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往往陷入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和機械枯燥刷題的困境,缺乏對知識的實踐應用和創新機會.此類學習模式會使學生學業壓力繁重.為此,我國推行了“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雙重壓力,鼓勵學生利用更多時間實現全方位發展.為了契合當前的教育理念,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中就包括了跨學科項目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與其他學科知識交織,以實際項目驅動學生主動探索,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關鍵點之一.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不僅能減少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感,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基于此,本文聚集于分析如何在“雙減”政策的框架下,推動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的有效實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雙減”政策與跨學科項目
1. 1 “雙減”政策
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長期面臨著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就是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當該問題在社會中所造成的影響不斷放大,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開始持續探尋解決辦法,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政府以及教育部門便不斷推出各類\"減負”政策,雖說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各種新的問題和難點也隨之涌現,比如校內減負和校外增負現象1].
在近幾年的教育發展中,我國的“減負”理念已從原先的單方面減負轉變成了全方位綜合治理,旨在切實減輕學生的課內外負擔.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從校內作業和校外培訓兩方面來推進“雙減”工作[2].該政策要求強化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回歸校園.此外,還需完善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課后服務質量,以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生態,全面、系統地推進“減負”政策.
1. 2 跨學科項目教學
從教學模式的核心來看,跨學科項目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數學科目為例,該種教學方式便強調將數學中的相關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跨學科整合,讓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去將相關知識內化,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并能靈活在實際當中應用,以提升其整體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數學教育應加強綜合與實踐,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特別是在第四學段中,需讓學生通過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來整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跨學科項目教學注重以問題為驅動,在真實、多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其教學方式并不固定,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采取小組合作、任務驅動、案例分析等多樣的方式來進行,以此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概念,并在應用過程中深入理解和內化,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增強創新精神.所以整體來看,這種教學模式是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是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2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與\"雙減”的聯系及原則
2.1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與\"雙減”的聯系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與校外培訓的壓力,讓學生有足夠的課余時間進行全面發展.通俗點來講,該政策所強調的是學生應更多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發展綜合素質.比如在數學學習中,不能只抱著書本和習題進行死記硬背和單純使用課本中的知識和解題技巧來機械性地刷題.若從這一宗旨來看,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的核心與“雙減”政策的主旨高度相符.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在更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提升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師講課、學生單純聽講記憶,而是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讓學生合作與探究,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活動或者探索任務,讓學生在引導下去探索學習知識,避免了傳統填鴨式教學的死記硬背,而且課堂也不再是單純的理論講解,而是以實踐為主,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更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去掌握和運用知識[4].
數學跨學科項目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跨學科項目教學需要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并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符合“雙減”政策中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
2.2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設計原則
在設計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時,教師應當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能脫離教學的基本規律,同時要靈活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實際問題.所以,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需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一是需要注重數學學科的立場.雖說跨學科項目是需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但首要的大原則是得保證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處于核心地位.所以,在進行跨學科項目設計時,所設計的任務應確保學生主要從數學視角著手,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以數學為主導的方法,比如運用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方法來解決問題.其次,項目的主題應當緊密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相關知識點,并深入理解內化,做到靈活運用,并在此過程中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將問題解決得更完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并鼓勵學生用數學思維審視生活中的問題.
二是需要兼顧學生的個性與共性.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的另一個出發點是進行差異化教學,即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去完成難易不同的項目,此為注重差異化.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共性.例如,學生在跨學科項目中應有機會根據個人興趣與專長選擇不同的角色或任務,允許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還能保證學生擁有最大的興致和動力,使整體的小組合作開展更為順暢.
按照這兩方面的設計原則,教師可以確保在傳授必要數學學科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此外,也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學習路徑,真正實現個性化發展與集體合作的有機結合.
3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設計
基于“雙減”政策的教育理念,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模式應更加注重實踐、綜合素質培養與創新能力提升.對此,本文以2024年秋季新課改新教材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為例子,探討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方法,采用實際可操作的教學措施推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發展.
3.1“立體圖形與日常生活”跨學科項目
在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中,學生會接觸到立體圖形的基本概念,如何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換等內容.對此,可以設計一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跨學科項目,比如“建筑設計中的幾何應用”等,讓學生利用相關章節的知識區探討如何將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并應用到實際的建筑設計中.
具體課程設計理念: ① 跨學科合作:美術教師、物理教師進行合作.由美術教師提供建筑設計相關的指導,物理教師可以講解力學與結構穩定性,數學教師則負責講解圖形的基本特征與計算方法. ② 教學導入:為學生介紹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轉換,理解基本幾何形狀的特性. ③ 項目任務:讓學生分小組選擇一個實際生活中的物體,比如快遞盒、家具包裝等,然后進行展開圖設計.要求學生計算并繪制該物體的各個面,并考慮如何合理利用紙張面積,減少浪費等. ④ 評估與反饋:項目評估的重點在于展開圖設計的合理性、圖形的準確性以及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探索更多實際應用.
3.2有理數及其運算與經濟學結合
有理數運算是整個數學最為基礎的內容,其他任何知識章節都離不開有理數的運算,而且在生活中,也會處處用到有理數運算.所以,為了貼合生活實際,可以將其與經濟學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及其運算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和經濟思維.
具體課程設計理念: ① 教學導入:設計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入有理數,如購物折扣、借貸利率、存款利息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有理數解決實際問題. ② 項目任務:學生根據不同的消費場景計算折扣后的價格、支付利息、計算剩余金額等.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場景,比如購買家電、旅行等,并進行數學計算和分析. ③ 學科整合:有理數的加減乘除與經濟學基礎知識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幫助學生理解財務規劃、投資收益等概念. ④ 評估與反饋:評估標準應包含學生對經濟情境的理解、數學計算的準確性以及最終報告的分析深度.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展示和討論,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3數據收集與整理與社會調查結合
將數學與社會學科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具體課程設計理念: ① 教學導入: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一些社會調查的實際問題,比如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社區健康狀況調查等,讓學生認識到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② 項目任務:學生分小組進行一個社會調查項目,設計調查問卷,收集相關數據,并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的社會問題進行調查,如學生健康狀況、學習壓力等. ③ 學科整合:在此項目中,學生要運用數學統計知識進行數據分析,還要結合基礎知識進行數據解讀.教師可以介紹數據收集的基本方法、調查問卷的設計技巧以及如何合理解釋數據結果等. ④ 評估與反饋:項目評估應包括數據收集的全面性、分析的準確性以及報告的清晰度.教師可以對比各小組的調查數據,評估其問題設計、數據處理和結論分析的水平.
4結語
綜合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各種教育政策的核心思想,主要聚焦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知識內化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而跨學科項目式教學較為契合當前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對此,2024年秋季新課改新教材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教為例子,給予了幾個項目設計思路,但整體實施還需不斷細化細節,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希望未來的教學設計能進一步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與協作精神的融合,以實現教育的全面性與創新性目標.
參考文獻:
[1]連秋芬.“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式教學路徑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35):41一43.
[2]張永剛.“雙減”視域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3):98-100.
[3]姚歌麗.“雙減”視域下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探討[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26):64—66.
[4]繆琦.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一以“晚餐飲食習慣調查”項目為例[J].現代教學,2025(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