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墩子都能無線充電了?”“科技感滿滿!”“深圳果然先進!”……近日,一則深圳街頭石墩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短視頻在網絡上爆火,引發網友熱議。據報道,這些“智能石墩”融合了無線充電、視頻播放、信息查詢等功能,首批15個已投入使用,迅速成為人們爭相打卡的“新晉網紅”。
石墩實現蛻變的背后,不只是科技進步的簡單賦能,更折射出城市公共服務的細致入“微”。在傳統市政設施中,石墩通常作為一種隔離設施存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有手機充電需求。智能石墩的出現,既保留了石墩劃分區域的基本功能,同時又人性化地嵌入充電、觀影、信息查詢等功能,讓原本“硬邦邦”的設施成為人們可感可知可使用的智能“好助手”。這一改變,是城市治理精細化的一個縮影,見證著城市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溫情服務”的轉變。
過去幾年,我國城鎮化率持續提高,截至去年已達67%。在城鎮化率提高的同時,各類新的社會治理難題也隨之出現,在街頭無法及時為手機充電便是其一。智能石墩的創新之舉,以樸素的智慧,精準化解了群眾的“充電焦慮”。市民在得到便利之時,亦能感受到城市建設為民服務的那份體貼和用心。
進一步看,石墩的變化更是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城市不只是高樓大廈,更是居民生活的溫暖家園。智能石墩這類“黑科技”讓原本功能單一的市政設施,轉變為群眾可觸摸的“生活驛站”,彰顯“科技為民”的價值理念。
“小設施”承載“大民生”。智能石墩們在解決民生所需的同時,提升了公共設施使用效率,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與城市溫度,于無聲處增進了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