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涉及線段、角、平行、垂直、三角形、菱形、矩形和圓等內容,屬于中考中的一大必考點,占據的分值比例也不小.由于幾何試題較為靈活,涉及知識范圍廣泛,且有著較強的邏輯性,以至于一些學生遇到部分難度較大的題目時就不知所措,這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幾道代表性例題為依托,介紹幾個常用的解題技巧,使其面對幾何試題時能迅速、準確地找到突破口,助推他們輕松、高效地解答此類試題,
1運用代數法解決幾何試題
例1如圖1,三角形ABC是一個等邊三角形,點 .0.E.F 分別是邊BC、CA、AB上的一點,若三角形 DEF 的周長為 m ,三角形ABC的周長為 n ,求證:
由于
那么
,所以
AC: ,故
業
2運用輔助線解決幾何試題
例2在圖2中,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C=90° ∠B=30°,D 點是邊 BC 上的一動點,連接 AD ,假如
,請問
的最小值為( ).
由此可以得到 EF>MN ,而且
然后過 E,F 兩點分別作 EM⊥BC 于點 M,FN ⊥BC 于點 N ,

詳解根據題意可設等邊三角形ABC 的邊長為 αa .AF=x (20 ,BD=y,CE=z ,
則 BF=a-x CD=a-y,AE=a-z

3 (A) (B)2. (C)√3. (D) 2
詳解 因為 ∠C=90°,AC=1 那么S△ABC
中據此可求出
,在原圖中添加輔助線,作 DE⊥AB ,垂足為點 E ,由于 ∠B=30°
那么
則原式
找到 A 點有關 c 點的對稱點 A′ ,添加輔助線,
作 A′E′⊥AB ,垂足為點 E′ ,且與 BC 交于點 D′ ,據此能夠得到
A′E′,A′E′ 即為所求,結合題意可以得到 ∠D′AC=∠A′=30° ,故在直角三角形 AA′E′ 中,有 AA′=2AC=2 .則
,也就是說
的最小值為
,所以答案為C選項.
3運用逆向法解決幾何試題
例3如圖3,圓 O 中有兩條弦,分別為 AB 和CD ,且它們都不是圓 O 的直徑,求證:這兩條弦無法相互平分.

詳解根據題意可設弦AB與 CD 的交點為
P ,連接 OP ,此時可假設這兩條弦可以相互平分,由此可以得到 AP=BP , CP=DP ,由于這兩條弦都不是圓 O 的直徑,那么 OP⊥AB,OP⊥CD ,這就與定理\"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
直線相垂直”相矛盾,所以假設無法成立,故這兩條弦無法相互平分.
4運用平移法解決幾何試題
例4如圖4,四邊形ABCD中 AB=CD,AD /BC ,其中 AD (20 (A)∠B>∠C (B)∠B<∠C. (C)∠B=∠C (D)無法確定. 圖4 詳解 因為在四邊形ABCD中 ,AB=CD,AD/, 、 BC ,且 AD 也就是 DE 的位置,由于 4B//DE,AB=DE,AB=CI ,則 CD= DE ,∠B=∠DEC .據此能夠判定出三角形DEC為等腰三角形,則 ∠DEC=∠C ,所以 ∠B=∠C ,故答案選C. 5運用建系法解決幾何試題 例5在圖5中,有一個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 ,邊長為3的正方形 CGEF ,且 B,C,G 三點共線,其中 M 點為 AE 的中點,連接 MF ,請求出MF 的具體值. 圖5 圖6 詳解結合題意可以點 C 為原點、 .BC 為 x 軸、CF 為 因為 M 點為 AE 的中點, 那么點 M 的坐標為 由于 F 點的坐標為(0,3), 則 所以 MF 的具體值為 


軸構建一個如圖6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則 A 點的坐標為 (-2,2),E 點的坐標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