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玲(非遺傳承人)
國家一級茶藝師、制茶師,評茶師,非遺傳承人
高級花藝師、茶點師,開封“宋文化推廣大使”
(北宋宮廷、南北兩宋非遺點茶研習協會、上海宋式點茶茗戰賽)發起人
上海非遺保護協會理事,"上海茶文化進校園項目負責人
("茶藝師,茶藝師資,傳統禮儀)高級講師
少兒茶藝高級教師、等級考評員、
上海市群藝館“市民夜校”“老年大學”特聘講師
同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中醫藥大學特邀講師
上海茶藝師等級考評員
浙大茶友會上海閔行區副會長
全國茶藝師評茶師同學會上海副會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更承載著養生文化的深厚內涵。宋代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巔峰,其獨特的調飲茶品蘊含著深邃的養生智慧。而在當代,新中式茶飲在繼承宋代茶文化精髓的同時,不斷創新,為夏日消暑養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從專業視角出發,為您揭示從宋代調飲到現代新中式茶飲的消暑秘訣,并提供一份夏季養生茶飲的指南。
李清照有一首頗為傷感的詞「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蘊藉,木犀花。」
由于她晚年身體羸弱多病,為了調理身體暑濕脾虛之癥,常喝自己調制的「白豆蔻熟水」。
宋代的飲品主要包括熟水、涼水和湯三類。
熟水類:類似于現代的花草茶或廣式涼茶,其做法是將生水煮沸后倒入瓶中,加入紫蘇、豆蔻、丁香、桂花等香料,密封數小時后即可飲用。北宋畫家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多處“飲子”的場景。南宋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中記載,“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這里提到的“熟水”,也就是“飲子”,在宋代是指將稻葉、竹葉等帶有香氣的葉子洗凈晾干,輕微炒制后,用這種特制的“茶葉”煮熟并燜制的飲品,撈出葉子后放入瓦罐中,吊入深井中冷卻,既天然又涼爽。“飲子”一詞最初指的是不規定時間、劑量服用的中藥湯劑,后來逐漸演變為用果品、香料、藥材等熬制而成的草藥茶飲。到了唐宋時期,它發展成為一種流行的國民飲品。唐朝后期,出現了專門售賣飲子的店鋪,擅長煮制飲子的人開始成為“飲子專家”,他們還有一個別稱,即“福醫”。宋代見證了歷史上最多的“飲子”方的出現,如紫蘇飲、沉香飲、二陳飲、香薷飲、薄荷飲、桂花飲、烏飲等。這些飲子大多選用花葉、香料、藥材,烹煮后味道清甜。但需要強調的是,古代的“飲子”(熟水)并非使用真正的茶葉制作,而是更接近于今天的花草茶或廣式涼茶,注重養生保健功能。紫蘇葉具有抑菌、解熱、抗氧化、抗炎、抗腫瘤、抗抑郁、鎮靜等多種功效。
“紫蘇飲子”的做法十分簡單,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載:“取葉,火上隔紙烘焙,不可翻動,待香氣四溢后收起。使用時,用滾水洗泡一次,倒掉水,再將泡過的紫蘇葉放入壺中,倒入滾水。飲用后,能寬胸導滯。”“沉香熟水”,《事林廣記》中也記載了具體的制作方法:“用干凈的瓦片,在灶中燒至微紅,放在平地上。焙香一小片,用瓶蓋蓋住。待香氣散盡,迅速將滾燙的水倒入瓶中,密封蓋好。”
“點茶”部分是《大觀茶論》的精華,見解精辟,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中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點茶講究力道的大小,力道和工具運用的和諧。它對手指、腕力的描述尤為精彩,整個過程點茶的樂趣、生活的情趣躍然而出。
涼水類飲品:類似于現代的糖水。宋末元初,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了臨安街頭售賣的多種涼水,包括甘豆湯、鹿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金橘團等數十種。“冰茶”在宋代成為一種夏季飲品。文人何德休別出心裁,創制了一種名為“妙飲”的飲品。他邀請了眾多好友來府邸品嘗,茶童將備好的冰塊放入細嫩的茶葉中,隨著冰塊逐漸融化,屋內的人們頓時感到暑氣消散。文人李若水因此賦詩一首《何德休設冰茶》:“明冰沃新茗,妙飲參四筵。休論水第一,凜然香味全。涼飆生兩腋,坐上徑欲仙。塵襟快洗滌,詩情拍天淵。”在炎熱的夏日,冰泡茶水,聞之清香,清熱解暑!
