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獨特的思想觀點,指導著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不斷探索、創新和推進。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和推動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現代化建設經驗,對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動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擁有14億人口規模的現代化,是將人民作為實踐主體的建設事業。在當代中國,人民群眾作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主力軍,他們的身影匯聚成了中國式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獨特形態,并彰顯出無窮智慧和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自覺拜師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只有真正尊重和重視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和訴求,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進而推動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和立場準則,始終不渝地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并通過正確的政治主張和卓越的領導能力來聯系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真正做到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辦大事。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不同,中國式現代化避免了貧富差距、貧富懸殊的西方式現代化問題,強調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至上,重視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西方現代化是以資本為中心的、少數人獨享的現代化,是由少數資產階級發動、以維護自身利益為目的的現代化。由于少數人掌握大量資源和財富,多數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受到威脅,進而造成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和社會不公平。中國經歷了從最初艱難起步到如今“強起來”的飛躍,離不開我們黨始終致力于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豐富和完善了現代化發展理論。中國共產黨只有不斷推動共同富裕事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才能繼續在人民群眾的擁護、認可和支持下,逐步實現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和精神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文明和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困擾我國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成功得到解決后,人們逐漸享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隨之而來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需求,人們開始重視內心的充實和精神層面的滿足。這是社會發展和人們素質提高的重要表現,意味著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推動文化、道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發展。既要關注人民群眾在物質方面的需求,推動經濟繁榮、科技進步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要關注人民群眾在精神領域的訴求,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以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來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注重可持續發展,致力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今世界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自然資源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過程中,西方國家迅速發展起來的現代工業化體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生態破壞和資源枯竭帶來的生態危機。因此,中國絕不能走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老路,而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各領域、各方面,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推動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倡導推動綠色、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提倡全球范圍內的生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生態挑戰,從而實現全球生態共擔共治的目標。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和平、和睦、和諧”的理想狀態,強調“和合共生”的人文基礎和追求,這種思想精髓傳承至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文化基因。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不渝地堅持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走切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潮流的和平發展之路。這既是黨和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了的、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帶領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使得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也為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創造了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條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無疑為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增添了極為重要的積極因素、作出了巨大貢獻,展現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基金項目:貴州財經大學在校學生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建設與文化自信相互促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4ZXSY17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