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選一條河流來解讀新疆,塔里木河無疑是最適合的。
在中國西北的浩瀚疆域中,如果說天山是撐起新疆的脊梁,那么塔里木河就是流淌在這片土地上的血脈。百川歸海,是億萬年來大多數河流遵循的自然法則,但任性的塔里木河不同。這條河流像一條倔強的生命之藤,在沙漠與戈壁的夾縫中蜿蜒前行,串聯起雪山、綠洲、胡楊林和千年文明,最終,消失在茫茫戈壁……
坐落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緣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內陸河,達到2500千米,流域覆蓋新疆南部大部分地區。它的水源并非來自豐沛的降雨,而是依賴遙遠的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的冰川融水。140余條水流從群山誕生后,很快就撞上了極端干旱的戈壁與沙漠,有的蒸發了,有的依靠巨大的水量和智慧,在千萬年的時間里不休止地與沙漠博弈抗衡……最終,阿克蘇河、葉爾羌河與和田河突出重圍,在阿拉爾市匯合,形成了塔里木河的干流,最后流入到臺特瑪湖。


在2000年前,塔里木河的終點并非今天的臺特瑪湖,而是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當時,這條大河與車爾臣河、孔雀河等共同注入羅布泊湖盆,形成面積達上萬平方公里的巨湖,孕育了水草豐茂的土地。樓蘭、尼雅、龜茲等古國依水而建,創造了輝煌的西域文明。佛教石窟、古城遺址、千年胡楊,全都在訴說這條河流與人類文明的緊密聯系。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都曾沿著塔里木河前行。即便在今天,沙雅、庫車、尉犁、庫爾勒等城市依然是塔里木河哺育的現代綠洲。這里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世代依賴河水灌溉農田、放牧牲畜,形成了獨特的綠洲文化。塔里木河灌溉了新疆三分之一的土地,養育了新疆近一半的人口,是新疆當之無愧的“母親河”。
在塔里木河創造的生命綠洲中,胡楊林最值得稱道。胡楊依水而生,水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它們順著塔里木河,把根系深扎在地下,牢牢抓住沙土,遏制沙漠的擴張。厚實堅硬的樹體分布在塔里木河兩岸,抵御著風沙的侵蝕。它們是新疆的傳說,也是塔里木河創造的奇跡。
然而,到了20世紀后半葉,由于大規模農業開發和水資源過度利用,塔里木河下游曾一度斷流,臺特瑪湖干涸,胡楊林大面積死亡。衛星影像顯示,沙漠以每年數米的速度吞噬著曾經的綠洲。直到2000年,國家啟動生態輸水工程,這條垂死的河流才重獲新生。如今,臺特瑪湖重現碧波,胡楊林逐漸恢復生機,沙漠邊緣的綠洲再現活力。
水創造綠洲,綠洲滋養人類,人類孕育文明。誕于雪山,沒于沙漠,塔里木河一邊與惡劣的環境博弈,一邊滋養著一方水土。從亙古荒原到生態屏障,從荒漠綠洲到經濟動脈,從文化搖籃到生命奇跡,塔里木河用千年的流淌,詮釋著新疆的前世今生。新疆不能沒有塔里木河,正如身體不能沒有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