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促進教育回歸本質,聚焦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在此背景下,家校協同優化初中英語作業管理具有緊迫且重要的現實意義。以2019版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Unit 4“My family”為例,這一單元圍繞家庭主題展開,涵蓋豐富的詞匯、句型以及情感表達內容。通過家校攜手,能夠設計出貼合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習興趣且有助于深化知識理解的作業,改變傳統作業的弊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助力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夯實英語基礎、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筑牢根基。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管理優化需打破傳統“一刀切”模式,以2019版人教版初中英語Unit 4“My family”為例,家校協同設計分層作業可精準適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教師需聯合家長全面評估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特點,將作業劃分為基礎鞏固型、能力提升型與拓展創新型三個層次。基礎層作業聚焦單元核心詞匯與基礎句型,如布置“用本單元所學family member詞匯繪制家庭樹并標注英文名稱”的任務,家長可協助學生收集家庭照片,引導其用“This is my...He/She is...”等基礎句型描述家庭成員,既鞏固語言知識,又能通過家庭場景激活學習記憶。能力層作業側重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可設計“撰寫5~8句介紹自己家庭的小短文”,要求使用本單元重點語法(如have/has的用法),家長可扮演聽眾角色,傾聽學生朗讀短文并給予語音語調方面的建議,或通過提問“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n your family?”引導學生拓展表達,在互動中提升語言輸出能力。拓展層作業則注重跨學科融合與創新思維,如“制作‘My Family Story’短視頻,結合圖文、配音與簡單字幕介紹家庭傳統或難忘事件”,家長可與學生共同策劃腳本、拍攝素材,鼓勵學生運用Unit 4中關于情感表達的詞匯(如happy,proud,love)豐富內容,既深化單元知識理解,又培養綜合素養。
英語作業的實踐化設計是“雙減”政策下提升學習實效的重要路徑,家校協同將Unit 4“My family”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深度融合,能讓作業成為連接課堂與生活的橋梁。教師可聯合家長開發“家庭英語實踐任務清單”,從日常互動、文化體驗與社會參與三個維度構建作業體系。在日常互動層面,設計“家庭英語角”任務,如每周設定15分鐘“Family English Time”,家長與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情景對話,可模擬教材中“Introduce your family photo”的場景,或結合真實生活改編對話內容(如討論家庭成員的職業、愛好),教師提供常用句型模板(如“What does your father do?He is a...Why does he like his job?Because...”),家長通過耐心引導與積極反饋營造沉浸式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在真實交流中提升口語表達自信。文化體驗層面,可布置“探尋家庭文化印記”作業,讓學生采訪祖輩或父母,收集家庭故事、傳統習俗或特殊節日活動,并用英語錄制3~5分鐘的采訪片段,家長協助整理素材、糾正語法錯誤,同時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情感價值,如用Unit 4中的“love”“together”等關鍵詞概括家庭觀念,既鍛煉語言能力,又增強文化認同。
搭建暢通無阻的家校溝通橋梁,攜手推動英語作業管理的優化。教師定期借助家長會、線上交流群等平臺,向家長詳細解讀“雙減”政策下英語作業的設計理念與目標,分享Unit 4相關作業的重點及預期效果,讓家長明晰作業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家完成作業時的表現、遇到的困難及興趣點等信息,助力教師精準調整作業內容與形式。例如,若多數家長反饋孩子對介紹家庭成員職業的作業興致不高,教師可調整作業形式,設計成“職業猜猜樂”游戲,讓學生用英語描述家庭成員職業特點,家長來猜,以此提升作業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實現家校協同,共同為孩子營造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通過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滿足了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能有所收獲與進步;趣味作業的創設成功點燃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英語世界;實踐作業的有效開展,將英語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切實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暢通的家校溝通機制為作業管理優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及時反饋,共同為學生打造了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陜西省乾縣靈源初級中學)