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娃最近的新愛好之一是撿鐵絲。好鐵絲一概不要,只撿曾經被人擰過,然后又剪開過的那種彎彎繞的鐵絲。那些破爛玩意兒在他眼里,要么都是好東西,要么隨便捏一捏、改一改造型,也都是好東西:螃蟹、烏龜、章魚、海馬、竹節蟲……
我們逛街,他在撿鐵絲;我們聊天,他在撿鐵絲;我們爬山,他在撿鐵絲;我們聚會,他還是在撿鐵絲……
有一天,朋友來家里吃飯待到比較晚,我們在天臺上聊天喝茶,他在一邊滑冰。我家的天臺只有三分之一有燈,他居然在那么黑漆漆的夜里,不知道從哪兒撿到一小團生銹的細鐵絲,興奮地告訴我們:“一個章魚!”
不說不覺得,一說還真是像得很。朋友第一反應是感嘆:“小弟,你這眼神兒也實在是太好了”,然后很認真地問我:“你說在火娃的眼里,是不是所有的鐵絲都是自帶光的?眼睛一睜開,精準掃描,一坨都跑不掉?!?/p>
帶不帶光我不知道,精準掃描我是相信的,以前那個“掃描儀”只能掃出各種憑我們的肉眼根本看不見的小動物,還必須得是活的?,F在多了個選項,沒有生命體征的廢鐵絲也在數據庫里面了,算不算一大進步?不想了,不想了,當務之急是趕緊點開淘寶來給他買兩捆鐵絲,自己想擰出個啥就擰吧。
除了撿鐵絲,火娃現在還有一個新愛好是用小積木拼裝車,那叫一個沉迷。在家我都不敢給他,我全放在教室里,下課和午休的時候才可以玩兒,于是每堂課的效率都好高啊。
以前家里都是大顆粒的積木,他是不怎么玩的,我也就一直沒有什么動力去給他買樂高。因為我太了解他了,這個人在“我要玩兒什么”這件事上極度有主見,他才不會給你機會讓你去幫他培養愛好呢。
如果語言能力夠強,他應該會很不屑地說:不好意思,你們大人覺得愛好是可以培養的嗎?好自以為是啊,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培養一個小孩的愛好,那恭喜你,你只是恰好有一個機會,發現了我潛在的愛好是什么。嗯,我的2400元鋼琴課學費,就是這樣白白打了水漂的。
有一天,去朋友家,他突然翻出人家的一小箱樂高,如獲至寶,像模像樣地自己拼了一晚上,有樓、有加油站、有花壇,還拿了一輛小卡車停進兩個花壇之間。我這才知道,原來他不是不玩積木,是不喜歡玩大顆粒的積木。
于是我趕緊從淘寶上買了一堆小顆粒積木,是各種警用車。才拿出一個給他,目前已經玩了半個多月了。而且隨時都能讓我嚇一跳,就那么二三十個小零件,一小袋,卻原來可以這樣拼一個樣,那樣拼又是一個樣……難以想象,我這種立體幾何可以輕松考滿分的數學課代表、應試教育下的學霸,玩兒起這種空間想象的游戲來,卻基本等同于一個廢人。
在很多方面,我是只配站在路邊給火娃鼓掌的人?;蛘哒f,我們倆的搭配就是這么奇怪:我會的他全都不會,而他會的我也全都不會。有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是他天性就是這樣不務正業,還是我讀書讀傻了。因為我是真的只會讀書不會玩兒,所以這些年來,是火娃一直在給我不斷創造發現他愛好的機會,是他在一步步告訴我:“媽!我看起來很會玩兒這個!你要不要給我拓展一下?。?!”
一歲多時,他捏泥巴的能力已經讓我望塵莫及。我不知道原來可以隨手裹一裹、捏一捏,就是一個小蝸牛;我不知道隨便捏一坨,插上一根小綠枝就是一個胡蘿卜。我只會搓湯圓……那些年家里消耗最大的除了玩具車就是彩泥了,一年幾十罐地買。
那時他還在走寫實的路線,追求的是“特別像真的”,現在開始走怪里怪氣的路子,我已經有些看不懂了。比如,以前做個螃蟹,那是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得出來“這是螃蟹”的;現在捏螃蟹,是薄薄一整片,只有兩只螯勉強能辨認。
我頭疼地問:“你做的這個是啥?”
他說:“螃蟹?!?/p>
“螃蟹……怎么這么扁?它怎么了?”
“死了?!?/p>
“天哪,死得好慘的樣子,它是怎么死的?”