湯類飲品:類似于現代的濃縮果汁。其制作方法是先將花果腌制后曬干烘焙,再研磨成細粉裝入容器內密封保存。飲用時取出沖泡即可。周密在《武林舊事》、吳自牧在《夢粱錄》以及西湖老人在《西湖老人繁盛錄》中記載了宋代的一些解暑冷飲,例如雪泡豆兒水、漉梨漿、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雪泡縮啤飲、白醪涼水、皂兒水、甘豆糖、綠豆水、縮啤飲、鹵梅水、江茶水、五苓散、大順散、荔枝膏、雪泡梅花酒、富家散暑藥冰水等。宋代的飲品和冰品種類繁多,與當今茶飲店的菜單相比,毫不遜色。不斷追求新鮮事物的宋人,在夏日避暑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當時的朝廷非常重視避暑防暑工作,專門成立了“冰井務”來研制降溫解暑的冷食品;到了夏季,朝廷還會賞賜“公務員們”冷食品以解暑降溫。
茶葉品種的傳承與創新:宋代的團茶、散茶等茶葉品種為現代新中式茶飲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如今的茶飲市場中,綠茶、紅茶、烏龍茶等傳統茶類仍然是主角,同時,還出現了各種特色茶,如水果茶、花茶、養生茶等。這些茶葉在保留傳統茶葉的功效基礎上,添加了各種水果、花朵、中藥材等,豐富了茶飲的口感和營養成分。
調飲方式的融合與拓展:宋代的調飲方式如添加藥材、果品等,在現代新中式茶飲中得到了融合和應用。例如,在現代的花果茶中,常常會添加各種水果和花草,如檸檬、橙子、玫瑰、茉莉等,既增加了茶飲的口感層次,又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此外,現代新中式茶飲在調飲方式上也進行了拓展和創新,除了傳統的熱水沖泡,還出現了冷萃、冰搖、打奶泡等多種方式,讓茶飲更加清涼爽口,適合夏日飲用。
文化內涵的延續與升華:宋代的茶文化強調品茶的過程和意境,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現代新中式茶飲在品牌建設和店鋪設計中也融入了這種文化內涵,營造出舒適、優雅、自然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在品嘗茶飲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現代新中式茶飲還結合了現代時尚元素和文化理念,對宋代茶文化進行了升華和創新,讓茶文化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茶葉基底的選擇:常選用綠茶、白茶、烏龍茶等,如綠茶性寒涼,能清熱解暑、提神醒腦;白茶中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等,性清涼,具有退熱解毒的功效;烏龍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醇厚,能消除夏季疲勞。
調飲搭配的豐富性:加入水果、花草、乳制品等豐富配料。例如檸檬、青桔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強免疫力,其酸爽口感可促進食欲;薄荷、玫瑰等花草有獨特的清涼香氣,能緩解暑熱帶來的煩躁;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可增加茶飲的醇厚感,還能補充蛋白質,起到滋養身體的作用。
制作工藝的創新:采用冷萃工藝,使茶飲在低溫下充分萃取茶葉中的有益成分,口感更加清爽,同時減少了茶葉中苦澀物質的釋放,更適合夏日冰鎮飲用;冰搖工藝則能讓茶飲與冰塊充分融合,打造出細膩的泡沫和獨特的口感層次,提升飲用的愉悅感;打奶泡等技術使茶飲的質地更加豐富,增加飽腹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暑熱。
養生功效的融合:部分新中式茶飲會添加一些具有養生功效的成分,如枸杞、紅棗、陳皮等,枸杞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這些成分的加入使茶飲在消暑解渴的同時,還能調理身體,增強體質。例“豆豆冰茶”:該茶飲以冰紅茶為基底,加入紅豆、綠豆等豆類。冰紅茶具有提神醒腦、清熱解暑的作用,而豆類則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腹感。這款茶飲口感豐富,冰爽清涼,是夏日消暑的不錯選擇。
“鴨屎香珍珠玉露茶”:精選廣東潮州鳳凰單叢鴨屎香茶和厄瓜多爾"Imbabura"省火山產區的玉露綠茶,搭配特殊工藝制成的晶瑩剔透珍珠和檸檬,帶來清新爽口的體驗。鴨屎香茶香氣濃郁,玉露茶清新高爽,檸檬則增加了酸爽口感,具有提神醒腦、消暑解渴的功效。
根據個人體質選擇:不同體質的人適合不同的茶飲。例如,體質偏熱的人可選擇綠茶、苦瓜茶等清熱解暑的茶飲;體質偏寒的人則可選擇紅茶、姜茶等溫性茶飲。而現代新中式茶飲中的養生茶,如添加了枸杞、紅棗等滋補藥材的茶飲,適合大多數人飲用,具有補氣養血、安神助眠的功效。
根據飲用時間選擇:在炎熱的夏日午后,可以選擇一些清涼解暑的茶飲,如冰紅茶、水果茶等,幫助身體降溫解暑;而在晚上,可選擇一些較為溫和的茶飲,如紅茶、花茶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進睡眠。
注意飲用量:茶飲雖然有助于消暑養生,但也要注意飲用量。過量飲茶可能導致咖啡堿攝入過多,引起失眠、心悸等不適癥狀。一般來說,每天飲用"2—3"杯茶為宜。
從宋代的調飲茶品到現代的新中式茶飲,我們看到了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傳承與發展,也感受到了古人和現代人在消暑養生方面的智慧。在這個暑月,讓我們泡上一杯茶,感受那份清涼與寧靜,傳承千年茶文化,暢享健康好時光。
夏意紛呈,甜蜜初綻。采擷一抹亮麗明黃,點染繽紛盛夏。廣州文華東方酒店餅房行政總廚Chef"Kenny化城中夏花為靈感之源,擇清新花果融入午后茶點。盛夏徜徉,花開滿城;盤中明媚,以色煥夏。
文華餅店"·"「夏意紛呈」主題下午茶
垂詢或預訂:+86"(20)"3808"8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