觀察其性質變化.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資源與形式,增強學習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助力核心素養培養.
3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3.1 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引入
傳統教學評價多以教師評價為主,具有一定局限性.引入多元化評價主體,讓學生、家長參與評價,能使評價更全面、客觀.學生自評時,可引導他們從學習態度、進步情況、學習方法等方面反思,如在完成一次數學作業后,學生評價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解題思路是否清晰.互評環節,學生相互評價作業、課堂表現,學習他人優點,指出不足,促進共同進步.家長參與評價,可從學生在家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變化等方面反饋,如是否主動完成數學作業、對數學學習是否更有熱情.多元化評價主體相互補充,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發展反饋.
3.2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表現、作業完成態度等.教師通過課堂觀察記錄學生參與討論次數、發言質量,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終結性評價則側重于對學習結果的考核,如單元測試、期末考試成績.將兩者結合,能更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例如,在一個章節學習中,過程性評價發現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參與但解題思路不清晰,終結性評價反映其對知識掌握不扎實,教師可據此針對性輔導,既關注學習成果,又重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3.3基于核心素養指標的評價標準制定
依據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制定科學評價標準.對于數學抽象素養,評價學生能否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概念、模型;邏輯推理素養,考查學生在證明題、解題過程中的推理嚴密性;數學建模素養,評估學生能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建立有效模型等.在評價作業、考試時,按照核心素養指標細化評分,如一道應用題,從建模思路、計算準確性、結果合理性等方面分別賦分,使評價更精準反映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為教學改進與學生發展提供明確方向.
4結語
通過教學理念轉變、方法創新及評價體系優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育.盡管改革推進面臨挑戰,如教師理念更新困難、教學資源整合不足等,但隨著持續探索與實踐,必能突破困境.未來,初中數學教學將在核心素養引領下,為學生筑牢思維根基,助力其在知識海洋與社會發展浪潮中穩健前行,實現數學教育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何玉田.基于“雙減”視域的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J]學園,2024,17(32):116—118.
[2]曾建凱.“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 2024,(28):61-63.
[3]蘇醒.單元視域下初中數學結構化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2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