“被車壓死的?!?/p>
哦……怪不得這么扁,已經連螃蟹的媽媽都不認識它了。
說實在的,我真的是一個很傻又懶、玩樂神經極度不發達的媽。我覺得他自己一個人玩兒得那么開心,那就自己玩兒吧。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要想辦法從他的愛好出發,去拓展他。
比如,后來他迷上了小動物,特別是昆蟲和水生動物,迷了幾年,我都那樣隨便他玩兒,沒管他。后,來我的朋友J聽說這件事后,馬上就送給他了一個昆蟲觀察器……
我收到的時候覺得好羞愧啊,怎么人人都比我有悟性呢?于是周末我趕緊帶著那個昆蟲觀察器陪他一起去野外找蟲子,并網購了一大堆有關昆蟲和動物的書給他。在野外捉到小昆蟲,我們會帶回去,或者拍一個小視頻,回家對照著書來看,它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習性。
對了,這個教了很多年卻怎么都學不會數數的人,我就是通過數水生動物和昆蟲讓他漸漸有了點數的概念。這個8歲多還只知道瞎玩兒、大字都不識一個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認識了一群動物的名字:螃蟹、龍蝦、蝎子、青蛙……
輪滑、滑板那些事兒,就更是我搞不懂的了。有一個和我一樣根本不敢站上滑板的傻大個兒朋友還問過我:“這娃的平衡能力到底哪兒來的啊?怎么能夠就這么自己會了呢?”
當了他這么多年的媽,我也不知道啊。直到來了大理,帶他去了一趟石頭溪,發現他居然可以在溪里一溜小跑,每次都能踩到比較大塊的石頭,還可以瞬間避開尖銳的危險物品,我才發現:咦,原來你的平衡能力和瞬間反應能力這么好啊。
有一個除了念書啥也不會玩兒的媽就是有這種好處,看啥都覺得:哎呀,你好厲害啊!所以,他是來補我的缺陷的。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即便有那么多的愛好,但是一樣都不精,一樣都不足以出人頭地。那又怎么樣呢?我覺得,我們的所有愛好,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用愛好的“愛”字去對抗人世的虛無。至于這個“愛”字,到底是入門級別的,還是高階的,都不重要。愛得開心最重要。
我年近40了,這些年做記者,見了那么多的人、聽了那么多人的故事,我深刻地明白,身為一個普通人,是否能夠在35歲以后還能活得比較灑脫、愉悅,并不是你有多么成功,而是你還具不具備發現生活的美的能力,你還能不能對很多新鮮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你對人間還有沒有“活著真是太好玩了”的感受。
人生短短幾十年,相比成為一個特別成功、擁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的人,我更希望火娃成為一個隨時隨地都能發現這個世界的精彩,能夠很享受活在人間的樂趣,內心充滿喜樂、安寧、憧憬和好奇心的孩子。而且,有時候我會覺得我的懶,真的并不是一無是處的,我真的不是給自己辯解。
在火娃的野生輪滑剛剛學會的時候,我曾經想過給他找一個輪滑老師——那時他還不會轉彎,也沒法滑很快,不會剎車,更加不會玩花式。可是火娃保持著一貫的“我不想有人來教我”的冷酷,即便是這個我以為他如此喜歡,應該可以讓老師來介入的領域。那位老師似乎也并沒有和他產生好的連接的可能性——看得出來,他對這樣的孩子有本能的恐懼,他沒有信心,火娃敏銳地感知到了這一點,所以并不喜歡他。他甚至在接下來的好多天,都不愿意再碰輪滑。
我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危險的訊號:我看起來為他好的事情,說不定恰恰是在抹殺他的興趣。于是,我火速放棄了,在那段時間很謹慎地不再和他提起輪滑的事情。估計是確認我已經放棄了要給他找個老師的念頭吧,過了一段時間,他又開始一個人在天臺上開心地練習了。
這一次我發現,當我完全不介入,讓他自己充分去享受這個過程的,一天天的,他很自然地就知道了如何瀟灑地轉彎、如何讓自己滑得飛快、如何輕松地避障,還有如何滑出炫酷的八字。
所以我想,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大人太急迫,我們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經驗、去琢磨、去精進。是我們在抹殺他們的興趣,是我們沒有耐心。我們不斷在教孩子學會等待,然而我們自己都沒有學會等待。我們使盡渾身解數去培養孩子的信心,但是恰恰是我們自己,對他們缺乏信心。
一定要相信孩子,他們遠遠比大人有成就欲。
很多成人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局限,與渾身的束縛達成了妥協——興趣變得越來越狹窄,開始故步自封,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能力。我們很多人已經完全放棄了成長,年紀輕輕便已經隨波逐流,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了,還能怎么樣呢?這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隨便吧,就這樣吧,我不要折騰,不要造作,我也不奢求還有什么快活。
只有孩子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長大的機會。
(離蕭天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隨風而行的孩子:謝謝你教會我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