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華北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冀中軍區八、九兩分區,奉命發起任(丘)河(間)大(城)戰役。進擊敵人邊莊(任丘)、良家村(肅寧)等據點,全阡守敵。
日寇占城向外伸,狂修據點控鄉村。細碎分割路織網,星羅棋布碉成林。八路雄師攻勢猛,百團大戰震乾坤兄弟分區并肩戰,拔點殲敵快人心。
淺析:
本詩寫于1940年9月,從寫作時間及詩前小序來看,是作者親臨戰境,在硝煙彌漫中寫成的。在諸多戰役、戰斗之余能提筆寫出當時事跡,實在是難能可貴的。記述百團大戰的詩很少,應以史詩來讀。
這首七律,可分兩部分,前四句寫“敵”,后四句寫“我”。敵我戰局分明,情勢緊迫,扣人心弦。敵愈兇惡,愈顯出八路軍指戰員的英勇頑強。兩句成偶,四聯八句,層層推進。在創作風格上,不同于律詩寫作的定式,自成一例。若按律詩格式來分解,中間兩聯對仗工整,遣詞準確,也是先“敵”后“我”。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是歷史上描寫戰爭題材慣用的手法。
詩作者(1916-2003),人。1932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游擊大隊政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地委敵工部部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青紗帳戰役、子牙河戰役和解放新安、任丘等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政治部主任、副旅長、師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綏東、大同、保北、青風店、平津和解放太原、挺進大西北、攻克蘭州、進軍寧夏、和平解放西藏等戰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師長,華北軍區防空部隊參謀長,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副司令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